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嘴八舌聊一下李善友的互联网世界观

      市场上有很多的理论,尤其是社会(管理)科学的理论尤其多。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因为社科的门槛不高,任何有点社会经验生活阅历的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一套观点。不像正儿八经的科学,门槛极高,你学个相对论,你得先会黎曼几何吧,那都是纯粹的数学公式和逻辑,严密得很,非黑即白,那些算子和符号普通人都不认识,不容易出来瞎BB。所以存在关于学科上的鄙视链条,就是数学鄙视物理鄙视化学鄙视生物鄙视(以下排名不分先后)心理学金融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等等。但是可叹的是,赚钱的顺序貌似有点颠倒过来,因为以前几者所居庙堂之高,大众不买账,很大原因是不会...人民群众只为看得懂的接地气的奇技营巧的东西买单...

       不过最近一则探测到引力波的新闻在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是一个可喜的信号。虽然事实上我们其实都不太懂个中原理,但是我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和素质来为基础科学的突破欢欣鼓舞,我们的生活已经好到既可以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程度了。我想现在这个时代有点像20世纪初,那个时候的全民偶像既有卓别林又有爱因斯坦,人类对于科学技术、知识边界和真理的探索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进展,真是The Golden Age。最好祈祷2016经济的着陆不要这么硬,不要太摧枯拉朽,让和平年代last as long as it can。

       虽然在社科上阿猫阿狗都可以出来说两句,但是大师既然是大师,能够出来著书立说,吸引一帮子信众,大抵都是可以自成一派的。诀窍就是,大师都深谙方法论,而且逻辑严谨,他们会收集很多支撑他们观点的案例,当然他们的理论也是来源于对这些案例的观察和结论,所以不能说简单地说他们是片面或者鼓吹。所以判断一个大师的理论是否具有普适性,只能看他调研的广度是否足够,深度是否足够,数据量是否足够,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还有就是基于他们的理论做出的预测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是正确,这是社科最难的一点,因为你总能找到反例,所以大师们最好祈祷反例不要成批成批的出现,否则就会被打脸。作为读者,我们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质疑,这是当读者最牛X的权利,当然需要保持对作者的尊重,因为说不定有一天你也会成为作者,所以带点同理心给自己留点口德总是没错的。

       李善友很高明,高明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一上来就封上读者的嘴,“我不需要你来证明我是错的,我告诉你我很有可能就是错的”,是不是很熟悉的手法,我们的马爸爸鸡汤哲学也基本遵循这个理论,那就是我说一个结论,然后告诉你我这个结论有可能是错的,而且什么情况下是错的。在你证反之前先告诉你反例,避免打脸,高明如李,也通过此种手段摆出了“我随时准备修正我的理论”的姿态。站在一个写作者的角度,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很狡猾,很留有余地,换种角度来思考,也的确彰显了一种“我始终保持着开放性等着别人来推翻我”的谦卑。整本书最大的观点就是宣扬“不确定性”,并且教授说了,我的这个观点来源于最新的科学发现——测不准原理。Oh,搬出了科学,就可以堵上一众标榜批判性理性思维磨刀霍霍准备开干的读者的嘴了。开放和不确定性,是李善友最大的武器,有了这两个,他就永远不会错了。这也是很多人诟病他,说了半天等于没说的原因,哈哈。其实,那些高傲的读者们,因为你们本来就是很open的人了,这些东西对你们当然没有吸引力。对于很多思维比较固化的人来说,这样的观念需要有人清晰地表达给他们听,从这个层面来说,李教授的阐述是掷地有声、醍醐灌顶的,确实有他的伟大之处。

       附上一个我很喜欢的关于宇宙膨胀的小视频,太阳公公带着一家老小匆匆赶路的即视感。

       http://v.qq.com/cover/7/7b0uuye2edljvys.html?vid=i0117jx7v5f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嘴八舌聊一下李善友的互联网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