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约作者|米格格
03.喧闹人群中的孤影
在大杂院里住着,最不缺少的就是热闹。这种热闹,绝非愉悦的氛围,而是鱼龙混杂。
我住的院子里,有的是单身姑娘和小伙儿,有的在附近歌厅里上班的,还有半夜夹着包潜逃、第二天被警察来询问的。总之,形形色色都有,偶尔也让我觉得害怕。
搬进出租屋几个月后,我隔壁搬来了一对情侣,是在西单卖手机的。他们下班晚,通常到家都要10点以后了,叮叮当当地做饭,说话声音特别大,完全不顾及周围人要休息。我提醒过他们,可终究没用。
后来想想,人的素质就体现在细节处,倘若心里没有这个概念,怎么提醒也是没用的。人与人在精神上的差距,就在于言行举止能否主动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不违背自己内心的同时,让别人也觉得舒服,这是修养。
后来,二楼里面的房间有空出一间,我就搬走了。谁知道,就在我搬走两个星期后,那对夫妻搬到了我楼上,依旧是叮叮当当、大声喧哗,我也只能忍了。搬到这个房间后,我对面住着的是一个在歌厅上班的女人,她被当地的一个中年男人养着,我开始极力地避免和她说话,因为内心害怕,但后来慢慢接触,竟也能说上一两句话,她也挺客气的。
如今想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难处吧,只是未必都能告诉外人。
院子里大概住着20几户,都是一门一户。那儿挺像一个缩小版的社会,各类人群,置身于他们中间,总能听到或看到一些闻所未闻的故事。
在陌生人中间,你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甚至有点孤独,因为没有人认识你,关心你,见面至多只是打声招呼,仅此而已。所以,在这个时候,能给你一丝温暖的人,都会让你铭记于心,没齿难忘。
记得那次,我发了高烧。从中关村到五棵松那段路,我不知道自己怎么坐回来的。只是下车后,我已经感觉双腿无力,不能再继续走了,且头疼得要爆炸。我蹲在路边,像一个流浪的孩子。
行人匆匆而过,有人会看你两眼,有人根本无视,城市那么大,人那么多,可那一刻我才知道,那些繁华与热闹都与自己无关。置身于千万人之中,依然抹不去孤独和无助。
我勉强坐上了公交车,回到了出租屋。我自己吃了一些常备的药,以为睡一觉就好了,不料第二天却更严重了。我打电话给住在附近的女友,幸好她做业务不用每天坐班,她骑着自行车把我带到了医院,挂号、问诊、验血、开药,痛苦成那样,也没敢打电话给家里。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女友会不会看到这篇文字,还记不记得当时的情形。若是看到,我也想对她说,我记得呢!谢谢。
再一个给过我温暖的人,就是房东阿姨。大概因为我是北京女孩,和她女儿年纪相仿,她对我格外照顾。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在房间里躺着,她恰好有事过来,看我病成那个样子,跑回家给我拿了退烧的百服宁,还给我煮了粥。那感觉,像是在家里享受妈妈的照顾,可我们毕竟只是萍水相逢,这份好如今想起还觉得感动。
人在什么时候最脆弱?我觉得,不是失业、失恋,是生病!当身体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时,你会觉得那些情爱啊、金钱啊,全都是浮云了。
人,总得好好地、健康地活着,才能去恋爱、去奋斗。当然,也只有在脆弱得一句话就会泪飙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世间冷暖,懂得珍惜与感恩。
谢谢你们,给过我照顾的,亲密熟悉的朋友,萍水相逢的路人。
04.心有余悸的性骚扰
在那个院子里,经历过被偷衣服的奇葩事,但最恶心的,还是性骚扰。
我隔壁住了一个典型的渣男,长得人模狗样的,乍一看还像个人,后来听院子里与他一起上班的同事说,XX特别渣。我当时不知道说的是他,偶然的一次在楼道碰见,知道都住隔壁,都点了一下头,没想到却招来了麻烦。
想来,真的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说话,高冷一点儿也有好处。
那天夜里10点多,我都半睡着了。突然有人敲门,一个激灵吓得我心砰砰直跳,见声音一直不散,我透过猫眼看了一下,问是谁?他说,隔壁的,能借我用一下鼠标么?我给他拿了出去,就关了门,说明天再给我吧。
谁知道,十分钟还没过,他又开始敲门……我真的害怕了,但还是鼓足了勇气,开了一个门缝,说干嘛?他递给我鼠标。我抢了过去,就关了门。他还想说什么,我没有理会,但说真的,腿已经发软了。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特遗憾。
