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某种程度上是由大宗商品驱动的。
1894年6月28日,湖北,汉阳铁厂正举行开炉典礼。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站在龟山脚下,望着这片气势恢宏的近代钢铁基地,感叹:地球东半面,凡属亚洲界内,中国之外,皆无铁厂。
张之洞站在龟山脚下的时候,钢铁正在世界近代史中一步步走上中心舞台,并打造了“钢铁文明”的时代。
无怪乎当时的中国对钢铁工业十足上心。
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它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其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资源丰富,成本低,适合于大规模生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工业品。
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工业进程都是从大炼钢铁开始的,没有钢铁就没有其它工业产品,高楼大厦无法建成、枪炮车船也不会出现。在国民经济中钢铁工业如同一切工业之母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基础,即便是在已经经历了工业化过程正在向新型工业化方面发展的发达国家,钢铁工业尤其高端钢铁工业仍然是其工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产业。
中国曾无比渴望实现钢铁产业的自强。但100多年前的张之洞显然过于自信。
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汉阳铁厂一度停产。原来清政府最初拨给该厂创办经费定为246万余两,之后又增拨42万两,最后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
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又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
可是此项改造耗资巨大,不得不于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一年后又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并以生铁作抵押。汉阳铁厂的生铁开始大量销往日本八幡制铁所。
1910年,汉冶萍公司向美国西雅图的西方钢铁公司销售生铁2万吨。同年,暨南公司订立在南洋各埠推广生铁、焦炭的销售合同,汉阳铁厂的产品从此销售至越南、泰国、新加坡、秘鲁、印尼、缅甸等地。
1913年,与日本制铁所签订1500万日元的借款合同,以汉冶萍公司全部资产作抵押,用头等矿石和生铁还款,汉冶萍公司逐渐被日本制铁所控制中。
至此,初期的中国斥巨资建立的钢铁基地,却是为他国做了嫁衣。
将时钟拨回到张之洞意气风发的时候,彼时,真正的世界钢铁中心正忙着纵横全球,抢占市场。
1850年,英国冶金学家贝斯麦研发了转炉炼钢法,使低成本的大规模炼钢成为可能。受益于此,英国粗钢产量一度占据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钢铁工业的发展,让英国船坚炮利,在地球上几乎可以说没有天敌。
英国最辉煌的时代,英国人占据了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印度、新西兰等面积辽阔的殖民地。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殖民地总面积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相当于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 ,英国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各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连美国都是从英国独立出去的。同时,英国拥有约4亿人口,占到了世界总人口的25%以上,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比中国丝毫不逊色。
可当时的中国,水平最高的炼钢厂却连符合使用标准的铁轨都造不出来。
实力强弱对比,令英国得以乘着钢铁大船,扛着长枪,闯进了中国的大门。
从1842年8月中英在一艘叫做“皋华丽”的英舰上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走进屈辱的100年。不知道当时的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站在英国的舰艇上,有没有感叹过中国的衰弱。
这之后,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又和英、法、俄签订了《北京条约》。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帝国斜阳的哀伤抹在每一寸余晖上。
1900年6月,天津地区的义和团运动空前高涨,开平煤矿督办张翼躲在自己家里不敢出来,过了一个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以其与义和团有勾联为由,逮捕了张翼。
此时,一个名为德崔林的德国人出面了,他告诉张翼,只要将开平矿务局挂上英商招牌,可保他无虞。于是,张翼签署了予以德崔林“便宜行事之权”的文件。
然而,7月30日,德崔林转身与美商墨林公司的代表坐在了一起,后者的代表是一个名为胡佛的年轻人。
德崔林与胡佛签订合约,将开平矿务局以8英镑出售给胡佛。而胡佛在将合约带回墨林公司后,得到了5000美元奖赏。30年后,他成了美国第31任总统,在他任内,美国在1929年遭遇了经济大萧条。
胡佛与德崔林巧取豪夺拿下开平矿务局后,将其以25万英镑转卖给英国财团“东方辛迪加”。该公司组成了“开平矿务有限公司”,在英国进行注册,承接了开平矿务局所有产权。
中国早期大宗商品领域内的重要基地,就此被骗走。
尽管此后开平矿务局总办周学熙为了夺回煤矿,与英国展开商战,一直打到民国,仍无功而返。
实际上,即便有更多时间,开平煤矿或许也很难再夺回来。在来到中国前,英美等国的大宗商品领域早已发展起来,中国又怎么会是在这些在其中浸淫多年的老手们的对手?
