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差,连读书的学费凑齐都很艰难,所以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书来读。

   后面看书上说,很多人家庭条件差,但是自己会勤工俭学,上山挖草药卖钱来买书,或者捡塑料瓶等等,想尽办法去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可是我那时什么都没做。因为自己当时的性格内向极了,连去邻居家借个东西都迈不出步子,能出门勤工俭学简直神了。

    所以说,小时候只能把语文书当作课外书来读,每次发了新书,会如饥似渴的先把整个语文课本从头到尾看一遍,那种满足感真的无法形容。记得我的第一本课外书,是当时流行的两只老鼠的故事《舒克与贝塔》,厚厚的一本,虽然传到我手里时已经很破烂了,前面几页都没有了,还很多角折的很厉害,但是我为能得到这本书已经很知足了。

   不敢在家看,因为父亲觉得家里穷,一定要通过供我读书,来给家里翻身,所以,他的希望就是他努力挣钱,我努力学习,一定取得好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所以我看课外书也只能在学校看。记得那时读四年级,每次都很盼望下课,只有下课才有自己的一点儿个人时间,甚至有时候真的感觉想上厕所,可是还是在教室忍着,只为自己可以利用下课时间多看几页。后来从同学手里又借到了《西游记》和《故事大王》,估计小学时代也就看过这寥寥几本了。

  多读书可以开拓眼界。也许是真的读的太少了,上了初中,性格还是那样,内向,腼腆。几乎和男同学没有交流,仅有几个和自己坐的临近的女同学,关系还算处的不错。一门心思只知道学习文化课。是,文化课确实不错,总是在班上排前三。可是,这样的眼界,这样的性格注定了自己会摔跟头。

   因为同学的一个不小心,把自己脚烫伤了,然后又因为处理不当导致伤口感染,在家休养了仨月也不好,直接影响了当年升重点高中。后面虽然复读了,可是却患上了怪病。经常头疼,睡不着,坐在椅子上超过十分钟,再站起后左腿和左胳膊就抬不起来。需要过三分钟活动活动才能正常起来。脑部做了CT,没有器质性改变。那时记得一个乡医给父亲说,我可能是脑血栓的前兆。

  至于到底什么病,也没有具体得出,反正医生看了不少,就是不知病因,也没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只记得吃了很多治疗神经衰弱的。所以我不敢再努力读书,首先就是要放松大脑,关于后面读书的种种无奈略过吧。直到毕业后参加了工作,也还是没有改善这个问题。

   一度很自卑。觉得这样的自己根本不配找男朋友。找了也是拖累人家。边工作,边想着治病。直到在报纸上看到广州中山医院很出名,我想去挂专家号试试吧。最后不记得到底是广州军区医院治好的,还是中山医院治好的。反正吃的药很简单,只是瓶子上写了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当时看到抑郁俩字时,还在想自己是不是患的抑郁症呢?本想下次去问问医生的,没想到连续吃了一个月的药竟然身体就奇迹般地好了。一直很庆幸自己那时,起码没放过看报纸的机会。

    后面有空就读书,借过很多名著来读,慢慢的整个人越来越开朗起来。特别是2016年经朋友推荐,下载了微信读书,基本一个周一本。虽然有时因为工作和家庭还是会有很多烦恼,但是每次沉浸在书中,就感觉自己的心慢慢静了下来。后面看了赵永久的《爱的五种能力》,老子的《道德经》,还有在读的武志红《巨婴国》,无不在指引着自己更加的成长起来。更加知道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家人相处。觉得有书为伴,真的内心好丰盈,很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