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机制

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机制_第1张图片

营业收入减去外购的原材料,构成了一个公司的增值部分。这部分价值是一个公司真正创造的价值,我们暂时命名为纯收入。它用于支付员工工资、管理者的薪酬、税费、租金、利息、利润等等,是几个利益相关方合作关系存在的基础。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员工、管理者、政府、房产出租人、资金出借方、股东等共同努力促进了这部分增值价值的产生。员工付出了劳动能力,管理者提供了管理才能,政府提供了公司运作的公共服务,出租人提供了营运的场所,资金出借方提供了债务性资金,股东提供了权益资本。

当然并非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结构。有的股东兼顾管理者,有的则是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有的公司不需要办公场所,而有的公司则自有办公室。有的公司有债务资金而有的则没有。这些不同情况不影响本次的分析。

在分割这块增值的蛋糕时,各方分别获得了自己的份额。员工、管理者因自己的工作能力获得报酬,政府因提供公共服务获得税费,出租人获得房租,资金方获得利息,股东获得股利。

从公司本身角度来看,以上分配的资金都是成本,都是需要付出的钱,包括股东的投资回报。而对于这六个利益相关方而言,他们各自获得的收入均是租金,即工资、管理者报酬是其工作能力的租金,税费是公共服务的租金,利息、股利是债务性、权益性资金的租金,房租是房屋的租金。

甚至这里的租金可以换成“利息”二字:工资、管理者报酬是其一年工作能力的利息,税费是公共服务的利息,利息、股利是债务性、权益性资金的利息,房租是房屋使用权一年的利息。

总结一个公式:收入=成本=租金=利息,“利润”“剥削”消失了。

公司本身是一个由各方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组织,利益需要在各方合理分配。公司并非由股东所有,股东是其中重要的参与方。某一方过于强势往往不利于公司的发展,甚至不符合自身的利益。在西欧的国家,劳工组织(工会)过于强势,使得企业成本高企,竞争力创新力下降,导致失业率高企。而奴隶社会里,奴隶主作为绝对的“股东”势力强大,各方的力量失去平衡,使得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最低,奴隶主的生活水准赶不上现今的上班族。

问题似乎露出了水面,公司的组建本身是市场力量博弈合作的结果,问题是怎么保持各方的利益平衡,以及用什么机制去实现这种平衡状态,我们下文分解。


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机制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部管理的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