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说】对待非在编教师,要有一颗怎样的心?(XM)

        新学期开学之初,与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交流,听得最多的倒不是待遇高低、压力多大,而是——教师之荒。一方面,这几年上级部门对编制总量严格把控,编制增长幅度远远跟不上教师需求幅度;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教师年龄结构失衡,特别是由于课程设置及考试制度改革,导致教师结构性缺编现象长期存在。所以,所到之处,几乎都能听到校长、园长叫苦“缺教师”,进而到了开学前后,依然有不少学校、幼儿园在千方百计“找教师”,甚至不同学校、幼儿园之间还每每发生“抢教师”的戏码。仅我所到的一所新建小学就缺编50名左右,而一个经济发达乡镇的新任幼儿园幼儿园长,这几天仍然在她的朋友圈里天天发布招聘用教师的广告。凡此种种,足以证明,事实上存在并呈逐步蔓延之势的教师之“荒”,客观上导致了校长、园长的教师之“慌”。

        解决教师之“荒”,安抚教师之“慌”,根本上靠政府不断加大编制投入,但也不可忽视对日益庞大的聘用教师、备案制教师等非在编教师队伍的管理与培养。于是,不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声而动,要么出台相应管理制度,要么强化非在编教师考核,有的地方还实施了“人盯人”的策略,旨在全面关注非在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着力提高非编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虽然有在编与非在编之分,可是只要一走进学校,就是一视同仁的教育工作者,就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人,因此,加强非在编教师的管理与培训,即体现了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的态度,也体现了对非在编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和职业生涯负责的精神,实在是顺理成章,理所应当。但是我们这里需要提醒和质疑的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究竟应当是针对全体教师的,还是针对部分非在编教师的?教师管理中的不分对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刀切”固然不可取,看人下菜、刻意分出三六九等“选择性管理”,甚至人为的将“人帮人”的教师专业互助演变成“人盯人”的工作监管,则更令人担心。

        即使,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即使,年轻的非在编教师们也愿意接受比较严格的常规管理,但是说到底,我们还是要自觉反思我们自己对待非在编教师的态度问题,反思我们发展非在编教师的方法与策略问题。各级的管理者,从局长到校长、主任,从教研员到教研组长,我们都要特别认真地反躬自问:我们到底应该对非在编教师要怀有一颗怎样的心?

        一是我们要有一颗感激的心。非在编教师之所以到我们学校来兼课,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暂时还没有考上编制,有的是为了照顾就在本校、本园上学的孩子。尽管他们也有谋生、挣钱的考虑,也有改善自己生活的追求,但是,总的来说,作为管理者,绝不能站在恩赐者的角度去看人,好像是我们给了非编教师一份工作、一份薪水。因为事实上,在“缺教师”“找教师”“抢教师”成为开学前后学校、幼儿园普遍“戏码”的背景下,一名非在编教师能够选择某一所学校、某一个幼儿园,某种程度上反倒是对学校和幼儿园工作的有力支持,反过来倒是对校长、园长的“恩赐”。我在行走学校时,就遇到不止一个聘用教师,他们大多就正是由于某个朋友的介绍,甚至是看着某个校长、教师的“面子”前来帮忙、救急的。再进一步说,同样是教师,只不过是暂时的身份、编制不同,但其人格尊严是平等的,其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其人民教师的光荣与神圣感也是平等的,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非编教师另眼相看,我们对非在编教师更要切实怀有一颗感激的心:感谢他们及时的挺身而出,感谢他们在如此微薄的报酬下,依然与在编教师一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责任。那种单纯将聘用教师当着监督对象,甚至看菜吃饭的管理方式,恐怕体现的绝不是一颗感激的心,反而会让那些“热”心而来的非编教师们“寒”了心。

