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李笑来推送了一本密歇根大学的Paul N. Edwards写的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v5.0》,字数不多,我花了大约10个小时把全文翻译了一遍(翻译7个小时、整理校对3个小时),也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翻译一篇英语文章。
这篇文章的名字与那本流传很广的书同名,这可能是作者讲课的讲稿,只是借用了那本书的名字。
这篇文章是作者Paul N. Edward以创作共用条款发布的,我是尝试翻译。全文只有3547个单词,但内容精练、非常实用,也更符合当前的实际,非常值得一读。(点击文末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打开原版的PDF文件)。
如果你为了学到知识,而不是仅仅为了娱乐读一本书时,怎样才能收获更多呢?
把一本书从头读到尾,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小说,就必须要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小说吸引读者的基本方法就是设置悬念,读小说时必须要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让他一点一点地把故事讲出来。
然而,除了小说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书,比如在上学、工作,甚至在生活中,我们读的很多书籍、文章或者材料都不是小说,比如课本、说明书、期刊文章、历史纪录、学术研究等等,它们是非虚构类读物。
阅读非虚构类读物的目的是获取或记忆知识,所以尽量快速简捷地找到书中的关键信息就成为读书的首要目标。所以,除非你没什么事儿做了,千万别把非虚构类书籍从头到尾地读完。
为了获取信息,正确的方法是跳读、略读,使用各种阅读技巧去找寻找答案,理解吸收,并最终记住作者的话。这样能使你在最短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
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你能在6到8个小时内读完一本300页的书。当然,你花的时间越多,对书的理解就越深。但是你的时间总是有限的。
下面的方法能帮助你高效地阅读。而且,大多数方法不仅可以用在读书上,还适用于任何种类的非虚构类读物的阅读,从读文章到看网页都可以。表格1总结了这些方法,后面是对他们的详细阐释。
1.整体阅读!
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你的目标应该是了解文章的整个结构。从整体上把握论点、假设、论据和结论,比理解每一个细节要重要得多。实际上,不管你读得多仔细,你也不可能记住所有的细节。
你需要做的只是记住和记录书中的要点。如果这样做了,在你需要查找这些细节时,马上就能找到。
2.确定阅读时长
如果你提前知道能用6个小时来读书,就会更容易地调整读书节奏。记住,你可是要读完整本书(或完成全部任务)。
实际上,当你越现实越直接地面对当前的挑战,越能高效地解决问题。为实现你的目标,设置时间限制并严格坚持,是你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项生活技能。 所以,开始读书前,一定要限定时间。
3.确定目标和策略
在开始之前,搞清楚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打算怎么读。如果你自己没有读书的理由和策略(而不是你老师告诉你的),那么你可能什么也学不到。
只要你开始阅读,尝试弄清四件事:
作者是谁?
这本书的观点有哪些?
他采用了哪些证据支持这些观点?
这本书的结论是什么?
一旦你掌握了这些问题,用下面的标准来检查:
这本书中的论点、论据和结论都有哪些缺陷?
你怎么看待书中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作者会怎样回应这些缺陷(或者他会回应吗),怎样回应你的批评意见?
阅读过程中,要经常回顾这些问题。当你读完这本书时,你应该能回答所有的问题。有三个方法让你办到:
1.想象你在为一本杂志写书评。
2.想象你正在与作者进行对话或者辩论。
3.想象你正在审查这本书,书的问题在哪,你怎么回答他们?
4.主动阅读
不要等着作者把观点灌输到你脑子里。你应该从开始读书就不间断地提出假设(比如,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和问题(比如,作者怎么知道这个?)。
简要记录对此会有帮助。当你阅读时,不断验证你的假设,回答你的问题。当你读完了,回顾一下。
5.了解作者和他所在的机构
了解作者有助于对书作出判断和理解。作者也是人,像所有人一样,他们的观点也受教育、工作、早期生活和其他所有经历的影响。同时,也会有偏见、盲点、绝望和失败,当然也有对洞察力、才华、客观性和成功的渴望。作者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注意。
大部分作者都属于某个机构:大学、公司、政府、报社、杂志社等等。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文化、权利层级和社会规范。机构对作者怎样写、写什么都有影响。比如,为了获得职称,大学教授必须要写书或者期刊文章。这些文字一定要符合特定的标准,而标准主要由其他教授来制定。对他们来讲,内容决定了写作的好坏。而与此相反,记者经常为了按时交稿和取悦广大读者,他们的评价标准通常倾向于清楚的表达,内容反而没那么重要,他们获取信息主要来自对话而不是文字材料。
你对作者和他所在的机构,或者训练的情况知道的越多,就越能准确地评估你所阅读的资料。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什么会影响作者的理性观点?他从事哪个行业?作者是一个学者、记者,还是专业人士(医生、律师、工业科学家等)?他是这个行业的专家吗?他有其他著作或论文吗?他有朋友圈怎么样?他的性别?民族?阶级?政治倾向?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写的?受众主要是谁?谁为他的研究工作买单(个人研究、政府资助还是公司赞助等)?谁为他写了推荐序?
