鼠标小蛇服役三年多,饱受磨难——单击变双击、脱皮、滚轮回滚……灯厂货不让人省心,所幸手感和灵敏度尚值得称道。
有问题咱不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单击变双击?拆之,电烙铁伺候,换微动,手感一级棒!(顺便吐槽,顶级樱桃微动在某宝上一个才5块钱还包邮,鼠标厂家们用的什么辣鸡,迷之自信那么水那么贵……)表面脱皮?死猪不怕开水烫,全部脱掉脱掉,虽然丑了点。
滚轮回滚?明明滚轮是向下滚动,滚动条反倒往上跳几下。此事蛋疼已久,拖到今天,实在忍不了,一定要解决它。
1、滚轮工作原理
度娘告诉我们,目前鼠标滚轮结构,主要有可分为“光栅式”和“机械编码器式”两种结构。
(1)光栅式结构滚轮
光栅式结构滚轮,主要有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装置及滚轮光栅等三部分组成。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分别位于滚轮光栅两侧,滚轮滚动时,滚轮光栅通过对红外线的遮拦与否,来生成通断信号。滚轮工作时,红外发射/接收装置以以及滚轮光栅之间无实质性接触,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如果你的鼠标滚轮左右有一对红外发射/接收装置,而且鼠标滚轮中间有光栅板(监狱铁栏杆那样),那就是光栅式滚轮,否则为机械编码器式。如果你的鼠标是光栅式,那么恭喜你,请按“Ctrl+W”。目前市面上光栅式已经很少见了,它坏了怎么修超出本文讨论范围。
(2)机械编码器式滚轮
机械编码器由于安装容易、结构简单、主控编程容易、通用性高,被目前绝大部分鼠标所使用。机械编码器式滚轮核心元件仅包括一个机械编码器即可完成工作。鼠标滚轮滚动带动编码器内的转盘转动,转盘上的触点与编码器内部固定触点相接触而产生通断信号,从而实现滚轮通断信号的产生。
机械编码器式滚轮一般长相为:滚轮中轴的一边插入带转盘的机械编码器,另一边压在微动开关上。我的小蛇就是这种滚轮。
2、滚轮失灵原因
由于机械编码器通过内部滚动触点和固定触点旋转滑动接触,产生脉冲信号及刻度感,用户在滚动滚轮时,转盘和触点会发生实质性接触,从而产生磨损。长期使用过度磨损后,导致鼠标滚轮偶尔出现回滚现象,甚至上下滚动失灵。
注:为了便于说明,下文将固定触点(转盘壳内壁的比较粗的一大圈金属片)简称为“盘子”,将滚动触点(转盘内轮子上圆周分布的3个压簧,它们是连通的,每个压簧头部有两个触点,像个叉子,只不过只有两个尖子)简称为“叉子”。
3、修复方法
有两种修复方法:
(1)直接换新的机械编码器
机械编码器某宝上有卖,一个不到3块钱。本法要点有二:
一是不同鼠标所使用的微动高度不同,其所使用的机械编码器高度也不尽相同,常用的可分为12、11、9、7mm四种高度。在购买更换的编码器时,需要注意和原编码器高度保持一致。怎么知道高度?某宝上有详细说明。
二是需要用将机械编码器底部的3个焊点熔化后,用吸锡器将锡吸净,再进行更换。
(2)擦拭触点 + 微调固定触点接触轨迹
本方法不用电烙铁,直接拆开机械编码器,然后:
a)擦掉“盘子”和“叉子”上磨损的碎屑;
b)拨动调整每个“叉子”的触点位置,使其滑动轨迹发生变化,让开“盘子”上之前的磨痕;
c)适度调整每个“叉子”的触点,使其与“盘子”充分接触,也要避免过高,造成过度摩擦。
本方法参考了资料[2, 3],向作者表示感谢。
4、实操
光说不练假把式,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里采用了第二种修复方法。
步骤:
(1)拆开鼠标外壳,暴露滚轮和机械编码器,将滚轮轻轻从机械编码器中拔出来。
(2)观察机械编码器的金属保护壳的机关,正面有四个圆点嵌入,左右两侧还有两个点,都需要撬开。
(3)用小的平口螺丝刀掰弯并取下保护壳,暴露出保护壳内的压片。
(4)平口螺丝刀轻轻撬开内层的压片,暴露机械编码器内部的红色塑料轮子。
(5)取出红色轮子,暴露“盘子”和“叉子”,并用小镊子夹着纸和酒精将其擦拭干净。图中的“盘子”和“叉子”已经擦干净了。刚拆下来时,里面有很多泥一样的、绿色的铜锈。
(6)用镊子拨动调整每个“叉子”的触点位置,使其今后的滑动轨迹发生变化,让开“盘子”上之前的磨痕。适度调整每个“叉子”的触点,使其与“盘子”充分接触,也要避免过高,造成过度摩擦。
(7)给“盘子”和“叉子”涂上润滑油。
(8)将红色塑料轮子装回“盘子”里,并盖上内层压片,鼠标插上电脑,看看滚轮是否恢复正常。若不正常,回到步骤(6),重新调整“叉子”触点的轨道和高度,直到滚轮正常使用。
(9)原样装回鼠标。顺便清洁鼠标内部。至此大功告成。
小蛇我又回来啦!能继续为主人效力真是开心啊(〜^▽^)〜
参考资料:
[1] 鼠标三大核心元件——滚轮篇
[2] 鼠标滚轮失灵怎么修理?
[3] 鼠标滚轮失灵窜动的修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