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滋生风格
本文图片均来自behance
其实Why型思维模式就是黄金思维圈,也就是Why—How—What这个现在基本大家耳熟能详也时常运用的思维方法,我了解这个具体的概念其实很晚,是今年暑假看《好好学习》,当时也非常震撼,觉得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也即时地用了起来。但是,其实现在想想自己对这个思维方式理解得异常肤浅,可以说一直在实际上是在用What的思维方式来使用和理解黄金思维圈的,就是做事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
可是现在回头来,如果单纯把黄金思维模式理解为“Why—How—What”,做事之前问问why的话真的是非常暴殄天物了(嗯,就是这个词,真的是非常×非常×……可惜)。但是我想肯定也会有小伙伴和我开始的理解是差不多的。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我写这篇文章的Why了: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利用这个思维模式,也希望大家可以帮我修正我理解的不足。
那么我们就顺着Why—How—What这个思路来看看黄金思维模式吧。
Why
为什么要使用黄金思维模式呢?
很多人会说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今天看过TED的视频之后我觉得,自己的这个Why可能太简单了,而且对于这个模式本身错过了很多。
就这个模式自身而言,我们为什么使用这个思维模式?因为这个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更成功,那为什么这个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更成功?因为所有的成功的经历都反映出这个模式。到这里好像已经很明确了,包括很多书里的例子也是倾向于表达出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相信黄金思维模式可以带给我们成功,但是,其实到这里,如果我们只问到这里,那么我们并没有理解黄金思维模式,因为,这是一个why,一个理念,而不是整个模式。当你只看到理念的时候,于你而言,这个思维模式只是一个what。也就是说,你并不了解Why—How—What究竟为什么是这样一个顺序,你知道的只是我做事前要明确why。
其实,TED演讲中就不只解释到这里,甚至可以说,是后面的解释,才让这个思维模式成为一个模式,一个被大家接受和应用的模式,而非一个理念,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Simon Sinek 除了举了那些例子,还给出了一个更明确的解释,也就是:因为我们大脑的结构导致我们以Why—How—What更容易成功,因为why的思维解决的是大脑的感受和决策部分,而how与what的思维解决的是逻辑思维和语言的部分。也就是说,why解决的是大方向,是主干,是驱动力,到这里我觉得就可以接受说为什么我们用黄金思维模式更容易成功了,因为这个模式符合客观的规律(大脑结构),因为,why可以给我们提供明确的方向,提供驱动力,而且,用这个模式交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意你的人,追随你的人,他们的why和你的是一致的,也就是所他们大脑对于这个事件进行感受做出决策的部分与你是一致的,至于how的不同往往是好事,what也不会太坏。
所以,可以说,黄金思维模式中的why是因为符合大脑中的感受和决策的部分,因而更适合作为出发点,通过输出why我们和拥有相同why的人产生共鸣,而共鸣带来惊人的凝聚力,也因而更容易成功。那么可能,大家会说,我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解释,我为什么说把提升自己的能力作为why有些简单了。因为,通过更深入地了解思维模式本身的意义,我们可以从这个思维模式中收获更多呀。
How
那要如何使用黄金思维模式呢?
其实,从我们为什么要使用黄金思维模式就可以看出,黄金思维模式是通过输出why达到吸引共鸣的效果,而后将共鸣的效益发挥出来,所以我们使用的黄金思维的why应该始终包含扩大共鸣的目的,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就没有办法真正体现出黄金思维模式的优越性了。
可能大家会说,我使用这个模式就是为了提升我自己的能力呀,也不想共鸣什么的,就这个why我就可以得到提升了,我不否认这样有所助益,但是我们确实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个模式,收获更多。
还是以那个贴海报作为例子(我是从《好好学习》里看到的,大概讲的是一个学生接受了一个贴海报的例子,因为先进行了Why的思考,得出目的是宣传,因而自己做了很多工作,扩展了很多其他活动帮助宣传,事情做得很成功,主办方很满意。)确实,这样就已经可以学到很多了,甚至不用想到共鸣什么的,只要问一下自己why,就已经可把事情做的很圆满。
其实他得出的以宣传为目的就是和主办方的共鸣,也就是说主办方的why是宣传,在这一步,他和主办方两方产生共鸣。如果他想要产生更多的共鸣,就应该再进行加入一方面的思考,考虑到他自己就是学生,他可以加入学生的视角来考虑这项活动的好处,如果这场活动三方都产生了共鸣,相信他的收获会更大。如果他再进一步,以活动承办方的why进行决策,那么,也许可以进行一些跟进和反馈,不失为一种好经历。如果他的why的共鸣范围再扩大一点,也许可以为所有苦于承办学校活动的学生发声,也许可以将自己的经历进行总结概括,进行分享,达到为广大迷茫的初担大任的同学提供借鉴的why。如果他以此为契机,多参与组织活动,多反思总结,抽象总结一下,说不定我们能看到关于组织活动的书或演讲以达成为所有组织活动者提供指导的why。
因此我说这个思维模式有更好的效用,而且why的共鸣越大,效用就越好。Simon Sinek 能提出黄金思维模式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些成功者的故事可以说我们都听过,我们有的会感叹一下,“好厉害”,这大概就是只是一个接受信息的过程。如果我们会想为什么他们能成功啊?可能会和周围人讨论一下,这时候我们的why是了解他们成功的原因,大家讨论得出一个结论,有个小共鸣,如果很多人都有同样的结论,在这个结论在传播的过程中,why就解决大家对他们成功原因的困惑,而再进一步去总结抽象,大家会寻找这个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而Simon Sinek 总结出的黄金思维模式如此广为流行就是解决了大家对于为什么他们的成功模式可以为我们所用的why,也就是我们相信运用黄金思维模式我们也可以更成功。
所以说,黄金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以输出why来激发共鸣,以提升凝聚力,增进收获的模式,所以我们使用黄金思维模式应尽量扩大why的共鸣范围,提升why的共鸣层次,Simon Sinek所举的制作飞行器的例子里占尽优势的兰利,其实就是很好的说明。Simon Sinek说赚钱,利润这些都不是why,我觉得其实这些可以说是why,只是这些why是没有办法发挥黄金思维模式效力的why而已,甚至兰利一听说飞行器造出来了就辞职甚至可以说明他是一个很明确自己的why的人,只是他的why在飞行器制造这个点上与大家没有共鸣,也正是基于此,我想说,真正地学会使用黄金思维模式要求我们以why为出发点,并且要不断地提升自己why的共鸣力,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我自己写这篇文章的why就是不停改变的,开始只是早上给自己定了个规定,有输入就要有输出,所以最初我的why就是输出,符合自己的规定。然后写着写着我发现自己并弄不清很多问题,所以好好理了一下思维,why就变成了通过输出增强输入,分享自己的想法。再后来写到共鸣why就变成了:让大家看到对于黄金思维模式的我的理解,同时通过大家的评价改进自己的理解。
可能会有小伙伴发现我后面用的是黄金思维模式而不是黄金思维圈,其实是因为我觉得,黄金思维模式可能更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大家就像探索真理一样,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不断提升自己的why,发掘更有共鸣力的why,再通过凝聚力得到更多收获。
what
使用黄金思维模式我们能得到什么呢?
在更好地了解黄金思维模式和如何使用它之后,我得到的远比一个我开始以为的简单问一个why要多得多。使用黄金思维模式无论如何可以帮我们确定一个正确的方向,保证我们的努力不是南辕北辙。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它,发掘更有共鸣的why,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最初的why,每一次提升的why都会带给你更广大的收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