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

山水画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兼备,心有万象,天马行空的创作方法和心态。"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间,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尽生于笔下。"

很早以前的中国画论就有了这样深刻的阐述,可见中国画的创作是一种比较高雅而又高级的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除了必要的临慕前辈的画作,并且老老实实地学习传统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方法,以增强和提高自己的创作技巧外,对自然物象进行写生进而创作是必要的途径。如何对景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创作意境,却又是一门科学的艺术。我认为:画家的笔墨里渗透的应是他们对人生乃至世间万象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情感表达,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或自然物象的束博,在现实的景物中,他们寻找的是"冲虚淡远,小桥流水,宁静逸趣,"却又似虚似幻的世外桃源,或追求的是"禅噪林越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空灵意境;又或者表现"大开大合,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崇山峻岭,云动灵生"的讲求气势的画面。但不管采用何种表现方法,达到何种艺术效果,都是艺术家对自然界物象的一种理解与对环境的艺术再造,都是对自然界"美"的艺术诠释和意境追求。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1张图片

面对大自然的万千气象,艺术家笔下所表现的并不单单局限于它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花一鸟,更不是将自然景物简单照搬复制,而是在眼花缭乱的大自然景物中寻找自己的精神意境,以笔传意,以意抒怀,寄托自己的情思;在笔墨运用上达到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在合理地在画面上制造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机智地将矛盾有效地统一起来,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求对"美"的艺术落脚点,完成对"美"的艺术追求与经营。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意即说:谈论画时,一味以其画如何形似而自诩,其见解与儿童小孩的见解一样,只能与小儿为邻;作诗的时候,只以实写实,无思想深度,无想象空间,无意境,则写出来的诗淡而无味,亦肯定不是一位好诗人。此诗直接反应出苏东坡不求形似但求意境的绘画理念。其实晋唐以后乃至宋代,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世人更注重情感的表现,在强调画家的气质、禀赋、修养、游历等诸方面的重要性的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更重视写意,力求探索富有新意的表现形式与方法。近代书画大家更是不乏对物象写意的高论。如画坛泰斗齐白石曾经说过:作画时要变有法为无法,使之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又云: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黄賓虹大师更直接指出;"绝似物象者,此欺世盗名之画;绝不似物象者,往往托名写意,鱼目混珠,也欺世盗名之画;唯绝似又绝不似于物象者,此乃真画。"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2张图片

似--这是景物现象的本来面目,是物象的固有表现形式;似与不似之间--这是艺术家对物象理解以后的艺术升华,是一种理念的东西,它是无形的且不可捉摸的,是更高的艺术效果。甚至是艺术家们毕生精力而追求的境界。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3张图片

几位大师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物景写意的"似与不似之间",同样都说明一个道理:画家对客观物象观察后进行潜移默化,将物象进行高度的取舍与概括,使眼观的物象转化为胸中的图像,而胸中的图像又非眼中的景象,手中的笔随着思绪笔随意走,在创作过程中变有技巧为无技巧,变有法为无法,在有形之中寻找无形,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神妙的意境,达到心忘乎手,手忘乎笔,物我两忘,心意双通的境界。这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创作和艺术享受,观赏者亦必有同感。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4张图片

我想,也许这就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吧。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5张图片

作者简介

罗树辉师承黎雄才,自幼研习山水画,长期钻研岭南画派山水画艺术,尤擅表现苍松云海,其画风秉承岭南画派神韵,同时融入北派表现手法。笔墨苍劲老辣,用笔大气沉雄,并富于韵律感和节奏感;画面构图奇特,矛盾对比强烈,意境深邃,个性鲜明,特别强调刚柔并济,阴阳平衡,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现为广州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作品欣赏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6张图片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7张图片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8张图片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9张图片

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_第10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名画家罗树辉:浅谈山水画的艺术创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