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

最近看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里面有很多很有价值的观点,于是摘抄下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_第1张图片
5487355-1c26ac2fe2233ddb.jpg

一、谈到速成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著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思考后,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总的来说,一方面是自己的无限欲望,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的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期望速成的根源。出路肯定存在,但这出路只有一个起点——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

二、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然后在好像不可能的情况下跳出去。出者存,困者亡。
要想跳出去倒也简单。拿出一张纸,将其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完成后要尽量客观地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偶尔会有一些“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来,却又是必须、必要,甚至不可或缺的,这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有足够资本换取那些“暂且换不到但极其想要的”——或努力勤奋,或投机取巧。投机的方式并非不能用,尽管它的成功概率实际上并没有看起来那么高,而它的失败概率甚至和它看起来的成功概率一样高。

还有一个辅助手段,就是在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最坏的情况是,拿出纸和笔认真面对自己,结果发现“自己什么都没有”。这也许令人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三、所谓的“做不好”

这些人所说的“做不好”,其实是“不能一下子做好”,但问题在于,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所以,他们这个也不做,那个也不做,到最后,已经不是“不做一些事情”了,而是“什么都没做”、“什么都不做”,结果“一事无成”。好笑的是,即便到了这样的境地,还有不少人打肿脸充胖子,声称“我没什么可后悔的”。
一些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别人称作“完美主义者”。事实上,这种描述并不准确。比较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是有能力做到更接近完美的人,并且,他们一直在努力”。

四、进入一个新领域

在进入任何一个新领域时,这种压力都能使新手窒息。而已经在那个领域里“浸泡”过一段时间的人,往往早已忘记了曾经面对的恐惧和压力,懒得(抑或不屑)开导新手、帮助新手。其实,更多的时候,一些老手实际上并不是“懒得”或者“不屑”,而是“没想到竟然连这个也需要解释”。这就像我们每个人小时候要挣扎很久才学会系鞋带,可成年之后却早已忘记它竟然是一件需要挣扎才能学会的事情一样。而另外一些老手是因为“很快就学会”所以没想到“竟然还有人连这个都不会”。

五、焦虑

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的焦虑。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处于焦虑的时候,甚至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的状态下做出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是: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它们记下来。

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以至出现曾经因为思考(疑问就是思考的起点)后“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机会的情况。继续前行,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因为它们已被记下来了。而又因为它们被记了下来,所以可以在以后拿出来重新审视,不一定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为什么由头,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清楚的解决方案。当然,可能性最大的原因只有一个——你一直在前行,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所以,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

六、积累

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那一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其实,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天长日久,这个人在当前的职业中将逐渐落后于那些认真做事的人。但此时他不会因为自己的落后而奋起直追,反过来,更可能的是把“反正我的梦想不是这个”当作借口。

7、接受现状

对现状不满、急于摆脱现状,是人们常常不知不觉落入的陷阱(尽管偶尔这也是少数人真正的动力)。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与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这些年我遇到的几乎所有优秀的年轻人都有这样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可能是他们的优秀使他们难以觉得不满吧),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尽管现实总是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现实相符。之后,你会和所有人一样,发现自己常常在不知不觉之间被一些实际上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这是正常的。但是,通过不时地记录、思考与反省,你会越来越善于甄别那些不现实的念头,进而摆脱他们的影响。这就是差别。很多人一生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么不现实。之前提到的“既勤奋又懒惰”的人群,基本上都是把这些现实当作老生常谈的道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从不反省,才常常做出荒唐的决定,最终堕落到那分田地。

8、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要想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反正比一般人想得长多了”倒是一个屡试不爽的假设。

例如,每个年轻人都可能有发财 梦,为什么几十年后做过梦的大多数人依然不富裕?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大多数人都知 道自己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得到,却始终没弄明白怎样做才能得到。

所以,当我们面对某项任务的时候,内容与原因都已经基本确定了(至少表面上看是如 此),需要思考的就剩下方法了。当然,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 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九、任务的划分

所以,评价任务只需要一个判断标准, 那就是:它是否真的重要。再往后的道理一目了然: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那个真 正对目标的实现有帮助的任务。

