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208】好皇帝的大道至简。2018-08-28

魏相通过昌成君许广汉,地上亲启密奏,说:“《春秋》讥讽卿大夫世袭的制度,厌恶宋国三代没有大夫(通常国君都娶外国公主,宋襄公、宋成公、宋昭公三世,娶本国大夫家女儿,乱了尊卑),以及鲁国季孙氏专权,都危乱国家。自从后元(前87年)以来,皇上(包括刘弗陵、刘贺和现在的刘病已)不能支配禄位,政事全由宰相决定。如今霍光死了,儿子又做右将军,侄子执掌枢机。兄弟、女婿,占据权势部门,掌握兵权。霍光夫人显,和他的女儿们,都有长信宫特别通行证,甚至可以半夜叫开宫门,自由出入,骄奢放纵,以后恐怕不可制御。皇上应该想办法削夺他们的权力,消灭尚未成形的阴谋,以巩固国家万世之基,也保全功臣于后世。”

以前的惯例,给皇上上书,都一式二份,有副件。领尚书事的人先打开副封,认为不合适给皇上看的,就不上奏。魏相又通过许广汉,建议取消副封,以防言路雍蔽。

皇上很赞同魏相的密奏,下诏魏相兼任给事中(可以出入禁中),并采纳了他的全部建议。

4、

皇上从街巷而登天子位,了解民间的艰难。霍光死后,才开始亲政,励精图治,每五天举行一次御前会议,自丞相以下官员,按自己的职务,各自汇报工作,然后根据他们的陈述,考核他们的能力。侍中、尚书有功劳该升迁的,或者有突出贡献的,厚加赏赐,并且恩及他们的子孙,成为惯例,始终不变。于是中央政府,组织严密,制度健全,上下相安,没有人苟且混日子。每次要拜刺史、郡长或各封国宰相,一定亲自见面谈话,观察他们的心意所向,之后再考察他们的行为,是否言行一致。如果有名不副实的,一定搞清楚原因。皇上经常说:“百姓能安居乐业,没有叹息愁恨之心的,就在于政治公平,司法讲理,与我共同实现这个目标的,不就是郡守、诸侯相这些二千石官员吗!”皇上又认为,郡守是国家安定的基石,吏民之本,如果太守经常换,则吏民都不安心。如果人民知道太守在任时间很久,不可欺罔,就会服从其教化。所以,二千石的官员,如果治理地方有成效,就用正式诏书,劝勉奖励,或增加俸禄,或赏赐金钱,甚至赐爵关内侯(没有封地的准侯爵)。朝廷公卿有空缺,就在被表彰过的郡国官员中依次选拔任用。所以汉代的良吏,在宣帝时期最为鼎盛,被称为“中兴”时期。

华杉说:

宣帝搞好国家的道理,非常简易平实,就三条:第一条,要老百姓安居乐业,心情舒畅,没有“叹息愁恨之心”,关键在于“政平讼理”,政治公平,司法能讲理。第二条,政平讼理的关键在于地方首长,所以太守的是国家之本,要选拔好的地方官。第三条,地方官要稳定,不能经常换,才能和百姓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5、

匈奴壶衍鞮单于死,弟弟左贤王立为虚闾权渠单于,以右将军的女儿为大阏氏,而贬黜了前任单于所宠幸的颛渠阏氏。(颛渠阏氏是相当于正宫皇后,大阏氏次之。虚闾权渠单于继承哥哥的单于之位,也需继承接收哥哥的后宫,这是匈奴风俗。)颛渠阏氏的父亲左大且渠(东部军区总监)非常怨恨。当时汉朝因为匈奴虚弱,没有能力再骚扰汉朝边境,所以撤销了边城(如光禄塞、受降城、遮虏障等),以休养百姓。单于听说后,非常高兴,召贵人计议,想要和汉朝和亲。左大且渠想破坏这件事,就说:“之前汉使来,后来就跟着军队,如今咱们也仿效汉朝,先派使者,后面军队跟着攻打!”于是毛遂自荐,自己与呼卢訾(zi)王各率一万骑兵南下,沿着边境打猎,相机入侵。大军还没抵达,三名匈奴骑兵逃跑,投降汉朝,告知了匈奴的意图。于是天子下诏,调动边境骑兵,屯驻各要害处,又派大将军军监(相当于军纪总监,地位次于军正)治众等四人,将五千骑,分三队,出塞各数百里,各自俘虏数十人而还。当时匈奴跑了三个骑兵,知道计划泄露,也不敢进军,自己回去了。

这一年,匈奴又闹饥荒,人民、牲畜死亡十分之六七,还要征发两个兵团各一万骑兵以防备汉朝,情况更加恶劣。

秋天,之前投降匈奴,居住在匈奴东部的西嗕(ru)部落,其君长以下数千人,都驱赶着牲畜前行,与匈奴边境守军交战,被杀伤甚众,但还是突破边境,南下投降汉朝。

华杉版资治通鉴【208】好皇帝的大道至简。2018-08-28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208】好皇帝的大道至简。2018-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