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也说我的“长生果”

        我的这个长生果,可比不得《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在五庄观里遇到的“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头一万年方得吃。人若有缘得那果子闻一闻,就活三百六十岁;吃一个,就活四万七千年。”人参果这么厉害。但也让我永葆青春。想知道我的“长生果”什么样子吗?告诉你吧!我的“长生果”和著名作家叶文玲的“长生果”一样,都是――书。

      书为什么会称为我的“长生果”?我与书又是怎么结缘的,听我慢慢道来:

      依稀记得最早接触书籍应该是在四五岁其间吧?七十年代的农村,一到寒冷的冬季漫漫长夜,我们村的段氏祠堂里早早地就挤满了全村老老少少,在昏黄的灯光下聆听“说书”人,口吐莲花,那鲜活的武林好汉和江湖豪杰。一个个闪亮登场了,我听的是如醉如痴。那时候,我很向往“说书人”的生活,他们可以四海为家,在他们嘴里有无穷无尽的故事……我殊不知他们四处漂泊的辛苦,也很好奇他们滔滔不绝的功底来自哪里。

      上学了,依稀记得小学三年级时,因为哥哥是学校读书管理员的缘故,让我有机会接触到了很多的图书,那时的图书大多是连环画,也叫小人书,还记得每到周末哥哥要到外地为学校补充图书,下午回到家时总是带好多的图书,等周一时再把这些书带到学校去,所以,每到周日下午就是我最开心也是最忙碌的时间,一旦哥哥去购书,我就会早早的跑到村子外面等哥哥归来,在我的翘首期盼中哥哥终于回来了,我迫不及待把哥哥带的书籍进行“大扫荡”,什么《铁道游击队》《三打白骨精》《牛郎织女》《黑名单上的人》……那一幅幅工笔线描、素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通俗易懂的文字成了孩童时我的启蒙读物,我的精神食粮,每次拿到一本连环画,我都会搬一个凳子独自坐在我家堂屋的屋檐下,在夕阳的余晖中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交流,多年以后这样的画面还总是那么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有时候我会很纠结,有的书很好看,但我一个人不敢看,里面的故事情节太惊险了,印象最深的是《黑名单上的人》这套小人书,它讲的是俄国地下党和沙皇统治者之间的斗争故事,因为是素描的形式呈现的,画面很逼真,所以我是一个人决不敢独自去读的。但不把此书看完又觉得不甘心,于是,我会在母亲边做家务边陪伴情况下把这样的书看完,那时,母亲总是冲我微笑,有时还叫我“傻丫头”,印象深刻的是舅舅带我去三四十里外的集市上买图书的情景。那时候交通极不方便,到集市上赶集需要搭乘煤矿上的拉煤车,那天是我第一次到集市上赶集,当我和舅舅满脸煤灰到达集市上时,舅舅问我需要啥东西,我说:“舅舅,哪儿有卖小人书的?”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店里,顾不上买衣服也不顾的买啥玩具,就直奔卖书的柜台跟前了,经过精挑细选后最终选了一本名叫《开枪为他送行》的小人书,当时选择这本书只是因为对名字好奇,拿回家后反复看了几遍,也不是太懂,至到多年以后才明白那里面的故事情节。不知是不是因为自己书看的多的原因,反正从三年级到五年级从开始有写作课,我的作文总是被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念的,特别是五年级时,我的语文老师是段川老师,他总是让我上黑板上抄写作文让同学们背诵,我想,这也许算的上是我爱上写作的启蒙老师了吧?

      转眼该上初中了,学校距离我家有十几里的山路,父亲和母亲考虑到我年龄太小,难以吃那样的苦,所以,在乡镇初中我读了一年多的书,就自动辍学在家放牛了。在家里停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的阅读还是只停留在小人书上,好的一点是,我每天放牛时间就听收音机的广播,特别是评书节目,场场必听,那时候我可是单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的忠实粉丝啊?什么《瓦岗英雄》、《三侠五义》、《岳飞传》、《杨家将》、《赵匡胤演义》等等。我听得是如醉如痴,再后来因对家乡新建教学楼的迷恋、向往,就这样又一次坐在了明亮的教室里,初中阶段的阅读是从村聘教师那里获得的,难忘杜老师借给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那经典的话语“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一脸严肃和认真的表情。难忘吴老师借给我《红楼梦》时的“书非借不能读也”语重心长的叮咛……初三毕业时,父亲让我在做教师或医生这两个职业上进行选择,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当时的想法还依然简单:可以近距离接触书籍,就这样带着梦想走进了洛阳第三师范学校的大门。