大多数情况下,你可以从书中的致谢、参考文献和作者简介中得到这些信息。
6.了解知识背景
知道了作者和他所在的机构还能帮助你理解书的写作背景。包括它隶属的学术科目、学科的思想流派,谁同意或反对作者的观点。
一本书几乎总是作者对其他作者的回应,所以如果你能够找出他在回答谁的哪个观点,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特别要留意作者在哪个地方直接告诉你他不同意的观点,比如“传统的做法是X,但是我觉得Y也值得讨论”(X真的是传统观点吗?这些是哪个群体的观点),“著名的学者Jane Sholar曾经说过X,然而我将证明Y…”(谁是著名的Jane?为什么大家相信她?X和Y哪个更可信?作者有原创性的观点吗,还是他真的证明了著名的Jane是错的?)为了支持他的观点,作者引用的人和作品都要受到重视。
7.书读三遍
这是核心技巧。你如果把书读三遍,就会得到更多的信息,每一遍都有不同的目的。
第一遍,概览:探索(总时间的5%-10%)
非常快地阅读,下面的方法能让你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的目标是探索这本书,预览,不要太深究,从总体上了解作者的目的、方法和结论。
在重要的标题、章节和短语上做标记,但不需要太仔细。(你可以在第二遍时认真阅读他们)。要列出第二遍阅读时需要回答的问题:X项或短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要涉及Y主题?谁是Z?等等。
第二遍,细节:理解(总时间的70%-80%)
在限定的时间之内,读第二遍。这一遍,主要目标是理解,通过认真的、批判的、理智的思考,抓住关键要点,并且要评估作者的证据。
要把注意力放在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特别留意你在第一遍时做的标记,尝试回答第一遍时列出来的疑问。
第三遍,笔记:回忆和记录(总时间的10%-20%)
最后一遍阅读的目的是记住全书大部分内容。这一遍,对作者的论点、论据和结论要做简要的笔记。这和刚刚开始作的标记不一样,你的主要目标是把书中的观点吸收到你自己的思想体系中,所以你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写。简单地剪切原文片段远不如用你自己的话做总结。只需要记录最低限度的细节,能记住和快速查询就够了。每100页原文记1-3页的笔记比较合适,超过这个比例就有点多了。系统的记录能让你轻松地定位(比如每条笔记的开头用页码来标记)。
把笔记记在笔记本电脑、打印纸或者手写夹在书里都可以,但要能方便地找到它们才管用。我使用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是:使用笔记管理软件做条目式的笔记,比如Endnote、zetero或Bookends。下文会介绍更多的管理软件。
8.时间安排
首先,因为人的注意力只能保持一个小时左右,分三次、每次读1小时比一次性读3个小时效率要高得多。所以每读1小时最少要留出1小时15分钟的时间,因为在每次在刚开始阅读(进入状态)和快要结束时(唤醒下一个任务),分心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做一个现实一点的计划,包括三个阶段你各打算花多长时间。对我来说,读250页左右的书,花15分钟概览,4个小时详细阅读,20到30分钟做笔记。但是我会根据,内容的难度和我有多少时间适当进行调整。
9.关注高信息含量内容
通常来说,非虚构类书籍的组织结构是沙漏型的,也就是说更高信息含量的信息通常放在开头和结尾,也就是两头大、中间小。这种结构处处都有体现:
整本书或文章(摘要、简介、结论)
每一章
每章的第一节
每一个段落
更加具体的信息(论据、细节等)一般出现在沙漏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信息含量最小。
(图片)
你可以根据写作的沙漏结构,把关注点放在下面的要素上,下面只是一个参考:
封面、封底、护封
目录
索引:迅速找到最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告诉你这本书的出处和写作背景
前言、简介、摘要
结论
插图、曲线图、表格、数据:图像比文本包含更多的信息
章节介绍和结论
标题
特殊形式或格式:粗体、斜体、数字编号、列表
10.使用个人文本标记语言(personal text markup language)
切记、切记、切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主动阅读的关键。一开始就要这样做,即使在读第一遍时就要做标记。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回头翻书时,标记能减少你查找的时间,并帮你定位哪里最重要。
但也不要标记得太多。当你以后查阅时,太多的重点标记使你重复阅读一些不重要的信息,这偏离了作标记的初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平均每页上的标记不应该超过2至3个。别在整个句子下面划线,而应该在你最需要记住的字词下划线。所以,一定要提炼、减少、取消那些不必要的标记。同时,根据你的理解,在空白处写下用几个字,提示这一段讲了什么。