作为现代经济活动重要的基础商品,钢铁、石油、粮食等等经济生活中的基础商品,组成广阔的大宗商品领域,在这个领域里,狠角色曾经都在西方。
20世纪70年代,埃克森、雪佛龙、海湾石油、美孚、德士古、英国石油及壳牌“七姐妹”,总共控制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油气生产和超过三分之一的油气储量。“七姐妹”成为了西方石油工业的代名词。
此外,国际大宗商品寡头中还有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这“国际四大粮商(ABCD)”,他们掌握了全球80%的粮食交易。以及摩科瑞、维多这样主营能源的巨鳄,更有托克、嘉能可,这种在基本金属领域呼风唤雨的巨头。
这些大宗商品寡头们,以手上的垄断资源为刀刃,收割着全世界。即便在100多年后的现在,中国也没有完全在大宗商品领域获得自主权。
据统计,2002年至2004年,大豆、原木、纸浆、羊毛、棉花、铁矿砂、锰矿砂、铜矿砂、铬矿砂、氧化铝、纸及纸板等11种主要进口初级产品进口量大幅增加,而进口价格也明显上涨,其中8种产品这三年中的平均进口价格涨幅均为两位数(从13%到99%不等),而铁矿砂、铬矿砂、氧化铝三种商品的平均进口价格涨幅竟高达三位数,分别为146%、154%和111%;
2005年,中国钢铁企业被迫接受了进口铁矿石价格71.5%的涨幅。
2005年1~9月,中国铜进口额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
2010年,中国从境外进口6.18亿吨铁矿石。由于在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每吨平均价格上涨了48.51美元,当年比往年多付了300多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80亿元。
与之对比,当年全国大中型钢铁厂实现的利润仅为897亿元,铁矿石涨价增加的成本是利润的2倍多。
“中国买什么,什么贵;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说的就是中国在世界大宗商品链条中的地位。
而钢铁的应用范围,从民用到军用,从螺丝钉到飞机甚至军事武器。也就是说,大宗商品已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
谁掌握了大宗商品价格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
在全球大宗商品领域内,嘉能可便是此间代表。
1974年,40岁的马克·里奇在瑞士创办嘉能可,其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地位,如同高盛在银行业的地位一般。
嘉能可控制了大量的上游资源,被誉为全球第四大矿业公司,在全球拥有100多座矿山,为最大的锌生产商(占全球产量的15%)、铬铁生产商和电煤贸易商(市场份额高达30%),嘉能可同时还是全球第三大铜矿开采商、第四大镍矿开采商,并控制着全球3%的石油消费量。
有业内人士称,嘉能可打个喷嚏,全球大宗交易市场就要感冒。1992年,马克·里奇押注超10亿美元的巨资企图控制锌市场,却惨败而归,并为此损失了1.72亿美元,不得已将51%的公司股份逐步出售给其他合伙人。之后,马克·里奇曾经的员工ClaudeDauphin和Eric de Turckheim也出走创业,创办了托克,后来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寡头之一。
也是在这一年,一个名为张劲的青年,与马化腾一起在深圳大学准备毕业。后来,马化腾在深圳创办腾讯,张劲在广州创立君华集团,后改名雪松控股。
当时张劲并没有想到,多年之后,自己将和马克·里奇创立的嘉能可在大宗商品领域同台竞技。
英国《金融时报》曾形容:“大宗商品交易商产业是一个黑洞。”
是被黑洞吞噬,还是掌控这个黑洞。此前中国没得选。但现在,中国选择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些年来,“中国因素”对世界大宗商品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9年底,伦敦市场的铜涨得像是一匹脱缰野马,当时国内市场普遍认为铜价面临向下调整,中国国储局甚至在3000多美元的历史高位开始做空时,伦敦铜仍然在上涨。
此后,中国国储局不断向外传递储备充足的信息,甚至多次进行公开拍卖,但国际市场的铜价还是扶摇直上,涨到了5000美元一吨。比中国做空的点位又涨了近67%。
实际上,这不是正常的供需变化导致的价格波动,而是国际炒家针对中国的一次“薅羊毛”行动。
在前一年,中国出台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国内对于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大增,因此,国际投机者认为,中国市场有着坚强的支撑,只要中国还有需求,铜价就能继续涨。
听起来,好像中国能够左右世界大宗商品的走向了,似乎证明着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反过来看,这折射的恰恰是中国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缺失。
正因如此,大宗商品进口陷入了“中国一买就涨”的怪圈,成了国际炒家疯狂掠夺财富的工具。
中国想要自己掌控国运,重要一步是要有自己的大宗商品龙头企业,还要能够走出海外,在世界大宗商品产业链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这一点上可以和嘉能可学一学。
1994年,嘉能可告别马克·里奇时代后不久,年仅37岁的格拉森博格正式执掌嘉能可,开始四处收购矿产资源,包括哥伦比亚和南非的煤炭项目、哈萨克斯坦的一家矿业公司,以及牙买加的铝土矿提炼业务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一场跨时405天的世纪大并购,并购对象是瑞士超达矿业公司(Xstrata),这场并购涉及金额高达619亿美元。还改变了全球矿业生产与大宗商品交易这两大行业的竞争格局——并购完成的那一刻起,嘉能可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矿业生产集团,同时还将一并收获全球最大电煤贸易企业和铬铁生产商、最大锌生产商、第三大铜矿开采商和第四大镍矿开采商等系列“头衔”。
这一过程里,嘉能可鏖战英国标准人寿(Standard Life)以及知名基金管理公司施罗德、富达基金,甚至是卡塔尔主权基金旗下的卡塔尔控股。