如果有了什么新鲜的主意,不用放——那太可惜了 ——只需要启用另一个列表,标题是“下一阶段务列表”,把它们记下来就好。然后,马上回到 当前的任务列表,专注在现在应该完成的任务上。如果你又有了新鲜的主意,如法炮制即 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不会影响当前任务的进度;另一方面,在当前任务完成之 后,那个“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上已经有相当数量、非常具体的待处理项目了,这些源于自己的 新鲜主意,求之无计,做之欢喜。

十、一事无成

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 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 方向倒也罢了,但事实上更好的方向并不存在,因为照此下去, “更好 的方向”会不断出现。千万不要觉得认为自己能够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的人不多,其实大 家都会不停地“找到更好的方向”。“方向”“越来越好”,成功的人又有多少?寥寥。我从来都不 相信“人人都能成功”之类的话,我顶多相信“其实人人原本都有可能成功”。我觉得,一个人最 终成功的关键,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精确地计划过自己的成功,而是坚持。走向成功的过程就 好比项目的起点是南极,而终点在北极——无论最初往哪走,只要中途不改变方向,早晚会 到达终点。但是,如果中途改变过方向,更极端的——经常改变方向,就怎样都无法到达终 点,甚至可能返回起点。所以,开始行动之前要先判断列表所代表的任务是否现实。如果确 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面临的任务大都是重复性的。要想加快执行重复性任务的 速度,只需在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流程,再靠进 一步的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也能做好”的事。这是提高效率、减少失误的根本手段。

十一、打电话

大多数人在有事的时候抓起电话就拨。如果对方没有接电话,就只好暂时作罢,往往到了第 二天,才发现自己忘了还有这回事……也许一不小心就已经耽误了大事。如果工作电话没有 拨通,那么最好用手机给对方发个短信,简要说明一下事由。尤其是当你用公司的分机电话 拨出去却没找到人的时候,对方可能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电话,但回拨时却只能找到总机 ——因为他不知道正确的分机号码。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想办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的实 例,可我经过观察无比惊讶地发现,人们十有八九不知道正确的做法。很多人因为跌入这样 简单的陷阱而耽误很多事情、错过很多机会,却不自知。

有心人拨打工作电话是有技巧的。
▷ 确定对方最可能方便接电话的时间(难以确定的时候先 发短信询问)。
▷ 在拨打电话甚至发短信询问对方是否方便之前准备好一 切计划沟通的内容,作好检查 列表放在手边,确保沟通 过程中不会遗漏要点。
▷ 通话前把重要信息整理成电子文本,在通话中做必要的 更新,通话结束后,马上通过 电子邮件将备忘发送给对方。
▷ 若对方没有接电话,则给对方发署名短信告知详细事由, 并做好记录,防止自己遗忘 此次沟通任务

十二、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一个人在梳理流程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思 考个中细节。有些人做事仔细,其实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很早就养成了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 而另一些人,总感觉自己够聪明,却在实际工作中频繁出错,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尚未养成 这个简单的习惯而已。这个简单的习惯,日久天长,会让人与人之间产生巨大差异。观察一 下身边的人群,你会很容易地找到无数例证。

十三、验收机制

很多人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在于从未想过要给自己执行任务时的表现设计一 个验收机制。最基本的验收机制是针对最终结果的,部分有经验的人因为在做事之前总是更 关注步骤,并会按照需求将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子任务,所以,他们甚至会为每一个步骤设计。

十四、学习的起点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无论这种技能多简单、多普通,学会之后总是可以 让学习者了解习得带来的大不同。一旦拥有了一个起点,学习欲望就会像发了芽的种子,无 论多大的石头都压不住——它会越来越茁壮,越来越坚强。其实,那些拒绝学习或者一不小 心受了影响而把“学习”两个字妖魔化了的人真的非常可怜,他们每天都在挣扎着想要“管理时 间”、“珍惜生命”、“提高效率”,却不知道他们因为当初不肯花十几分钟学习而导致其后少做了 很多事情、错过了很多机会,并且连只有一次的人生都没有过好。
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