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区块链的“进与退”

蚂蚁区块链的“进与退”_第1张图片

  作者:周舟

  “今天我们谈区块链,再也不用讨论区块链有没有用这个无趣的话题,而是可以直接进阶到在哪方面发挥价值。”回首这三年区块链的发展历程,蚂蚁金服副总裁、智能科技总裁蒋国飞感慨道。

  2019 年是区块链里程碑的一年。这一年 Libra 等企业稳定币动作频频;这一年中国政府正式将区块链定位为国家战略;这一年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主流厂商相继深耕区块链技术,并陆续实现了商用。但与此同时,这个行业也如蒋国飞所言,仍旧没有迎来第一款“千万日活的应用”。

  区块链时代的应用日活,更多体现在区块链赋能实体经济后,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频次。而在过去十年间诞生的千万乃至亿级日活 App,如淘宝、微信、抖音等应用,均架设在互联网原有的底层协议上。

  由于其协议本身和架构的天然局限性,使得当前的互联网作为一种技术介质,正在部分场景中遇到信息互联和价值互联瓶颈。这时候,通过分布式方法建立可信机制的区块链,其链式结构在诸多场景中的优势便开始显现。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甚至做出预言:“区块链或将取代互联网的底层协议。”

  在底层技术与应用创新密度越来越大的时代背景下,打造千万级日活的应用正在变得愈发触手可及。针对此,蚂蚁金服副总裁、智能科技总裁蒋国飞通过两小时的答记者问,阐述了行业创新的核心逻辑。

  逆流而上:全面布局底层技术的“专利大户”

  这一轮区块链技术竞赛和以往有明显不同。在计算机、芯片等技术领域,绝大多数中国公司都是以场景应用为主要后发优势,在底层专利上吃了很多亏。在区块链上,蚂蚁金服早早起步并把着重点放在了偏底层的核心技术。

  蒋国飞向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表示:在蚂蚁金服区块链的专利中,62% 是偏向底层基础技术的核心专利,比如共识算法、密码、跨链、隐私保护、管理、存储等;38% 是基于业务逻辑和商业应用。“区块链专利申请情况背后,反映的是公司对区块链研发方向的选择和重视程度。”

  根据公开信息,蚂蚁区块链全球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 1005 件,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规模越大,越是会涉及到公式、算法、性能这些底层核心技术问题。”蒋国飞说道,“我们不是为了专利而专利,而是聚焦核心技术往里打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专利。”

  正如互联网有七层结构(国际标准化组织推荐的一个网络系统结构),随着对区块链的探索加深,蚂蚁金服也自然而然建立一套自己的区块链分层结构标准。

  蒋国飞认为,第一,区块链是分片的,比如浙江省、江苏省等以省划分的地区属于第一层分片。

  第二是分层。分片、分层之间需要跨链,不同两个链之间、不同区块链平台之间可以通过跨链技术相互转移资产、做交易。

  第四层是链上和链下。比如银行系统不在区块链上,那么链上和链下如何进行链接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层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接口的问题。比如做商品仓单,怎么转化成链上数字关系?

  正如互联网的结构一样,分片、分层、跨链、链上链下、物理世界、现实世界,一层层去链接才会有空前的性能。

  蒋国飞透露,蚂蚁金服自主研发的区块链引擎从技术上已实现“双 10 亿”,其可拓展共识以及双层网络设计,能支持 10 亿账户规模、每日 10 亿交易量,并实现每秒 10 万笔跨链信息处理能力(PPS)。

  除了底层的核心逻辑,蚂蚁金服的专利还涉及到很多隐私保护的技术。隐私问题也是区块链厂商重点关注的领域。在关系设计里区块链要做到多方共识,但区块链的一个问题是,可能存在几方有相互利益冲突关系,A跟B不能共享东西。这种情况下,保证双方的数据隐私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蚂蚁金服在隐私保护技术上做过许多尝试,其中包括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密码方法。

  2019 年的 11 月,蚂蚁金服发布了《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白皮书》,率先推出的“摩斯”安全计算平台(MORSE),通过结合区块链等技术,有效解决商业医疗保险、政务服务等行业中数据共享的隐私保护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存储,蚂蚁金服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专利储备。存储是很早便出现的问题,区块链既不能篡改也不能删除,这样的特性使得存储会越来越大。蚂蚁金服也为此攻克了许多存储方面的技术问题。