随着不断的并购,嘉能可逐渐成长为大宗商品领域的寡头,而新兴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开始成为嘉能可实现资产规模和收入利润“数量级倍增”的关键。
大宗商品供应链上所存在的利益空间意味着其不仅可以赚取差价,还可以像银行一样在供应链金融中获利。
但对中国而言,在大宗商品领域争夺主导权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国家利益所需。
全球的铁金属储量中,澳大利亚以240亿吨位列世界第一,接着是巴西170亿吨,俄罗斯第三140亿吨。中国作为大国,当然储量不会太差,也有69亿吨,排在世界第四位。但占比只有全球的8%多一点。
大宗商品存在的资源集中程度高,价格存在变化周期的特点,因此对供应链的控制权变得非常重要,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甚至还可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走势。
当前,伴随中国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大宗商品企业也在不断向外走出去,争夺大宗商品领域的控制权。
农产品领域,2014年中粮集团以15亿美元收购来宝集团农业业务51%的股权,又以12.9亿美元收购荷兰尼德拉公司51%股权项目,这两个项目是当时我国在农业领域对外投资最大的并购项目。
到2017年,中粮又相继收购了这两家公司(来宝农业和尼德拉)100%的股权,目前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美国大豆进口减少,中国加大了对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大豆的采购量,主要就是中粮集团负责,该公司从2016年开始就每年从巴西进口超过1000万吨大豆到中国。
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领域,中国企业也在发力。
2014年7月,由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牵头组成的联合体正式从嘉能可接手秘鲁拉斯邦巴斯(LasBambas)特大铜矿,以70.05亿美元完成股权交割,从而实现了中国金属矿业史上的最大海外并购交易。
2019年5月,英国第二大钢铁企业英国钢铁公司破产清算,由政府管理,纳税人每天要花费1百万英镑支撑该企业,当时其产业链中的雇佣员工达20,000多名。
11月11日,英国钢铁公司官网披露,中国敬业集团有限公司已与英国钢铁公司达成收购协议,原则上同意以7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3亿元)收购后者。
此外,更令人关注的还有近日中国民营大宗商品服务商雪松控股,正准备收购英国“钢铁侠”斯坦科贸易公司。
成立于1951年的斯坦科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商之一,每年,其钢铁和钢铁生产原料的贸易量曾达到两千万吨,贸易额超过80亿美元。《星期日泰晤士报》100强排行榜曾将其列为2018年英国私营企业收入第33位。
它的译名“斯坦科”与《钢铁侠》中斯塔克工业谐音相似,被称作英国“钢铁侠”。
在英国,它是钢贸巨头的象征。
在世界来说,英国“钢铁侠”易主则是世界大宗商品领域权力交棒的某种征兆。
经过多年的发展,一批中国民营大宗商品巨头已经崛起。这其中有去年收购英国钢铁的中国敬业集团,正在进行收购斯坦科的雪松控股也是其中之一。
以雪松控股为例,或许可以看出中国大宗商品企业在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过程中的进展。
7月22日,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雪松控股集团以406亿美元的营收位居301位,比2018年跃升60位。
雪松控股的愿景是要打造全球领先的大宗商品服务商,在供应链服务领域客户基础庞大,为超过8000家企业提供供应链服务。其重点聚焦在矿产资源、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三大核心领域。此次收购斯坦科便是其在钢铁贸易领域的重要布局。
在国际大宗商品领域,钢铁产业链是一条涵盖钢厂、物流企业、仓储企业、钢贸商、终端客户、加工企业等单位的供应长链,涉及众多环节。雪松拟收购的斯坦科业务范围则跨越了钢铁供应链的每一步。
作为全球老牌的钢铁和原料贸易公司,斯坦科应有丰富的产业积累,以及多年经营下来的钢铁供应链通道,此外,斯坦科的全球销售网络与成熟体系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
这一切,都会在雪松控股收购后为中国公司所有,与国内的大宗商品产业链形成互补和协同。
与嘉能可通过金融助推实现规模扩张类似,雪松等民营大宗商品企业在金融领域也开始布局。
2018年11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复,同意雪松控股受让中江信托71.3%的股权。今年4月22日,该笔收购完成工商变更,雪松控股将一块稀缺的信托牌照收入囊中。2019年6月,中江信托正式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
1月20日,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发布公告称,已总体完成2019年4月22日前逾期项目风险化解工作,以实际行动提前兑现“负责到底”的承诺,轻装上阵,借助大股东雪松控股在大宗商品供应链领域近20年的积累,积极向特色金融转型。
可见,中国大宗商品企业同样可以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打通和联动,并且通过供应链金融为大宗商品产业提供金融资源支持。
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大宗商品企业的产业链将更加完善,对整体行业也会更有话语权和控制权。
遥想100多年前,英国资本吞下中国民族资本中的开平矿务局,当时即便不忿,却也有心无力。
10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中心,钢铁文明的起点展开收购标志性的英国“钢铁侠”。
格局巨变之下,世界大宗商品领域的权力交棒,已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