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北宋有名的大文豪,有一次,有人向他请教写好文章的秘诀,欧阳修答道:“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其实多读书不仅让人能写出好文章,更能增加人的视野,拓宽思维,有助成功。但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我国的国民阅读量非常低,年人均阅读量仅仅10本,相对于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少的可怜。
中国有13亿人口,阅读量却如此之少,我想除开现在的电子产品的便利让我们无法系统地阅读,更多的是我们没有掌握高效能的阅读方法。
《高效能阅读》是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作品。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他于197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营销和企宣工作,继而加入Bloom Concept,负责面向大型制造商的新产品开发、营销等咨询工作,并任企业培训讲师。
《高效能阅读》最先是为商务人士量身定制,经过改版后,现已成为所有人适用的阅读方法经典书目。本书一共介绍了89个读书技巧,从培养兴趣、速读技巧、知识立体化、产出应用四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如何高效能地阅读一本书。
一、培养读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对于阅读来说也是如此。要想阅读量大,那么必须培养读书的兴趣,让自己喜欢上读书,那么怎么才能喜欢读书呢?
1、绕道读书。
当我们对一本书无法产生读下去的欲望时,不要勉强翻开书本,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可能就是你因为看不进去而愈发讨厌这本书,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是把书放在一边,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比如去读读作者的小故事,看看他的采访和报道,或者是听听作者对这本书的介绍等,对作者产生兴趣,继而对这本书产生兴趣,然后再开始阅读。
2、“3D”X“2D”的读书模式。
3D是指我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的信息,2D则是指教科书这一媒体的理论信息。很多人对阅读产生不了兴趣,就是因为他们认为书本上的知识无法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我听过太多人抱怨“难道我到菜市场买菜还要用到方程式吗?”“我周围又没有外国人,学了英语和谁打交道?”“我去旅游,看的是风景,又不是考察地形,要学地理做什么?”
因为觉得无用,便失去了兴趣,所以阅读在他们的眼里就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解决的方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感兴趣的事物,因为想了解这件事,从而主动阅读。从3D到2D,这样不仅让人有阅读的动力,也让阅读变成了享受。
二、妙用速度技巧。
1、不执着于仔细阅读。
很多人阅读缓慢,是因为他们对于一本书“通篇细读”,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本书要读很长时间,而对于其中的内容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大半。最好方法是先读目录和序言部分,通过这两个部分了解书的大体内容,然后发掘关键词,在通过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迅速掌握整本书的内容。
2、不读无趣的书。
无趣的书读起来吃力,影响阅读的速度。建议先不阅读,但我们对书的感情会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遇到自己不想读的书的时候,果断放弃,将它放在书架的一边,等到“时机成熟”时再来阅读。
三、让知识立体化。
其实,阅读有“水平型阅读”和“垂直型阅读”之分,水平型阅读就是阅读所有领域的书籍,对所有知识均有涉猎。而垂直型阅读则是只阅读某一领域的书籍。要想知识立体化,必须先保持垂直型阅读,先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继而再涉猎其他领域。
因此,作者推荐“70:20:10”的读书模式,即70%的书来自自己的专业领域,20%来自专业领域的周边,10%来自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样既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又预防了阅读内容的的单一。
四、知识的产出应用。
我们大量阅读,被称为“输入”,只有输入也不算高效能阅读,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输出”。在我们阅读书籍的同时,将自己的思考、感悟整理出来,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数据库,等到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始创造独属于自己的原创的书籍。
《高效能阅读》是原尻淳一通过阅读大量的读书术,且通过实践发现能够真正有效的内容的集合。也许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你,但你总能在书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只要你肯用其中的技巧来实践,扩展阅读量、提高工作效率便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