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第3章: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附实例)

美国哲学教授摩尔(Moore)和帕克(Parker)著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一书。该书为美国高校必读图书。我的大学本科通识教育开设了批判性思维这一课程。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严谨的学者或者智慧的社会人士不可缺少的素养。《批判性思维》第3章——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对于议论文写作十分有帮助。该章节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模糊、歧义、抽象、定义术语和论文写作。

3.1 模糊(vaguness)

“模糊”的概念相当复杂。边界模糊为概念所指的具体范围不清晰。两类极端之间的情况往往是模糊的概念。模糊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骑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法律中。为了便于执行,法律需要对模糊概念进行明确界定,比如“形势太快”和“时速超过80英里”。政治人物往往借用模糊的陈述来避免做出清楚准确的回答。模糊的程度各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追求完全消除模糊,但过于模糊的表达会导致问题。

3.2 歧义(ambiguity)

歧义是指同一词语、短语或句子,却具有相互去别的多重涵义。分为三种类型:

3.2.1 语义歧义(semantic ambiguity),也就是多义词;

3.2.2 组合歧义(grouping ambiguity),不能明确词语指的是集合体还是个别成员。对组合歧义进一步分析,有两种源于组合歧义的常见谬误:分解谬误与合成谬误。从群体具有某特征推导出群体的每个成员也具有该特征就犯了分解谬误(fallacy of division);由成员都具有某特征为前提退出由这些成员构成的整体页一定具有该特征就犯了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3.2.3 语形歧义(syntactic ambiguity),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可以作两种以上的解释。(个人认为翻译为句法或语法歧义更好理解。)

有些歧义难以分类。我们需要意识到歧义的存在,尽可能不去误导别人或不被别人误导。当然,也可以巧用摸棱两可。

3.3 抽象(generality)

抽象的表达也会引起含糊不清。很多概念既是模糊的、歧义的,也是抽象的。重要的不是分类到底是模糊还是抽象,而是发现其中的问题。

3.4 定义术语(definition)

3.4.1 定义的目的中最值得注意的有4种:

1、告知词语通常意义:字典上所给的就是词典定义(lexical definition);

2、约定在特定语境下的词语意义,约定定义(stipulative definition)。比如电脑的“桌面”和电脑桌的“桌面”;

3、减轻模糊、抽象或消除歧义,精确定义(precising definition)。例如“本合同中‘dollars’指加元,不是美元或者澳元。”

4、用于说服,修辞定义(rhetorical definitions)。这类定义不仅包含信息,且包含着情感。比如“堕胎”定义为“谋杀未出生的孩子”。

3.4.2定义的种类:

1、列举定义(definition by example,又称ostensive definition),通过知名词语所指的对象或识别词语所指对象的典型例子来下定义;

2、同义词定义(definition by synonym),给出与被定义术语具有相同异议的词语或短语。

3、分析定义(analytical definition),确定被定义术语所指对象的必要特征从而明确术语所指的对象。字典上的定义大都是分析定义。

3.4.3 定义的注意事项:不能通过定义使论辩的任何一方处于不利境地;定义必须是清晰的。

3.5 论文写作

论文通常由4部分组成:1、陈述命题;2、表明对论题所持的立场;3、提供支持立场的论证;4、对支持相反立场的论证展开反驳。论文写作应该是:中心突出,紧扣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谋篇布局,结构完整。按照以下5点可以提高写作能力:1、初步组织材料后,列出写作提纲;2、修改你的作品;3、按照读者的意见修改;4、大声朗读并修改;5、隔一段时间再修改。主要为提纲和反复修改。有说服力的写作应减持如下准则:

1、集中讨论于对手就论题产生的分歧,而不是只关注个人观点。

2、在反驳对手的观点时不能出言不逊。不能说对手的论证是荒谬、可笑的。

3、对于对手作出的好论证,要坦率承认。

4、在受限的时间和条件下,把注意力集中于最主要的环节。不要过分关心枝节上的分歧。

5、先陈述强有力的论证。


今天正好看到一个朋友的朋友圈评论:“深圳不会比北上广深发展得好,因为北上广比深圳有文化底蕴,深圳过于浮躁。”本人不同意这句话的论述。在此,仅运用《批判性思维》这第3章的内容来进行论述反驳。

首先,这句话中有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发展得好”、我们先把"发展得好”明确为“好的城市发展”。城市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很难定义,而且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来说,大家最熟悉的是城市的GDP排名。如果把发展得好定义为GDP最高的话,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深圳的GDP以后不会比北上广深的GDP高。那么这里又有了一个组合歧义。我们所关注的GDP是指GDP的总量还是增长率呢?GDP的基数差距越大,GDP的增长率需要越高,赶上所需的时间更长。根据2016年公布的GDP总量和同比增长率,深圳赶上GDP总量第一的上海需要15年多的时间。所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深圳比北上广GDP总量大是可能发生的。再者,如果考虑人口等因素的话,是否应该看人均GDP而不是总量GDP呢?事实上,根据2016年公布的数据,深圳的GDP同比增长率高于北上广,而且深圳的人均GDP远远高于北京和上海。

这里暂且不论述文化与发展的关系,文化与浮躁的关系等。如果后面章节讲到我们再继续讨论。“文化底蕴”在百度百科中的定义为:“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人或群体所秉持的可上溯较久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这是分析定义(analytical definition)。“浮躁”在百度百科的意思是“急躁、不沉稳。”这是同义词定义(definition by synonym)。追溯城市的历史,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文化底蕴自然落后于北上广。但过于浮躁不是深圳一个城市的问题。充满社会现代问题的大都市哪一个不浮躁呢?也许一种定义里的浮躁是另一种定义里的敢于突破,恰恰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第3章: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