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1张图片
rock

青春里发酵的自由,在鼓点铿锵的节奏和激越的咆哮里宣泄而出,摇滚呼喊的是对为之向往的热爱,嘶吼的是对不满的反叛与挣脱。

青春荷尔蒙冲撞着激情和愤怒,我们极力展现真实、追求自由,但被束缚的现实里,却依然迷茫、颓丧着。

这就是青春,各种情绪交杂的矛盾时期。

但摇滚乐与之心照神交的共鸣,朋克、碾核、英伦、重金属、死亡金属,总有人伴随度其过青春彷徨。

青春是对青少年的诠释,权威媒体对“88年中年妇女”的定义,证明我已昂首大阔步进入大叔的行列。之所以想谈谈青春及摇滚源于前段时间在大巴车上,手机推送出一条消息:林肯公园主唱查斯特·贝宁顿自杀。此时耳机里正是涅槃乐队的音乐,窗外则阴云密布、雨水滂沱,气氛配合的恰到好处。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2张图片
查斯特.贝宁顿

虽说是个伪摇滚乐迷,但天妒英才不得不哀感叹息,但身边总有人在指责摇滚“过激”的擂鼓筛锣不及“泠泠七弦上”的悦耳动听。不怪他们有偏见,摇滚确实与死亡有着看似的不解之缘,查斯特·贝宁顿已进不惑,但像27岁俱乐部里吉米·亨德里克斯、吉姆·莫里森、科特·柯本,直接被青春的尾巴甩进天或地的轮回六道里,在人生的春天陨落就难免会引起激辩。当然在与摇滚有关的死亡名单里不乏因嗑药与纵欲而亡的人物存在。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3张图片
科特·柯本

之前看到过一个看似是那么回事的解释:青春即毒品、性爱、摇滚乐。

对此细究却发现有失偏颇。

青春期与叛逆期是对等的名词,当猝不及防的生理成长裹挟心理上懵懂的自我认知如狂潮汹涌袭来。在对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对异性等等有了自己并不完善的判断和认知后,对自我的探索进入了整合的过程,一旦刚刚建立起的独立人格受到权威的压制,就会出现反叛的情绪。

而反叛所展露出的打架斗殴、恋爱、厌学、沉迷游戏无一不是对价值感、存在感追寻。

在讨论着自我、集体、政府、宗教;讨论着权利、压迫、自由、民主;讨论着犯罪、暴力、毒品和性爱的歌词里,以及有着低迷的、、激烈的、欢快到酣畅淋漓的、直白到撕心裂肺的等等音乐形式,理所应当的成为桀骜青年们面对着不安与不满,寻找的倾吐衷肠的发泄渠道,从而信马由缰的驾驭着自己的撕心、裂肺、寸断肝肠将或痛苦或悲伤的心情倾泻出来,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里不能得到的快感。

这种快感以及rock标榜的与众不同使得大量的叛逆少年开始选择了不羁与不拘的摇滚乐。

而摇滚乐手因为成长环境中的情感、疾病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确实有一波瘾君子和风流客,但这些在摇滚圈的占比可能不会比普罗大众中多多少。

甚至印象里优雅如古典乐的圈子里也能随口道来:魔鬼帕格尼尼,赌博、嫖娼伴其一生、还有以帕格尼尼为榜样并总让人将其与女人联系起来的李斯特等等,哪一个不是人不风流枉少年的主儿?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4张图片
《魔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由于这种存在加之强烈的节奏助燃了他们的血气方刚,争自由、抗权威等宽泛的取材也迎合了他们面临的问题、戳中了反叛心理。青春里的孩子处在脱离家庭依赖开始接触社会的中间阶段,追求解放的的途中,快感的诱惑比比皆是,难免行差踏错。

和摇滚乐的听觉享受一样,烟草甚至毒品浸润的畅快、酗酒的醉生梦死,我想成年人远比青少年多得多,而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那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了。至于性,青春期的性成熟、性启蒙阶段就像赵忠祥老师说的:春天到了,又到了动物们…不存在大是大非。

摇滚不是皮裤、鼻环、杀马特,不是纹身、染发、烟熏妆。它跟古典、爵士、嘻哈、流行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作为一个摇滚听众,我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时候,耳机里也可能正在咆哮,心跳也可能跟着韵律抖动、灵魂也可能已经嗨到爆。但即使这个时候我也不会去想抽口烟、灌瓶酒、搂个姑娘。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5张图片
玛丽莲.曼森

摇滚不会让你去撒泼、耍疯、吸毒、乱性,反而更多的音乐和乐队在为反毒品、树正气或者马路牌子写的斗大的:构建和谐社会,做着努力,也有如U2一直形象极佳的乐队存在着。


“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_第6张图片
U2

摇滚它可能更像在宣泄一种态度,解放、自由、反抗的态度,怀疑琐碎人生,直面缺陷世界,呐喊不满,争取更宏大博爱的态度。

理性面对青春,理性看待摇滚,记得当年枪炮与玫瑰的《中国民主》被外交部批判为嘈杂,叽叽咋咋不及我国高山流水响叮当。当然非理性的谣言也非空穴来风,毒品是脱离现实的致幻剂,风花雪月也是残酷世界的避风港,其中不乏一些天才、大师把其当作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但与我们何干?这不是牵强附会的理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规矩”的摇滚可以规矩的在青春里嗨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