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关店潮的警示

OPPO关店潮的警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偶然性和必然性之分,或者从偶然向必然过渡的趋势。对各种社会现象保持敏感性是个人应对社会转型,以求防患未然的一种应对方式。

2013年的时候,已经感觉到实体店难以为继。当时自己经营了三个相同产品的零售店,美其名曰连锁店,其实是一盈一平一亏。当时国内舆论热炒李嘉诚因看空内地经济,疯狂抛售多处物业和房产。虽然自己是个小个体,可生意人的敏感性还是有,就思考是否应该果断止损。如果当时这样做了,其实还不会亏损。罔顾事实的结果就是,这几个店一直经营到爆仓为止。

当然,那些年对实体经济的担忧还集中反映在国美苏宁和淘宝的大战上。时不时就传来谁胜一局,谁棋差一着。当媒体没有争论的时候,就已经盖棺定论。

实体店的颓势一路呈崩塌之势,在专业卖场领域,迪信通手机连锁也是在2014年左右支撑不下去。当然,在国内二三线城市以下有一个对实体渠道最坚强的捍卫铁军,OPPO和ViVO专卖店。oppo使用了强大的线上线下广告全覆盖,线下地推和销售的人海战术,再配合快速更新的机海战术,这些无死角的产品和影响全覆盖确实带来了专卖店的勃勃生机。在15年的时候零售店的单部手机利润可以达到300到五百元左右。这是可以支撑房租和人员工资开销的。

到了17,18年,oppo专卖店已经颓势,去年底,oppo和vivo的渠道继续下沉,在县城和乡镇上密集落户。但是,在市区的专卖店却逐渐关门。

渠道铺设到乡镇,已经到了天花板的极限。专卖店最终还是败给了高昂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败给网店在中国乡村和山区战略。

由此看来,OPPO关店潮是实体零售大溃败的标志。对此,我有几点思考。

工业制成品竞争加剧,行业头部效应显著。以通讯行业为例,行业迭代速度日新月异,从诺基亚,摩托罗拉到苹果三星可能是数十年的迭代。从苹果三星到华为,OPPO可能是三五年就完成换代。同样,以前耳熟能详的服装品牌七匹狼,罗蒙,柒牌在线下已不见踪影,成为线上的附庸。竞争会摊薄行业利润,行业会流动到成本很低的地方。从目前看来,网店仍然有相对优势。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价值流通更高效。渠道扁平,甚至是点对点的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不直接参与价值创造的环节会呈现挤出效应,传统的批发环节,低效的零售环节都会被淘汰出局。越来越多的行业实体店关闭成为常态,成千上万的实体经营户失业下岗成为趋势。

过剩的资金,人力,资源和产能会海量涌入到低门槛的创业行业,比如餐饮业,物流行业。从而导致全行业竞争加剧,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在行业内可能会出现两个趋势,生产企业会借助网络工具,逐渐向消费前段靠拢,比如网红品牌,网络小众化品牌。而流通巨头也会下沉到企业生产端整合源头资源,比如名创优品,优衣库。

社会马太效应更加凸显,中国加入全世界竞争格局,高科技行业的门槛壁垒会越来越高。普通创业者参与上游的机会越来越少,或许在行业应用层还有机会。整个社会创业的方向应该流向技能创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领域。哪些真正为社会贡献价值的劳动者才能生存,食利者群体会逐渐减少。

如果实体商业成本高居不下,事实上这些年实体店经营成本确实降不下来。一方面是租金成本,另一方面人工成本。甚至在核心地段,人口老龄化下二者成本会日趋提高。把网络作为创业窗口可能成为趋势,就像华强北电脑城里的每节柜台,成为工厂面向世界客户的窗口。网络将成为商业交换的一个窗口,改造商业环境的一个重要工具。事实上,这些年崛起于知乎,得到,抖音的各领域商业案例不胜枚举。

总之,全社会的各种资源流动性增强,变化节奏更快,迭代速度更快,效率会大大提升,可能整个社会的生产关系会产生重构。在社会转型中的个体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得失或许会成为一种常态的生存方式。唯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快速迭代,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节奏。

你可能感兴趣的:(OPPO关店潮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