  顺风而下:商业应用遍地开花

  技术布局与投入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是,蚂蚁金服及阿里经济体有多元化的场景实践优势。有些技术创新源自于实际问题,有些源头性研发又可以迅速反哺向业务实践。但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场景选择上,蚂蚁金服更愿意布局“复杂”行业。

  此前,蚂蚁金服区块链技术负责人张辉就解释到,蚂蚁金服在确定一个区块链项目的时候,首先要看这个行业有没有一个真正的痛点;其次,如果是一个需要连接多方信任的行业问题,就要看区块链技术本身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能力;最后,就是落地的区块链项目的工程化能力。

  目前,蚂蚁区块链在医疗、司法、金融、物流等场景的落地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蒋国飞也特别在总结会上提到了三个印象深刻的行业应用案例。

  一、解决打官司“又难又贵”的问题

  中国人「以和为贵,不喜诉讼」,除了文化基因的缘故,打官司麻烦、成本高,也是重要原因。

  蚂蚁区块链可以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解决效率。2019 年 4 月底,杭州互联网法院引入支付宝蚂蚁区块链半年,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调撤率从以前的 82.3% 上升到 95.3%。在诉前调解结案的案件中,47% 的案件当天就达成了调解协议。此前,做证据存证需要到公证处公证,公证费 800-1000 元/份。现在,在手机上操作证据存证,2 分钟就能完成,上链存证费几元钱一条。

  这背后,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三个关键问题:电子证据可信的问题;数据共享互通的问题;法官工作量过大的问题。

  二、解决跨城坐地铁的效率问题

  跨城出行的最大难点在于:异地票务结算,而现在将相关票务资讯等纪录于区块链上,让每个城市地铁公司都能直接从链上获取对应乘车的区段、价格,成功进行实时结算。

  区块链技术记载了所有的跨城交易且不可篡改,因此每个城市地铁公司都能从链上获取对应乘车的区段、价格,实现自动秒级结算。目前,包括上海、宁波、杭州、南京等 12 个城市的居民去其他城市时,只需打开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铁 APP,就能在其他城市扫码坐车。蚂蚁金服董事长井贤栋表示,支付宝异地扫码技术已经成熟,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成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动能,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三、解决跨境汇款问题

  菲律宾人格蕾丝(Grace)在港工作 24 年,每个月都要给老家的家人汇款。传统的跨境汇款业务存在不少痛点:因为涉及更多的参与机构、法律法规及汇率等问题,过程很复杂,到账通常要 10 分钟到几天不等;晚 7 点后汇款最早次日到账;去柜台还要留意下班时间;中间出现状况退钱要更久,还可能转丢。

  格蕾丝对此深有体会,会定期汇款回菲律宾,但每次汇款心里都不踏实。因为要等好一段时间才会从菲律宾家人那收到到账的消息,有时甚至会隔一天。“要是能像我和香港朋友之间转账那么方便就好了”。

  2018 年 6 月 25 日,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钱包跨境汇款服务在香港上线。港版支付宝 AlipayHK 的用户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向菲律宾钱包 Gcash 汇款,耗时仅 3 秒,而在以前需要 10 分钟到几天不等。像格蕾丝这样在港生活工作的菲律宾人有近 20 万,而在更大范围的东南亚地区,还有大量不同行业的老百姓有频繁跨境汇款的需求。去年 1 月,蚂蚁区块链技术又打通了从马来西亚到巴基斯坦的区块链跨境汇款通路。

  跨境汇款是全球复杂协同的一个典型场景。协同的复杂度决定了传统汇款的难度:常见的跨境汇款的办法是通过银行或汇款公司转账,汇款后会生成提款码,收款人再通过提款码进行取现。此外,也会通过线上汇款到线下提现。这些转账方式都会受到时间或地点的限制。

蚂蚁区块链的“进与退”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蚂蚁金服

  如今,蚂蚁区块链应用场景已超过 40 个,解决了许许多多像格蕾丝等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关心的问题。

  一路向前:“先行者们”眺望的产业未来

  正如蒋国飞说的,如今我们再也不用讨论区块链有没有用,更多人会问它未来在哪方面更有价值。那么,放眼未来,区块链会往哪些方向走?