        二是我们要有一颗服务的心。正因为要尊重非在编教师、感激非在编教师,体现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在一视同仁强化、优化全体教师教学常规的同时,更要更新管理理念,从非在编教师的实际出发,变通常的“监管”为更人性化、贴心化的“服务”:其一是服务教师的当前,在帮助每一聘用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认清自我实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因材施“助”,补好“短板”。不会备课的,指导其备课;不会上课的,示范其上课;不会管理的,支持其改进,切实帮助老师们走向适应、走向娴熟、走向成熟。其二是服务教师的长远,要切实树立“用人先育人”的理念,坚决摈弃实用主义思想,真心支持教师在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投身考编、考研等工作,为他们的学习、提升创造更多便利条件,更为他们终身的生涯发展奠定基础。真正通过暖心服务留住人、激励人。其三是服务教师的生活。尤其在教师待遇较低的情况下,尽可能关心教师的思想、情感与生活,为教师教育教学和个人生活提供尽可能的方便,让非编教师更多体味到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宿感。早30多年前,就有一首歌叫《一个篱笆三个桩》,其中唱到:一声亲切的呼唤,也有起死回生的力量。

        三是我们要有一颗学习的心。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正在让一千多年前韩愈的“师不必贤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成为鲜活的现实。现在的不少非在编教师,只是暂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得了编,并不代表他们的师德缺失,不代表他们的知识与技能的差距。事实上,就从我接触的不少聘用教师看,尽管不少老师都是90后,甚至接近00后,但是其认真负责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之情并不比在编教师差。有前几天就曾经听一位校长感叹,开学第一天,很多老教师都喊累(这是正常的),可是问到请来代课的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说——“不累”。更何况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校长、园长和老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都会呈现一定程度的老化现象,而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这些年轻人,在很多方面比我们掌握的更全面、更能干,我们就更需要放下身段,虚心向年轻人学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这三人行中,有一个也应当、也必然就是那些和我们一样辛辛苦苦、勤勤恳恳、默默耕耘与创造的非在编教师吧?

        四是我们要有一颗同行的心。教育,从来是一项需要精耕细作的“慢活计”,从来是一项需要精诚团结、彼此合作的“团体操”。人都说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好,就大家一起走。在编教师与非在编教师,尽管身份不同,但是一走进校门,就有同样教书人人的职责,就有同样贡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就有同样发展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任务,我一向以为,学校发展不一定能够“齐步走”,但是必须要大家“走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对非在编教师的最好的管理,不是要只想到把他们“管”起来,而是要千方百计激励他们和更多教师一起“走”起来。

        今天是9月4日,开学第三天,第35个教师节就在眼前,而且离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2035年还有仅仅15年。在教师节的致敬名单上,理应有非在编教师的名字与光荣;在一直飘扬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旗帜上,一定凝结着非在编教师的心血与汗水。真诚对待非在编教师,科学管理非在编教师,切实激发非在编教师,用一颗感激的心、服务的心、学习的心、同行的心,说到底,这是一颗以人为本的善良的心,这是一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的心,这是一颗使命在肩、情怀在胸的教育初心。

        银山小学,一所位于镇江新区的校情比较特殊的学校,一所离不开非在编教师“打天下”的发展中学校,在今年开学的行政会上,王红燕校长这样说到:我们要留住他们(非在编教师)的心,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不要对这个职业的激情那么快消失。我们不可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质,也不要把他们想成多么物质主义,我们却要努力给他们更多的精神收获。

      话说的虽然不那么无懈可击,也显得有那么一点“悲壮”。但是,这何尝不是铁一样的现实,何尝不是一线教育人真性情的真实流露?

      教师节就要来了。真诚地说一声:合伙人们,节日快乐!这一声问候,不分身份,不认编制,只献给所有坚守在岗位、耕耘着教育的同行们。

        再次掉一下书袋,引用霍金的名言: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自以为拥有知识的幻觉。

        只有走出管理者的幻觉,才会迎来发展的真正新天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边走边说】对待非在编教师,要有一颗怎样的心?(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