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回听到eason的《baby song》,甚是喜欢。一个不善言辞的爸爸通过唱歌这方式给孩子说真心话。即使孩子不听劝阻,伤痕累累,爸爸还是用低沉的嗓音安慰道,“THat's alright.”那双粗厚而温暖的手摸摸孩子的头,“没事。”
下面先复制《baby song》的歌词,喜欢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来听听~
你的眼睛 像颗水晶通透
里面有一个无穷无尽的宇宙
小小的你 在你小小的梦里
把我所有大大的事情都吹进风里
我为我将对你撒的谎先跟你道歉
当你发现黑白不是那么的分明
世界不是那么的公平
别太失望 我讲的是个梦想
不用太听我们的话
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
你该怎样对待世界
或它该怎对你
要跟现在一样随心
让你的眼睛和心依然纯净
可惜世界不及你好
原谅我们 我们都还在找
而时间它只负责流动
不负责 育你成长
不过你只需要倾听
倾听你的心
最近我看了《头脑特工队》,突然的想法就把两者结合在一起。
乐乐,最先出现在这个动画片里,也就是说,每个人出生在这个世界,都渴望去接触让自己欢乐的事。虽然刚出生的第一声是哭声,但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周围的亲人,都在尽全力去学习逗乐自个儿。
悲伤的人总会说,要是我的人生只有欢乐就好了。但只有欢乐,人生就不是完整的。
我很喜欢冰棒这只毛绒象!我们的人生因为想象才会增添色彩~童年时期,我们不会被太多的苛责与限制,可以静静呆在自己的世界,跟“冰棒”(个人想象力)许下约定,去月球探险。那时候的世界,不需要奢侈的物质,不需要过多的朋友,不需要人情世故,充满着纯净又无比鲜艳的彩色!
如果可以,我会选择跟冰棒做一辈子的朋友!
但是人生哪有这么单纯的呢?虽然一直被教会不要发怒,怒气像钉子印在别人的身上,即使钉子被拔掉,伤痕却不会修复如新。
但脾气来了,谁还没平静如水?还是活得真实一点比较好,敢爱敢恨。把发脾气的破坏程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别让自己憋出内伤,也别造成狂风怒吼就好了~
在此我要跟这些年被我牛脾气伤害过的人说声对不起~其实过多解释也没用,我也无法抚平伤痕~(这个道歉是不是显得很没诚意?)
恐惧,从来不会因为年纪增长而消失,但它会跟成长如影随形。人一旦学习长大,她会努力把恐惧减弱到可控范围里。小时候总会天真地认为,成人这么高这么大,应该不会害怕什么了吧?哼~
学生时代害怕考试;毕业后害怕找不到好工作,养不活自己;工作后害怕自己无车无房娶不到媳妇,害怕自己无姿色钓不到金龟婿;结婚后害怕自己怀不上孩子;有孩子后怕养不活,教不好;孩子长大害怕他成绩跟不上,个子长不高;自己不知不觉步入中老年,害怕身体出毛病连累孩子;日子步入老年,似乎生命进入倒计时模式,害怕什么也就不言而喻~
怕怕怕怕~那又能改变什么?只有让自己学习强大起来,把一切释然~
前几年比较流行的词“愤青”,我直到现在还是个“粪青”。读书时对所谓教育体制抨击,“讨厌读书”;工作时对资本者剥削劳动力感到厌恶,“讨厌有钱人”;成家后对“官二代”“富二代”充满排斥,觉得他们不愁吃不愁穿。(自己得不到就觉得葡萄是酸的病态心理,我深有体会。)
以上说的那种“讨厌”有点过火了,但是人生也少不了对某些东西“厌恶”的情绪。事物都是相对的,有喜欢肯定有不喜欢,不然就无法构成事物复杂性,无法形成个性化。
喜欢你,就连你讨厌的东西都一起喜欢了;喜欢你,就连讨厌你的东西都一起喜欢了。
同理可得,无人能不忧伤~哲学里面喜欢分“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在我看来,这两者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下会转化。
学不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就学着金海心唱《悲伤的秋千》吧~
这动画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夸张化又不失实际的方式把人类脑部构造描述清晰。看动画片过程,以前在生物书背过的知识点都一闪而过,大脑皮层,腺体……(毕业几年了实在抛不出书包)
这动画片最感人也最真实的地方就是冰棒消失的那一刻。越长大就越容易舍弃自己曾经觉得最宝贵的东西,长大了就不会幻想自己要去外太空旅游了,而是脚踏实地稳当踏好每一步;长大了就不会因为自己听不懂而乱编歌词,而是品味歌词,正儿八经研究唱腔,如何用气,如何飙高音~
其实我不知道长大是不是一件好事……当我想不通时我就会看看动画片,忘记外面的世界……不忘初心,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