  蒋国飞认为,区块链发展的第一个趋势是联盟链。无独有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也曾说过,“联盟链是现阶段(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区块链的主力军。”

  雷锋网了解到,蚂蚁金服在 2019 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公测联盟链,将在近期全面上线并服务用户。“开放联盟链能更好帮助小微企业、创业公司以更低成本进到区块链产业里来。它们不用买一个链,只买使用权,有一个链接就可以到链上来分享使用权。这样用户以非常低的成本在区块链开放自己的应用。”蒋国飞说道。

  蒋国飞预判,正在到来的另外一个趋势是产业区块链开场,区块链会更多和生态进行联合。在这点上,蚂蚁金服与跟阿里云、AI 等技术的开放思路是一样的。

  产业区块链涉及到各种实体产业,但没有一家公司可以深度理解所有行业。区块链厂商需要通过生态找到更多合作伙伴和服务商一起解决行业问题。区块链厂商需要更好的提供平台和基础,让更多合作伙伴根据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开发应用。

  马云说,“未来 10 到 20 年内的三大核心技术:第一是机器智能,第二是 IOT,第三是区块链。”

  对于马云的这个观点,蒋国飞则更加乐观,他认为区块链产业甚至比云计算还要大。“云计算主要是解决计算,但是云计算已经很大了。而区块链提供价值互联,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各行各业,它是一个泛行业的技术。区块链从一个个小网络开始,就像局域网会慢慢会长大,泛行业之间有互联,慢慢会促成价值互联网络。”

  亢龙有悔:三做三不做

  如果一个人只是一路往前奔跑,从不向后看反思自己,他即使跑的再远也不会知道自己奔跑的初心。金庸先生著名的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最有侠气的人是主人公郭靖,郭靖最厉害的武功叫“亢龙有悔”,他的师傅告诉他“亢龙有悔”这一掌最重要的是“悔”字,全力打出去十分,留在自身的力道得有二十分,意思是要告诉郭靖需懂得进退。

  而蚂蚁金服在做区块链这件事上“进退分明”。

  很早期的时候,蚂蚁金服就划好了“三做”、“三不做”这两条红线。“三做”:做核心技术、做有实际价值的应用解决社会问题、联合生态做;“三不做”:不做空气币、不做违反合规的事情、不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

  蒋国飞开玩笑说,身处科技行业,自己也和大多数从业者一样,曾有“大把捞钱”的机会,ICO 最疯狂的时候,许多人劝说他别苦哈哈的“做技术”了。但他拒绝了,反而成为蚂蚁金服里最会“烧钱”的人之一。

  “技术出身导致我们非常强调和尊重逻辑思考,逻辑上行不通的事就不会做,就像数学里推公式一样。‘三做’和‘三不做’很早以前就定了,我们非常想清楚有价值才能走的远。”

  产业区块链的拐点即将到来

  在各个参与者的培育下,区块链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是,没人知道蒋国飞所期望的“千万日活的应用”何时到来,也没人能确定区块链是否能像万维网一样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

  所以,这对阿里或蚂蚁金服而言,它同样是一个长期投入的领域。

  在蒋国飞的规划中,第一,需要打造更多、更有价值的的商业应用。蚂蚁金服需要联合更多公司一起合作,打造标杆应用、帮助行业伙伴进一步理解区块链的价值,才可能换来整个产业的欣欣繁荣。

  第二,技术层面的挑战仍然艰巨。互联网不是平的,有很多分层,亦有很多协同的问题。怎样选择技术突破的方向,怎样构建更好的区块链技术结构,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第三,需要更好地连接整个生态力量。和互联网交易的业务逻辑不一样,擅长解决A和B之间的业务连接效率,区块链则涉及到N方,需要协同各方价值,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怎样让区块链的“局域网”开始走向价值互联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挑战。

  前几日,阿里达摩院发布的十大科技趋势也预测到,2020 年,企业应用区块链技术的门槛将进一步降低,专为区块链设计的端、云、链各类固化核心算法的硬件芯片等也将应运而生。

  这也印证了蒋国飞在总结会上的那句话:“产业区块链已经开场,拐点即将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2020 年,区块链势必会进入产业化、规模化落地的快速时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蚂蚁区块链的“进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