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龙套夏一条。
今天我们来聊一部由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张静初联袂主演的电影《门徒》。
影片有两条故事线。
主线是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阿力,跟随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林坤多年。在刘德华准备将全部生意交给自己时,集齐证据的吴彦祖配合警方将刘德华成功抓捕,而刘德华最后自杀身亡。
另一条线是吴彦祖在卧底期间,结识了古天乐和张静初饰演的吸毒夫妻。在吴彦祖的救助下,张静初饰演的阿芬却毒瘾难戒、多次复吸,而古天乐更是一个无耻混蛋。最后,张静初毒发身亡,古天乐被吴彦祖设计贩毒,在新加坡抓获,死刑难逃。(新加坡法律,碰毒必死)
作为毒品犯罪和卧底警察双题材,影片既有毒贩凶残的展现,也有卧底心理的描写。虽然在这两方面都有非常真实的刻画,但不同于以往同类电影,这部《门徒》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空虚和毒品哪个更恐怖?
怎么理解这个主题?
那么我们就要明白,“空虚”在这里的象征意义和“恐怖”指的是什么。
电影主线剧情中,刘德华饰演的毒枭和吴彦祖饰演的卧底警察阿力有一段对白。
吴彦祖问:“人为什么吸毒?”
刘德华说:“那帮人渣要吸,关我什么事?根本怪他们自己。”
之后刘德华被捕时,问吴彦祖:“我当你亲弟弟,你为什么出卖我?”
吴彦祖说:“为什么你的价值观全是错的,你在卖毒品,你在害人,你知道吗!”
而在另一条剧情线里,吴彦祖也看到了张静初作为一个吸毒者对毒品几乎不可能戒断的依赖和吸毒后对身心的极度摧残,更是亲眼目睹了张静初因吸毒过量而死亡的惨状。
最后,吴彦祖得出结论:毒枭刘德华和吸毒女张静初的死,都是因为空虚。
所以,“空虚和毒品哪个更恐怖”,其实质就是,无论制毒、贩毒还是吸毒,人的主观选择和毒品的客观存在,究竟哪个危害更大?
那么影片要告诉我们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就要结合电影结尾,吴彦祖身穿警服在张静初死前的屋子里,准备给自己注射毒品这一段剧情。
于这一段,电影里交代,毒枭刘德华死后,吴彦祖选择继续做卧底,这也是他上司的上司同意的,所以吴彦祖不可能也不应该会穿警服外出,而吴彦祖的角色设定,又是一个信仰坚定、有情有义、嫉恶如仇的警察形象,那么最后这一幕如何解释?吸毒女张静初的女儿出现阻止了吴彦祖的行为,又代表了什么?
只有明白了这段剧情的由来,我们才能清晰理解电影想要告诉我们的答案。
这里,小编从三个方面来解析电影如此安排的用意。
刘德华之死和张静初的信
刘德华的死,是在吴彦祖的默许下进行的,这样保护了他的家人不被牵连,从这点看,吴彦祖跟了刘德华这么多年,他们之间是有情义的。
张静初留给吴彦祖的那封信,电影中虽然没有进一步的交代,但我们可以猜想,是拜托他照顾自己的女儿。而因为吴彦祖的放弃,导致张静初彻底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从某个角度说,吸毒女张静初的死,吴彦祖是负有责任的,因为他是警察。所以吴彦祖资助她的女儿上学,是基于内心的愧疚之情。
古天乐之死和天台鸽子
古天乐的死,不管吴彦祖是出于对张静初的歉疚还是身为警察的职责,他在新加坡设局将其抓捕,无非就是让古天乐死。(新加坡法律,碰毒必死)但没有他的顶头上司支持,针对一个小喽喽,做这样的局是完成不了的。但尔冬升饰演的上司之所以帮助他,一方面是还了吴彦祖提供情报、抓捕刘德华让自己升职的人情,另一方面,这也确实是应该做的工作。
从这点看,上司尔冬升和卧底吴彦祖是有“战友之情”的,但当吴彦祖回到天台,发现卧底期间喂养的鸽子全部被上司清理,只是因为上司怕得禽流感,吴彦祖才明白,他们之间也不过是一种工作关系,案子结束,一切也都结束。上司和之前殴打自己的另一组同事一样,不过是为了获取情报,破案升职。
从这点看,他们又都是无情的人。
吴彦祖的选择
一方面是对自己有情义的毒枭和让自己有愧疚之情的吸毒女,虽然是他们自己的选择,造成了最后的结局。
一方面是无情的工作和无情的法律,破获毒品,抓捕毒贩,是现实中自己每天要面对的事。
但毒品是破不完的,毒贩也是抓不尽的,自己出卖感情,背负亏欠,到底意义在哪里?人的选择,选择正确的路,就那么难吗?
讲到这里,我们说回之前的问题。
身穿警服来到吸毒女阿芬死前的屋子里,准备给自己注射毒品,就是吴彦祖的选择。
最后,阿芬的女儿出现,阻止了吴彦祖的行为,吴彦祖将阿芬的女儿抱在怀里,电影结束。
这就是影片要告诉我们的答案:
空虚和毒品,哪个危害更大?
人的主观选择和一切丑恶的客观存在,哪个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我想,答案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我是龙套夏一条,专注于影视评论、影视解析、原创短剧、搞笑视频,欢迎关注我的和公众号:夏君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