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谷歌每周会有20亿个容器在跑?


为什么谷歌每周会有20亿个容器在跑?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一个词——云原生。


9月16日,在由才云科技 caicloud、K8sMeetup中国社区、Kubeflow 中国社区联合主办的 Kubernetes 用户大会上,才云科技CEO张鑫现场进行了关于《云原生AI助力企业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转型》的主题演讲,在本次演讲中,张鑫描绘了云原生、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以及AI等软件开发未来的图谱。


何为云原生智能?——企业未来的技术码头


云原生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种技术途径。


中国数字化转型的速度和力度,都远超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张鑫在现场还举了一个例子:


「今年7月份在美国,开车1小时至沃尔玛,而在付钱的时候,发现忘记带钱包。我还以为像中国一样可以用互联网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的一切。」

足可见,中国的数字化已经深入人心。而不进则退,传统行业(非科技行业)也需要进行深刻彻底的变革,才能在这大浪淘沙下留下来。


那么,没有技术能力的行业,云原生怎么去催化数字化转型?


张鑫现场讲了云原生的几个里程碑:


4年前,在阿里云上开一个账号,便是云原生;

2年前,将已有的企业IT系统搬上云端,便是云原生;

1年前,以上都不是云原生了。


当我们的思维方式、软件开发的模式和架构系统,并没有面向云端的时候,我们将应用、商业套装软件生搬硬套到云端时所面临的尴尬,可能就如同读着1年前的书来考今年的CPA一样好笑、刺激。


云原生不是套版。它能帮助企业在面对复杂的、瞬息万变的、千人千面的互联网市场时,能够更加轻易地去构造一个可扩展的、敏捷的、高弹性的、高稳定性的业务系统。它给企业一整套码头,去帮助自动管理所有数据甚至业务。


如何去管理「云原生」码头?


实现云原生主要有三步:


一是将应用容器化;


容器就相当于一个沙箱系统,用统一的一个接口,标准化地管理着配置好的应用。能够让企业的一些标准化应用运行地更快、更好。


二是做动态管理;


一个标准化系统需要一个容器的话,一个企业的系统就需要一个码头。而这个时候再让人去搬箱子,成本太大了,所以我们需要去做动态管理。

谷歌从2001年使用容器,现如今,它每周能运行20亿个容器。


三是实现微服务化。


互联网市场日新月异,用户的需求也瞬息万变。服务市场需要有将汽车的乐高拆开、重新组装成变形金刚的能力。


而微服务化,也就是指,在出现一个新的场景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已有的通用模版,快速地搭建适用新场景的新模型。


好的,以上都是云原生的套路三步走。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总是骨感的。云原生在落地的过程中,也总是不完美。


主要问题有3个:


一是容器不善于处理底层的资源管理及资源隔离;


所以,当我们要使用它时,往往还需要其他的技术栈(比如说OpenStack)来弥补容器在资源管理上的缺陷。

这种场景就类似于,一辆法拉利拖着拖拉机在跑。


二是容器的云原生只适合运行无状态、无数据的应用;


无状态、无数据的应用,顾名思义就是web类、网站类应用。

这种情况就如同,一辆配置超强但发动机不好的大卡车,开不快那驾驶效果就大打折扣。所以,很多时候在云原生上运行的只能是一些被企业边缘化的业务。


三是上面所讲的关于云原生所有的优势,能否解决基于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以及AI开发下新的业务场景下的痛点。


而痛点主要有3:


1是当数据、场景变了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快速地重新调试模型;


这个痛点主要是由于企业一般会去算法厂商购买模型,而买来的往往是一个黑盒模型。那如果数据发生变化,比如说业务迁移,此时我能不能快速打开黑盒模型,重新调试算法?


2是当企业在实现自己从大数据开发到AI开发这个进阶的时候,高端人才成为了一个稀缺的资源;


3是在场景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短时间去开发更多更有效的模型。


不管是数据分析、及其学习还是AI,都是一种软件开发,我们希望能够用云原生去解决其他软件开发的问题。


一些努力


「我可以用同一套资源池,一将业务通过容器化产生数据存放在我的平台上,二是同步用机器学习模型训练分析数据。」这是才云所做的努力。


当模型训练好了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将它包装成微服务,乐高积木式地嵌入到系统中,从而实现在性能和效率上的价值更大化。比如说银联可以支持他们的万亿笔交易的云闪付;零售行业的图像识别、时需预测、用户画像都不需太多的“人肉”。


虽然现有的云原生技术还是处于一个发展期,但是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想象力和更多地基于开源的自主创新,能够更好地赋能企业。」张鑫最后说到。




- 201801011 No.1860 -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谷歌每周会有20亿个容器在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