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写作 | 咖啡馆里的战友聚会

学习写作 | 咖啡馆里的战友聚会_第1张图片

一天下午,国贸商城里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几无空座。我找一角落坐下,打开电脑,准备工作。盯着电脑屏幕,周围人的说话声像是一群蜜蜂的嗡嗡声在脑门上飞旋。 我不得不出声念出来眼前的这篇文章,一段段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下来,才能集中注意力。

突然,拉着尾音的上了年纪的男高音从嗡嗡声中穿透出来,响彻咖啡馆, 就像是夏天闷雷中的一个大炸雷,如此旁若无人,如此肆无忌惮,我不得不抬头循声望去。

原来是隔着两张小桌子距离的一张长条桌子上,坐着四位老爷子,年纪看起来差不多小70岁左右。我正好坐在斜对角,可以瞥见一张正脸,和三张侧面轮廓。大嗓门的那位老爷子,正对着我而坐,颧骨很高,鬓发高耸,人收拾的很精神,身姿挺拔,看起来像是有过部队经历,其他几位看起来也是一副退休老干部做派,一张脸上都是含蓄满当,历经大风浪后的波澜不惊。

几位老哥们应该是许久不见,大嗓门老爷子一人在那侃侃而谈,话里话外,彷佛带有三分醉意。每说几句,几位拿着焦煤色的陶瓷杯子碰个杯,砰砰作响。我很是好奇,几位老爷子喝的扎啤不成?星巴克什么时间也开始入乡随俗,兜售酒水了。

推杯换盏,像极了逢年过节的日子里,家里长辈们凑在一起,摆上一桌宴席,桌子下堆了一箱未启封的酒。

大嗓门老爷子声音虽然高亢,但是他那种高亢里,不知是因为喝醉了还是年老的原因,音质浑浊,声带嘶哑,听起来像是舌头被酒精麻醉了,不怎么听人使唤,吐字非常没有辨识度。

从零零散散的听清的几个词拼凑出来,那位大嗓门老爷子,去美国生活过,但又不像是在美国旅居十几年的人,所以生活习惯在美国很难改变掉中国的习惯,回到国内,又很难脱掉自己曾经在美国生活过的痕迹和标签。

期间,对面一位老爷子扭头和旁边人插嘴说一句,大嗓门老爷子不乐意了,“你别说话!你别说话!”,接连喊了几遍。

星巴克工作人员提醒“说话声音小点”之后,老爷子丝毫未有改变,依然提着嗓门大喊。

周围坐着的聊天客人,三三两两缩在圈椅里,或者两人凑近了聊,声音的距离,彼此临桌都很安全。

四位老爷子的高谈阔论,有种奇异感,像是会场不小心闯入的异客。

星巴克,曾经并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作小资生活的标配。 中国深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一批知识分子,普遍钟爱这里的不会被打扰和安静,彷佛拉近了与世界流行文化的距离。而无论星巴克,还是更早一些的肯德基、麦当劳等引发的不同消费群体的疯狂迷恋,如今都变得稀松平常。

而随着不同品牌的咖啡馆相继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花,人们对咖啡馆的消费和认知也完全不一样了。星巴克倒显得更加接地气了,因为“无消费限制”,常常人满为患,坐着许多歇脚并不消费的商场逛街者以及自由工作者、学生群体等。

应该是焦煤色的陶瓷杯子里的饮料饮完了,其中一位老爷子离开高脚凳,来到吧台处续杯, 其他几位一致喊着“拿铁 !拿铁!”。

不知是吃饱了,还是喝饱了。其中一人拿起牙签,开始剔牙,其余三个人也步调一致的纷纷拿起牙签,一只手拿着牙签开始在口腔里活动,另一只手遮挡着。

大嗓门老爷子开始又一番高谈阔论,只听到“我在美国”如何如何,其他几位听众反而不怎么说话了, 任由老爷子恣意胡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写作 | 咖啡馆里的战友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