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心
来源: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
一位社会哲学家迈克尔·古里安指出:男女大脑不同,相应开展的学习方式不同,教育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一样。
在养育儿子和女儿的过程中,父母要想少走弯路,以下几点「忌讳」,越早知道越好。
养男孩的三大忌
忌在公共场合对男孩大喊大叫
我所在的小区有个现象,每到傍晚时间,总听到男孩父母的各种嘶吼:「回家吃饭啦!赶快写作业啊!你的耳朵是聋了吗 ,啊?」
随后就是男孩们哭倒一片。
男孩父母组团抱怨:「跟男孩说话太累了,怎么吼都没用!」
但是,男孩真不是故意的。
科学研究发现,女孩大脑中负责「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区域开发较早,男孩大脑中负责「运动和空间」的区域开发更早。
所以,男孩对声音的敏感度比女孩差。
如果男孩父母不明白这一点,以为男孩故意作对,于是采用「反复唠叨」和「提高音量」的方式来制敌,甚至当着很多人的面批评男孩,往往会打击男孩的自尊,激发出他们的强烈反抗。
因此,要和男孩沟通,建议走到男孩身边,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说话,而不是在公共场合对他们大喊大叫。
「不在公共场合责备孩子,因为孩子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保护。」
当一个男孩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倾听,会形成自尊自信的品格,长大后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忌不让男孩哭
前不久,一位小男孩抽血的视频走红。
男孩不敢看针头,一个劲地自我鼓励:「我是男子汉,一定要勇敢」。
随即用手挡住要打针的胳膊,哭丧着脸对医生说:「可是我好怕。」
看到小男孩拼命忍住眼泪的样子,我有些心疼,很想告诉他:「哭一下也没事的,因为哭泣并不意味着不勇敢。」
我们习惯鼓励女孩大胆表达情绪,却经常告诉男孩,不许哭,否则就不是男子汉。
殊不知,哭泣只是男孩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
儿童心理学家麦克汤普森认为:
阻止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妨碍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情感教育行为。
所以,请把哭泣的权利还给男孩。
忌不愿意放手
近段时间,哈尔滨22岁的男孩晨宇登上热搜。
晨宇从小性格孤僻,18岁被母亲送到国外读书,两年败光200万,回国后终日与游戏为伴,吃饭竟要奶奶端到跟前,一口口地喂!
22岁,一个本该有担当的年龄,却为何成了巨婴?
一是晨宇父母疏于陪伴和教育,二是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不舍得放手,让晨宇失去了独立的机会。
不禁想到曾被誉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13岁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本是前途大好,却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学校劝退。
而这一切的源起,是魏永康有个不愿意放手的母亲。
她认为「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有出息」,为使儿子腾出时间看书,她包办了儿子的一切事务:洗衣、做饭、洗澡、洗脸,甚至儿子高中时还给他喂饭。
于是,当魏永康脱离母亲照顾,独自到大学读书,随即进入失控状态:天热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穿着单衣和拖鞋就往外跑,房间堆满脏袜子和脏衣服,甚至忘记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
晨宇和魏永康的家人,剥夺了孩子的探索机会,也折断了他们独立的翅膀。