11.纸质书 vs.屏幕
纸质品的分辨率(600dpi))比最好的屏幕(100dpi)都要高。下面是一个300dpi和600dpi分辨率的比较。所以,如果你读纸质书,能够更清晰,并减少眼睛的疲劳。当然,越来越多地在电脑屏幕上阅读将不可避免。
在屏幕上做标记:目前,在屏幕上做标记还很困难。在电脑上读书时会经常会忍不住看电子邮件和网页。而且用电脑阅读,你得点击打开文件才能阅读,这意味着你可能不愿意太麻烦,以后再读它的可能性就不大,而打印出来做标记就容易得多。
然而,如果你能熟练地使用最新版的Acrobat、Aplle Preview、第三版的PDF阅读软件,如PDFpen、iAnnotate、Goodreader等,也能够在文件中添加评论、高亮显示。语音识别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容易。现在,经常在iPAD上阅读PDF格式的电子书,并通过语音识别软件,方便地添加注释,就像读纸质书一样。而一些阅读器,比如kindle,可以将标记的句子和笔记导出来。这是压缩文档内容的好办法,这样把引文粘贴到其他文档里就变得轻而易举。现在网上能找到很多这样的方法(特别是kindle类书籍)。
当做笔记时(与做标记相反),你会不由自主地剪贴原文,而不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剪贴一下很方便,特别是用来引用时。但却违反了做笔记的主要目的:第一,学习和记忆(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第二,提炼文字。这种方法对阅读网页也一样,尽管这样做能够方便地调用,但却不利于记忆和理解,尽管有这样的错觉。
12.使用引文管理
使用引文管理软件(比如Endnote、Bookends、zetero、Mendeley、CiteULike等)的好处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能使你方便地管理不断增长的个人信息库,通过软件可以方便地存取信息和自定义格式(帮你节省大量重复劳动的时间)。大部分软件都能直接导入网页信息、收藏网址、通过标识符查找等等。有的内嵌了网络搜索工具,还有一些软件,比如bookends(只有mac版),能自动地按“作者-日期-标题”的格式重命名文档,这对搜索没有无信息文件名的文件有极大帮助。
没有软件是完美的,他们都有自己优点和缺点。软件越复杂,学习曲线越陡峭。找一款能处理所有文件格式的软件,包括电子书、学术文章、报纸文章、在线资源、采访记录等等。当心那些只能处理pdf的软件,因为其它格式也同样重要。
如果你能坚持使用引文管理软件,就能很容易地找到你的笔记。当你的个人信息库有成千上万的文件时,你会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天赐之物!
12.运用潜意识
当你没有意识的时候,很多无意识的想法和心理活动仍在进行。在写作和其他创造性活动时也一样,要完全理解一本书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就像我们的身体,当连续地长时间做同一件事情,思维也会疲劳。一个小时后,你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将明显减弱。所以,读书时你应该把时间分成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段,而不是持续地长时间阅读。
在间隔中,你的潜意识会持续工作。当读下一个部分时,先问问自己你前一阶段都记得什么?现在你理解了多少?还有哪些需要学的?
13.推演和多模式学习
读书和学习武术、棒球、烹饪一样,学习和记忆时都非常练习。
所以,读完书后,要刻意练习你学到的知识。用里面的内容考考自己。尝试和作者一起辩论,想象一下,你会运用什么方法维护作者的观点。
听、说、读、写和视觉化,由大脑的不同区域完成。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多模式的思维和行动方法来练习。不要一个人冥思苦想,和其他人一起讨论这本书。把观点带到课堂上,把它写出来,把能够视觉化的东西尽量视觉化。所有这些都有助于记忆和新旧知识的整合。
14.坚持下去!
当我把这些想讲出来的几个星期后,经常有同学告诉我,他们“尝过几次,但没什么效果”。所以,就放弃了。
你必须练习一段时间才可能会有效果,至少需要几个月。在形成习惯之前,你肯定会很不适应,很不舒服,因为那些读书习惯我们已经用了好多年。
但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很多学生在多年后告诉我,这些方法的对他们的帮助太大了!无论你是学生、学者、教授,还是在其他领域,要想成功,这样的阅读方式都是一项关键技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