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
网友求助:我男友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老好人”,对谁都特别好。
虽然他对我一直很包容,体贴。但是我受不了他一点,就是对谁都很好,包括我身边的每一个朋友,说是爱屋及乌。
他会修电脑,所以别人电脑坏了,他总是二话不说屁颠屁颠跑去给人家修。还说,以后电脑坏了直接找他帮忙修就行。他妹妹特别能花钱,总说没有钱,他说没钱管哥要。
他人挺好,但这种对谁都好,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让我这个做女朋友未来做妻子的人,感觉心里特别不好。
他自己也意识到这点,但就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他说这是从小埋下的问题,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和别人建立友谊,怕被别人孤立,而一味的通过满足别人的要求,顺从别人的意见迎合别人,以至于丧失自己使自己身心具疲。
这种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首先小明想和大家谈谈,近些年来,心理学圈有个特别不好的现象:直接把某种心理问题,贴上标签,比如中国式什么问题,似乎这种问题,就是中国人独有的。
难道只能用这种畸形的词汇才能表现中国人吗?
即使在中华名族最脆弱的时期,各国列强侵略中国的年代,也没有中国人用这么畸形的词汇来描绘中国人,像这种脏水,多半都是 外国人给我们泼的,比如给我们冠上东亚病夫之名。
上个世纪的中国,因为信息不通,受到教育影响,的确有很多落后愚昧的意识,这是时代现象。即使这样,鲁迅在《阿Q正传》中描述阿Q这类人的性格时,也没有提到这就是中国式愚昧。
类似中国式老好人的标签到底是如何来的?
这种中国式标签潮流的特点就是,他们喜欢把人类共有的心理问题,叫做中国人独有的,喜欢把少数中国人特有的现象夸张成全部中国人都有,喜欢把自己身上有的问题,投射给全中国人,认为全中国人都有。
近一百年以来,自从中国弱小之后,西方人对中国就有些偏见,由此产生了一些对中国人偏见式的评论,而这些是我们不应该接受的。
其次,心理学有个现象,就是著名的巴拉姆效应,是什么意思呢?
当有人给你贴上标签之后,你就会不断在自己生活中,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和这个标签描述一致的部分,产生认同,其实这就是算命的迷信效应。
比如,西方人描述中国的文化阴柔,一旦你朝这个角度去联想,就能找到一大堆中国人阴柔的特征。难道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没有强壮的武士形象吗?
岳家军、杨家将,中国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征战不休,如果中国人都是阴柔的话,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形象?
这就是暗示现象,当你受到暗示时,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自然就会在大脑里搜索对应之物,会觉得自己就是标签描述的那样,而忘记了自己身上还有另外的特点。
就好比外国人说中国人阴柔,我们就能够找到中国人身上一大堆阴柔的证据,如果又有人说中国人很阳刚,同样也可以找到一大堆中国人很阳刚的证据。
理解了巴拉姆效应、暗示现象,再来看看你是如何被中国式标签影响的?
我们接受这个标签之后,就会在自己身上去找所谓的老好人特征,然后又去证明中国式老好人标签描述的内容,比如“有人说我就是老好人,他说的真对,的确我就是不敢拒绝别人,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既然你信了这个标签,那再想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例外,比如别人求你,你有不应的时候,你也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你敢于去找,和你被贴的标签相反的性格特质,同样也能找到一大堆证据,能够证明自己根本就不是所谓的老好人。
关于解决所谓的中国式老好人的问题,还是现在流行的原生家庭问题也好,都是你在这个概念上找自己身上和它对应的地方,然后不断暗示自己,就是从小喜欢跟别人建立友谊,害怕被孤立,就是从小容易顺从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证据可以找一大堆。
但同样,反过来找,你也可以找到和这个标签不一样的证据。既然你说害怕被人孤立是一种病,那么小明问你,如果有个人说他不害怕被孤立,那是不是病?
那也是病,所以一个人想要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有的是毛病可以挑。
而心理健康的人特点就是,他们不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所谓的心理学大师,他们就是善于在别人身上挑毛病,才不会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所以他们才叫心理学家。
现在想想你和心理学家的差距在哪里?从今天开始改行,不在自己身上找毛病,在别人身上找毛病,那么很快你就能成为心理学大师了。
等你成为心理学大师后,你看别人都是病人了,你就成了健康人了,这就是心理学里最大的秘密了。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三体的秘密》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6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1年临床精神分析师受训资历,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战、态度劝服、谈判专家,
本土化音乐治疗创始人,
梅兰竹菊主题音乐团体治疗系列创始人,
《互联网心理学》作者,
互联网心理学创始人,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