当时,我应该贴一张白面馍,不开灯,拿着手电筒往下巴往上一照,给他打开门,看看他怎么尖叫?现在脑子里预演,都觉得很过瘾。只可惜,那时候还小,不太会整人。想想岁月给我们的不只是年龄,还有成熟和对付恶人的智慧与手段。
第二天,我把这件事跟附近住的朋友说了,让她和男友晚上过来陪我。陪了我两三天以后,隔壁的渣男大概知道了我周围有“死党”,就没再去骚扰我。之后每次在楼道里碰见,我就视他为空气。
有了那次经历后,我长了教训,在这个地方住着,永远不能主动跟任何人讲话,因为你不了解他的底细,不知他的心思。
我的闺蜜晓白是个特纯善的姑娘,在她身上,我总能看到曾经的自己。当她在任何事情上都跟我谈及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情意时,我总忍不住好心提醒她:“姑娘,这世界不总是好人。”
不是给纯善的人泼冷水,只是想说,在秉持善良友好的同时,也当存一份戒心。尤其是独身在外奋斗的姑娘们,保护好自己是一切的前提。
05.适应一个人的生活
住在城中村,其实是挺寂寞的一件事。周围没有什么能说上话的人,想去做点儿什么,都只能独来独往。我在中关村那家公司干了没多久,就主动辞职了,关于工作中的这些事情,以后找机会再说。反正,我辞职的时候,手里没多少钱,勉强够度日而已。
我以为,应该挺快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却没想到,这一找竟捱了两三个月。如果在家里生活,两三个月也不算什么,但在外面生活,吃喝住行全靠自己,挺难的。那两三个月,真的是把北京的四九城全都转遍了,可就是找不见一个容身之所。
那段日子,每天吃的是水煮白菜豆腐,配着馒头。我是最讨厌吃馒头的,但是馒头的成本比较低,我还能多吃几顿,以免被饿死哈。
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白天院子里的人都去上班了,安静得很,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用手机放着《白狐》,满脑子就那一句话:“千年等待,千年孤独……”是啊,我很孤独。
后来,我高中的同学W搬来与我同住,而她也在找工作。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两个人的寂寞。不久后,W在大望路那边找到了一份工作,每天坐728漫长跋涉到东部繁华地带,而我还在找活路。某个周一,我去了附近的培训学校,找到了一份做市场专员的工作。相比以前在中观村上班,这次工作近多了,几站地而已。
第一次开工资,因为只干了10天,就开了400块钱。那点钱真的不算什么,可在当时的情境下,我却觉得是救命的稻草。那种感觉,是后来拿到1W+的工资无法比的,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终于能活下去了!
是,日子总算是安稳了下来,赚得不太多,但足够生活的。每到周末,W都迫不及待地回家,而我的周末几乎都是在石景山图书馆度过的。早上起来吃了饭就去,午饭也在那儿解决,一直待到晚上再回去。偶尔,也会借阅一些书回来看,虽说是一个人,可过得挺充实的,毕竟能喂饱自己,能有精神食粮,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想想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学会了一个人独处,也习惯了一个人去做任何事。一个人到医院看病,一个人去图书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
有人问过我:“你一个人逛什么劲儿啊?”
其实吧,还真挺好的,一个人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不用问身边人的意见,不用帮她挑来捡去,能节省不少的时间。到现在,我还是经常一个人去商场、去电影院,或者干脆就自己开车去人少的地方待着,带上两本喜欢的书,听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惬意。
人生没有哪一段岁月是枉费的,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也是成长最快的日子。
(待续)
回看和继续阅读,请点击下面的链接——
一个北京姑娘,在北京租房的日子(一) -
一个北京姑娘,在北京租房的日子(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