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究竟得读多少本书才会阅读?

参加了熊猫书院的“十个月阅读”活动,第一本书读完了,是《如何阅读一本书》。

没读之前,我真信那些年读百本的人,读了后我不敢相信了。一年百本,三天一本,选读什么书,选个一百本值得读的书也得时间吧?所以真正会阅读的人是不应该相信这些年读百本的。

自己到现在读了不到三百本书,也是读了二十多年,算下来阅读量也是很少的,阅读的质量很低。

这一周认真的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也算有点心得。

一、阅读的第一重境界:基础阅读

虽说这是最简单的断文识字,但其实也不容易。

在古代,书籍少,阅读难,但也出了很多人才。现在,信息时代,不识字的屈指可数,但离开了学校,还有多少人在坚持阅读着,所以说断文识字并不是最主要的,你不识字不是你不阅读的借口!

爷爷老了的时候喜欢读佛经,可他基本不识字,于是他随时带个字典,或者问我,或者问我爸,认识一个字,就写在纸片上,夹在佛经里,慢慢的,佛经也能读许多本了。

其实这个境界就如同杨过小时候在桃花岛跟着黄蓉学认字,这是打基础。当时杨过觉得黄蓉针对他,但后来他的成就离不开这时黄蓉对他的教导。

说这两个例子只是想说明识字是阅读的基础,但并不是必要的条件。

如今听书越来越盛行,各种听书的APP层出不穷,不识字的人通过听书也能听出些道道来,但听书毕竟是用的耳与心,阅读用的是眼与心。

二、阅读的第二重境界:检视阅读

即就是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

其实这很重要,可以让你对一本书有个大概的了解,了解这是什么类型的书,是否你喜欢的,是否用你所钟爱的语言风格等,节省时间。

我在这点上犯过错误,曾经对自己看书的要求就是开始看了就得看完,无论书写得好与坏,自己是否读来有用。

这就如同在思过崖风清扬给令狐冲教剑法,时间紧、任务重,先学会对付田伯光的剑法。

现在每天都会出版太多的书,多如牛毛,良莠不齐,自己读了一些不知所云的书,读完了只能来一句:mmp,写的什么玩意!

如果用检视阅读就会少走许多弯路,因为它能让你快速的了解一本书,方法如下。

(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这就如同你看人下菜一样。

假设你在公园看到前面凳子上坐了个人,如果过去是个糟老头子,你估计扭头走过;如果过去是个美女(帅哥),你可能会上去搭讪。

书也一样,也需要有个直观的印象。

书的第一印象来自于封面,书名,章节名字,序言等,当然少不了翻开瞅瞅,看了这些你也就对一本书有了个大概的印象,觉得可以就会去读,觉得不对胃口就放弃阅读。

(二)粗浅的阅读

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不停顿,但这很难,有几个人能够不受外力干扰,不受内心的波动。

你有过这样的体会吧:书读了两页,忽然想起了微信,想起了某个人,想起了某件事,于是思绪飞到了九霄云外。

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重点在于锻炼注意力的集中,当你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去干一件事情了,还会做不好吗?

三、阅读的第三重境界:分析阅读

我觉得这个就如同郭靖学降龙十八掌一样,他笨,但他执着,他把降龙十八掌练到了极致。

分析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吃透一本书,

吃之前还得确定这本书值得去吃,像网络小说、畅销书,还有一些三观不正的书当个消遣就可以了,真正值得费力的是那些经典,是那些能提升自己的书。

大学时网络小说开始盛行,我迷恋上了玄幻小说,晚上用那么小的mp4,能看到凌晨三点多,上课时也是看个不停,视力急剧下降,现在想想不划算。

读贾平凹的书能让我投入进去,就如《秦腔》,里面的描写让我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为许多都是儿时的记忆。还有他的文章里许多的字能让我恍然大悟,因为方言里经常说,但就是不会写,看他的《太白》时,有个词:五脊六兽,我真的没想到这个词还能写出来。

如果没法静下心去阅读,那就更没法读透一本书了,所以应该先选择感兴趣的书,去体会进入书里的感觉,能够代入进去,当你代入了,你也就能够站到书里去思考了。

读《西游记》前,脑海里全是电视剧的样子,读了后才发现让自己排的话,《西游记》完全可以排四大名著第一,语言风趣幽默,情节引人入胜,以至于自己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的时间比花在书上的还多。

很多人阅读还有个原因是提升自己,因为工作需要得阅读相关书籍,但又不知道怎么读,这个其实参考高考前就可以了,那时怎么学习就怎么阅读就可以了。

四、阅读的第四重境界:主题阅读

学生时代,总是会因为一道题借助于各种参考资料。

写论文也是各种查阅,有权威的,有名气大的,各种比较。

你有没有因为工作上的难题查阅相关的书籍,说法一致的还好,如果说法不一,怎么办?这时得看权威了,级别高的部门给的答案总是会更有说服力一些,时间近的也会更准确些,除去这些,那你就得自己去在书籍的海洋里翱翔那么一些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历史类的书如今很火,历史剧也很火,但往往经不起推敲,虽说正史也不是那么贴近事实,但好歹强过那些乱扯的历史书。

如果你喜欢历史书籍,可得擦亮眼睛了,阅读时还是多看看相关的资料,宁可只看一本,弄清楚一些,绝不囫囵吞枣追求数量。

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得去读,常计划不如立即读,读不够,还得读透,读透不够,还得有自己的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究竟得读多少本书才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