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

​2016年8月28日,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

世上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乐天居士千年前的一句喟叹,恰恰点明了中国古代对于“琉璃”的这样两个注脚:难得与易碎。回望整个古代中国发展,对琉璃器物的珍视贯穿始终。萌发于西周时期质朴的费昂斯管珠,经历了战国瑰丽神秘的蜻蜓眼,魏晋南北朝域外之风的透明容器,琉璃,在艺文风起云涌的宋代呈现出了别样的韵致风情。科技、艺术、文学等多方面的极大兴盛,多元文化的交叉互动,市民阶层的兴起以及琉璃制造业能力的发展孕育了中国古玻璃史上的另一标杆之作:琉璃簪钗。脱胎于有宋一代简约委婉,精致含蓄的审美追求,宋元时期的琉璃簪钗色彩内敛,造型简练,体现了闲逸自然的人文风气和低调奢华的生活美学。

古物诚易碎,今人当自珍。机缘巧合之下,上海玻璃博物馆得到了两支不幸破碎的琉璃簪钗。面对它们,无论是依照古法旧意还是依仗现代科学,自有妙手回春之计,使用传统金缮技艺与文博修复方法两种不同修复技艺给予破碎簪钗新生。

今天的我们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力描摹千年前古人的面貌,希望以失而复得的这两枚簪钗为引,开启一扇小窗,以物见情,以物明心,让今天的我们能够稍稍窥见先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受那一抹幽蓝或明绿间的沁人心脾。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2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3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4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5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6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7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8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9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0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1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2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3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4张图片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5张图片

右旋观赏 :)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6张图片

左旋观赏 : p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7张图片

- END -

感谢关注与支持!

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_第1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玻璃博物馆-《芳研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