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央视遗忘的味道儿

寻香识味

图 | 舒和 学艺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

对于吃人们总会穷尽其法,挖空心思。民以食为天嘛,没有山珍海味鸡鸭鱼肉,野菜面饼就是普通民众的舌尖美味儿。菜馍就是属于芸芸众生吃的晋级之一。

偶至豫东一小城,友人说带你去品一罕物,询之其笑而不语。黑灯瞎火,七拐八折到地儿一瞧:“哎呦,菜馍!”

小店不大,但座无虚席。近至菜馍香扑鼻而至,三两个妇女守着热鏊子,菜馍在她们手里上下翻飞。听见邻座有人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忽略掉它,导演可真有眼不识泰山。

惯常百姓许是馒头烙饼吃多了,不知哪位聪明人想了这个点子,把两张烙馍中间加进青菜。既省却了另外炒菜,也换了新颖可口的味道儿。不知那猴年马月,菜馍就这么在民间流行开来,并成为民间的美味佳肴。

荠荠菜香

冬天是荠荠菜的季节。在广袤的平原大地这种菜属于野菜,刻意种过的真没见过,只是在深冬麦田垅里才偶尔找到那么一两棵。

它静静孤独地藏在麦苗下冬眠着。由于冬天缺乏雨水,锯齿状的扁长叶子泛着青白。可它是做菜馍的绝佳食材,麦田里跑上一个上午,也许你的小竹篮里只能剜到那么一丁点儿。

温润井水清流里撕开洗泡干净,放进精致的高粱杆筐子控水。厨房瓦盆子里齐放调料,再小心翼翼滴几滴小磨麻油拌均匀。那时候小磨油特珍贵,民间有“一滴香,十滴光,放得再多也不香”之说。自家地里打的芝麻磨的油,好得没得挑。

待老母亲烙好白面饼坯子,用筷子精心把荠荠菜在面坯上摆放均匀,一圈边一定要留足够的空白,待另外一张面坯覆盖压粘紧,一张半成品菜馍就大功告成了。

特别是撒荠荠菜的画面,想起来像一幅淳朴的乡间油画。鬓发苍白的老母亲麻利地抽动着小擀仗,案板上白面皮托着青菜,青白反差相较冬的萧条,青显得特诱惑。加上灶台袅袅的炊烟,这一切都让人刹那间历历在目,久久无法释怀。

被央视遗忘的味道儿_第1张图片
美味中国

欢快的麦秸火烤得菜馍在鏊子上起舞,铁匠打制出的翻馍坯像根指挥棒,时不时让菜馍在空中翻着筋斗,荠荠菜炙烤得咝咝啦啦唱着醉人的歌谣。

少倾,带着焦黄斑驳的菜馍就熟了,一个筋斗就跳进了馍筐子里。冷却片刻上案板一刀两半,两刀四分,冒着腾腾热气,夹着青色荠荠菜的馍饼,只待浸润深入味觉了。

入口滑嫩细腻,咀嚼清香可口,下咽顺喉舒爽。外加烙馍的焦香筋道儿,再蘸一点儿蒜臼捣好的蒜汁,那叫一个回味儿悠长。

夏天没荠荠菜的季节会用菠菜,但就少了荠荠菜那种特有的醇香。菠菜水份多青气大,吃起来太湿滑,一咬顺着馍边流水,不是太方便,不过换个口味也蛮不错。除了这两种菜就没有再合适做菜馍的了。物以稀为贵,菜馍之诱人可见非同一般。

因它做起来较为麻烦,好在只是偶尔奢侈一把,才在民间得以隐蔽。不然早像其它小吃被皇帝老儿发觉掠了去,给京城御厨演绎得光怪陆离,光是食材就让民间再难以附和效从。失去了它应有的原始古朴,就会离贱民越来越远了。

食客们边津津有味地品咂,边感叹那个年代的至真至纯,满脸流露对它的无限眷恋,唤醒着遗忘角落里的悠长记忆。

菜馍,一个植根民间的舌尖美味儿。

孕育天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央视遗忘的味道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