对男孩来说,独立自主和承担责任是成熟的基本要求。如果父母不舍得放手,往往容易养出「巨婴」,影响男孩的成长与发展。
养女儿的三大忌
忌只给女儿买女孩的玩具
BBC有一项测试《性别偏见很可能抹杀孩子天性》。
实验人员将女宝宝和男宝宝互换衣服和名字,请志愿者陪他们玩。
结果显示,志愿者根据他们看到的性别,潜意识地为宝宝们选择了「适合」他们性别的玩具。
比如:被打扮成男孩的「玛尔妮」,得到的是机器人、玩具车和益智游戏。而被打扮成女孩的「爱德华」,被引导玩耍的是哄洋娃娃睡觉的游戏。
得知真相的一刻,志愿者们非常震惊。他们坦言:
一直以为自己思想开放,其实还是有性别上的刻板印象。
下次我陪孩子的时候,会公平公正对待他们,给每个孩子一个做自己的机会。
千万别小瞧女孩的玩具,父母给女孩提供的玩具,影响着女孩的选择,蕴藏着女孩的未来。
女孩的样子,本应是丰富而多元的存在。
比起只给女儿提供「适合女孩」的玩具,父母不妨给女孩提供她自己选择的玩具,引导女孩拓宽思维,勇于探索。
忌只向女孩表达感受,而忽略事实
有研究发现,父母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男孩和女孩说话的重点和谈论的内容完全不同,而这些不同,则影响着孩子们的自我认知。
比如,同样是兔子,对男孩会说:「那里有三只兔子」,强调数字和理性感受。对女孩会说:「兔子多可爱啊」,强调直觉和情感体验。
临近放假,表姐为一双儿女的特长培训班而忙碌着,给儿子选择了围棋和编程,给女儿选择了绘画和舞蹈。她给出的理由是:「女孩理工思维弱于男孩。」
然而,女孩的理工思维真的弱于男性吗?
一位女宇航员萨利·赖德用她的经历否定了这个说法。她说自己非常感激父母从小鼓励她勇敢探索,培养她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才有了她日后的突破与成就。
毕淑敏说:
孩子的成长,首先是从父母的瞳孔中确认自己的存在。
父母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行为方式,会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种植在我们心灵最隐秘的地方,生根发芽。
父母的暗示,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强的影响力。
如果想要女孩全面发展,比起只和女孩谈论感受,不妨多跟她谈谈数字和空间,多鼓励她在搭建乐高积木时的出色表现。
忌千依百顺,令女孩恃宠而骄
父母总是觉得「女孩要富养」,需要被保护,绝不能受半点委屈。
《妈妈是超人》中,马雅舒对孩子的疼爱,就到了溺爱的地步:带孩子到菜市场,孩子一接触到菜,她就以「不干净」为由制止孩子。
女儿上学时哭闹,她心疼得一度崩溃,甚至想去幼儿园照顾女儿……
即使孩子的要求多么不合理,只要一哭,马雅舒立马妥协。她坦言:「在孩子眼中,我应该是个很好退让的妈妈。」
然而,在这样的教育下,三岁的米娅不能独立吃饭和上厕所,连裤子都不会提。
反观《爸爸去哪儿》中的夏克立,他对女儿夏天的教育是有原则的爱:夏天犯错后,他让女儿罚站以反思自己的错误。
夏天不喜欢做运动和吃水果,他陪女儿做运动,耐心告诉她水果的好处。
夏克立说:「不能因为女儿哭,就迁就她,否则很容易养出公主病。」
深以为然。
真正富养女儿,是精神上的富养。
比起千依百顺,父母更应该引导女孩独立思考,带女孩见识更开阔的世界,用爱和理解,来养出女孩富足的人格。
给女孩爱,给男孩尊重
对于男孩和女孩,最根本的教育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我非常喜欢:女孩是粉色属性,需要爱的滋养,男孩是蓝色属性,需要尊重的力量。
男孩和女孩与生俱来的不同,决定了我们养育时需要不同的方法,也要规避不同的误区。
下一次,当儿子奔向你的时候,请记得给「蓝色属性」的他尊重,尊重他哭泣的自由,尊重他独立的渴望,尊重他不怎么「听话」的可爱特质。
下一次,当女儿奔向你的时候,请记得给「粉色属性」的她满满的爱,鼓励她自我选择、自我突破、自我负责,当她精神被富养,就有创造幸福的能量。
只有用爱来滋养女孩的内心,用尊重来给予男孩力量,他们才能在人生路上勇敢前行,逆风翻盘。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2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 ,爸妈的育儿宝典,转载已获授权。
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