      我认为师范三年是我读书最多、最杂的时期,那时候阅读途径逐渐多了起来,除了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以外,还可借阅同学的书籍,实在有想看的书了,我会把家里给的零花钱拿出来一部分购买一些书籍,这一时期我看的书最多的是台湾著名作家琼瑶的作品,她的书籍有60多部,我看了42部,处在豆蔻年华的我被那美化了的人生爱情理想;曲折新奇、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具有浓郁诗意、雅俗共赏的文学语言让我着迷,意境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场景给少女时代的我插上了一双憧憬的翅膀,将古今诗词糅合在一起,略加改译,使之符合一定的音律在书中反复咏叹,这样的艺术魅力,让我领略到作家具有的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人格魅力。除此之外,三毛的作品也是我所喜欢的,什么《《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书籍曾陪伴我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如果说这些书只是作为消遣的书籍的话,那么在图书室、阅览室读的《红与黑》《茶花女》《简爱》《基督山伯爵》《童年》《我的大学》《战争与和平》这些书无疑为我打开了另外一扇窗,一扇看世界认识世界的窗户。《飘》的主人公思嘉,一个可以诚实地表现自己好恶的人,可以任性,可以敢于承担任性的后果,可以一边现实着,一边梦想着,一个真实的勇敢梦想的人,是我喜欢的类型。《茶花女》里玛格丽特,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雪白无瑕,透着光亮,但是这光却那么微弱,漂渺. 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掩卷深思我多么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当然这一时期我国的四大名著早以被我读过,只不过停留在“囫囵吞枣”阶段。师范三年我像一匹饿狼一样贪婪的在书中汲取着我的营养。

      转眼学生时代结束了,带着梦想带着期望,我踏上了教师的工作旅程,寒来暑往,我已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一路走来,我的工作经验丰富了,人生阅历丰厚了,我的阅读也不知不觉的提高了,对于阅读的认识和理解也越来越深了,这一时期的阅读更多的偏向与专业类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报刊杂志类主要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教学(语文版)》《洛阳日报》《河南日报》书籍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汪中求老师的《细节决定成败》以及《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不跪着教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等。

        2014年新教育的春风吹到了伊洛大地,新教育提出的十大行动师生共读共写这一理念,正契合着我的个人喜好,于是,我的阅读逐渐向专业书籍转变,《于永正教育文集》系列;朱永新《致教师》;徐飞的《读书――教师的第一修炼》;《教师专业成长力》;梅洪建老师的《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特立独行做教师》;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高丽霞老师的《我有一间教室》成了我的床头读物……常吃一种食物难免会厌食,为了营养均衡,我也看一些舒缓情绪的书,比如张德芬老师都市身心灵修行课系列;龙应台系列;余华的《活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等,我也尝试着读一些国外书籍:《非暴力沟通》《教育的目的》《给教师的建议》等。

      有人说,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从没数过自己曾读过多少书,只是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由刚开始的原来的百十个字,到三四百字到现在的几千字。写作涂鸦的阵地也在改变,原来是笔记本上,到后来的QQ空间里,再到如今的“”里,从2018年12月开始,我在里以每天平均一千字速度,记录下我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有二百多篇,28万多字了。我现在是“”200天日更达人,每天坚持写1000字。并且我自愿加入了一个互相激励写作的专业群,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抱团取暖。在课堂上我常常给学生读我的文章,我也很乐意向他们传授写作的秘诀,告诉他们坚持的力量!好多学生在我的引领下,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部分孩子的文章也还在相关媒体上发表,我自己写的随笔也多次在省级媒体上发表获奖。其实,获奖不获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儿,开心着充实着。

      说到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我没有答案,因为每一本书都有它自身的价值。总之,书滋养着我的心灵,我因书而成熟,因书而自立,因书而睿智,尽管读过的书,好多都不记得了,但我相信,我读的书已经变成血液流淌在我的整个身体里了。书,让我青春永驻!书,是我永远的“长生果”!

【菊言菊语】也说我的“长生果”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创不易,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号:山中雏菊,如未经允许在媒体上发表,将有权追究相关责任)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也说我的“长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