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亿级用户下的新浪微博平台架构
文章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gzMzUxMw==&mid=203412989&idx=4&sn=2df0c60f56ae1e228ff269420803c3ef&scene=21#wechat_redirect
微博平台第一代架构为LAMP架构,数据库使用的是MyIsam,后台用的是php,缓存为Memcache。
随着应用规模的增长,衍生出的第二代架构对业务功能进行了模块化、服务化和组件化,后台系统从php替换为Java,逐渐形成SOA架构,在很长一段时间支撑了微博平台的业务发展。在此基础上又经过长时间的重构、线上运行、思索与沉淀,平台形成了第三代架构体系。
微博平台的第三代技术体系,使用正交分解法建立模型:在水平方向,采用典型的三级分层模型,即接口层、服务层与资源层;在垂直方向,进一步细分为业务架构、技术架构、监控平台与服务治理平台。
水平分层
(1)接口层主要实现与Web页面、移动客户端的接口交互,定义统一的接口规范,平台最核心的三个接口服务分别是内容(Feed)服务、用户关系服务及通讯服务(单发私信、群发、群聊)。
(2)服务层主要把核心业务模块化、服务化,这里又分为两类服务,一类为原子服务,其定义是不依赖任何其他服务的服务模块,比如常用的短链服务、发号器服务都属于这一类。图中使用泳道隔离,表示它们的独立性。另外一类为组合服务,通过各种原子服务和业务逻辑的组合来完成服务,比如Feed服务、通讯服务,它们除了本身的业务逻辑,还依赖短链、用户及发号器服务。
(3)资源层主要是数据模型的存储,包含通用的缓存资源Redis和Memcached,以及持久化数据库存储MySQL、HBase,或者分布式文件系统TFS以及Sina S3服务。
垂直延伸技术架构
区别于水平方向上层依赖下层的关系,垂直方向以技术框架为地基支撑点,向两侧驱动影响业务架构、监控平台、服务治理平台,下面介绍一下其中的核心组件。
(1)接口层Web V4框架
接口框架简化和规范了业务接口开发工作,将通用的接口层功能打包到框架中,采用了Spring的面向切面(AOP)设计理念。接口框架基于Jersey 进行二次开发,基于annotation定义接口(url, 参数),内置Auth、频次控制、访问日志、降级功能,支撑接口层监控平台与服务治理,同时还有自动化的Bean-json/xml序列化。
(2)服务层框架
服务层主要涉及RPC远程调用框架以及消息队列框架,这是微博平台在服务层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框架。
(3)资源层框架
资源层的框架非常多,有封装MySQL与HBase的Key-List DAL中间件、有定制化的计数组件,有支持分布式MC与Redis的Proxy。这里分享一下平台架构的对象库与SSD Cache组件。
随着SSD硬盘的普及,优越的IO性能使其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替换传统的SATA和SAS磁盘,常见的应用场景有三种:1)替换MySQL数据库的硬盘,目前社区还没有针对SSD优化的MySQL版本,即使这样,直接升级SSD硬盘也能带来8倍左右的IOPS提升;2)替换Redis的硬盘,提升其性能;3)用在CDN中,加快静态资源加载速度。
微博平台将SSD应用在分布式缓存场景中,将传统的Redis/MC + Mysql方式,扩展为 Redis/MC + SSD Cache + Mysql方式,SSD Cache作为L2缓存使用,第一降低了MC/Redis成本过高,容量小的问题,也解决了穿透DB带来的数据库访问压力。
垂直的监控与服务治理
随着服务规模和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即使业务架构师也很难准确地描述服务之间的依赖关系,服务的管理运维变得越来难,在这个背景下,参考google的dapper和twitter的zipkin,平台实现了自己的大型分布式追踪系统WatchMan。
WatchMan由技术团队搭建框架,应用在所有业务场景中,运维基于此系统完善监控平台,业务和运维共同使用此系统,完成分布式服务治理,包括服务扩容与缩容、服务降级、流量切换、服务发布与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