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图片发自App

佛陀于法会上,手拈鲜花而出,众弟子无不茫然,不知佛陀何意,唯大迦叶会心一笑,自此禅宗横空问世,在印度传二十八代,达摩老祖东渡中土传于神光慧可,又历经僧璨,道信,弘忍三代衣钵,终到六祖慧能将禅宗推于巅峰后不再传衣钵,禅花从此遍地盛开。

 

  拈花微笑,在下斗胆的去猜测,为何一拈一笑成就禅宗。佛陀说法教化众生,必须用有形文字和定义去讲法,信徒门才能理解佛法入门学法,但以有形之文字教条去讲无形之佛法智慧,终究只能见佛法般若之一角,佛法必须不断清空装满再清空,方得色空两无的无边境界。所以佛陀讲法一段时间后发现弟子入门是入门了,但又开始着相了,把佛法理解成了一个固定的样子和方向,如此一来,无法走得深远,更无法得道于涅槃后的重生,也不能领悟到空的智慧之妙之乐。就好像大家把佛法理解成了就是要雕刻一艘船,所有人都在想如何把船雕刻的惟妙惟肖,雕成大船或者小船,已经困于船这个形象里再也拔不出来,终不得法。

感于此,佛陀什么也没有想,见到花就随手拈了出来,众人迷惑不解,迷惑不解是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佛法的形象,这一拈花动作,没有在他们理解的固态佛法当中,所以甚是迷惑。唯大迦叶笑了,这动作本来就好笑,那我就笑,大家都不笑,是心为相所困。佛法无色无形无相,一切如来如景,变形了乃心乱所致。佛陀这一举动本无深意,却令众人迷惑不解起来,原由皆在自身已然着相,要打破过往所形成固相才能入佛法无边无际之妙境。这一拈一笑禅意喷薄而出,成为一宗。所以金刚经才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世事皆是如此,每每交困,都是困着自己对事物的着相理解,认为某事某物都必须是如此去做必须是如此形象,时势变迁过往的真知灼见已失效,执着于过往的思维和方法,便走入困局,让大浪淘尽。如按禅法,打破、清空再认识,便能脱离困局。如乔布斯突然顿悟,为什么手机一定只能通话通讯?一定需要实物按键?打破、清空以往对手机的固有认知后iphon横空而出,这就是禅。

  禅就是清空再认知再清空再认知的无限循环,清空可以让思维跳离局中,局中固有思维已然不能解决问题,人要有这么一瞬间跳离,才能脱离执迷,对的认知和方法就在局外一米处,如此之近又如此之远。所以禅师们经常用莫名其妙甚至于无厘头得方法去引导人开悟,比如有青年失恋去问禅师怎么办,禅师可能说,门外有坨狗屎你去吃了它,失恋青年无非就是吃或不吃的选择,不吃那是因为臭,恶心,所以不吃,于是他就会顿悟恶心难受不能吃就不吃啊,这不是我该吃的东西,同理失恋了就是因为这不是你该拥有的东西,还非要拥有就一定会恶心难受,一瞬间顿悟就放下了。如果吃了会有两个结果要么呕吐了不再吃了,会得到同上一个结论。还有一个结果是吃了发现并没有那么难吃,那就会突然明白连屎都没有难吃,失恋比起吃屎来也没有那么难受,只是心中认为失恋就要难受屎就是难吃一样都是自己赋予的痛苦和感觉。于是他也放下了。

 

  参禅悟道,有时候就那么简单,拔出来,插进去,拔出来,插进去,突然,就通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拈花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