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篇文章
愿青春不再迷茫
今天吃午饭的时候收到学姐发来的微信,问我现在的工作待遇问题,我们自然就会聊到她最新的找工作“成果”。
学姐今天去面试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是关于网络邀约客户来校参观和了解课程的岗位,包括后期解决客户的各种问题。
据学姐说,底薪2000元/月,根据邀约售课的价格按比例提成,购买社保,无住房公积金,招聘信息上的诱人福利并不存在。
学姐的顾虑是,前期有很短一段时间是培训机构对新人的观察期,如果期间认为新人没有发展潜质,自然就让走人,没有工资。
然后是1—3个月的试用期,绝大可能是3个月。不管是前期观察还是中期试用,都有失败的可能,而学姐现在住的地方距离那家机构单程需要花费1小时,工作不稳定就不敢贸然租房。如果我也考虑好了是先找工作还是先找房,或许我已经过得很好了。
薪水低已经不在学姐的考虑范围,重点是有段时间没工作的她想尽快投入工作。毕业之后我也有过断断续续工作而又基本待业的经历,所以我能理解学姐的感受。
她说,如果想要高薪,就不会辞掉上一份工作,那时月薪五千左右,但主要是夜班费和工作时长累积出来的,于健康而言,很不划算。
而又想转行,所以愿意努力,至少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可以尝试,如果那时候还是不行,就只有安心。
最后说到靠谱的求职网站等问题,学姐说,出来工作,没有贵人相助,又是转行,好多事不懂,都在碰壁走弯路。
是啊,经验都是用经历和教训去累积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
已不再害怕别离
-01-
很小的时候,大概是襁褓时期,妈妈因为工作原因有时晚上不能回家,自然我就跟着外婆或奶奶睡觉。
长大之后听妈妈和外婆讲起,那会儿的我晚上哭闹厉害,要找妈妈。以至于后来妈妈离开,他们都得花心思哄我,骗我说不是不回家,不是要离开。
我想,有过相同经历的绝对不止我一个。
-02-
妈妈最大的爱好就是在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下打麻将,大概是小学时候,城里的茶馆还不多,妈妈只能头天下午回她从小生活的乡下和街里邻里圈上一桌,第二天早晨又坐车回城。
那会儿不知道我是出于什么心理,就是不乐意妈妈离开,要哭闹,后来经常如此,也就习惯了。
这两种离别,是迄今为止,我经历最多的,也是年少时最单纯的不愿意。
-03-
后来长大了,远方亲戚来家里玩儿几天就走,毕业之后和同学分离,工作告一段落要离开,又或是节假日回家待几天又走,甚至亲人去世。
各种形式的分别,我们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时候,不断地经历着。不管之后还会不会见面,我们都被动的接受着。
难过吗?难过。舍得吗?舍不得。愿意吗?不愿意。又如何?如何不了,只有接受。
经历的时候,请用真心,别离的时候请将曾经深埋心底,不用忘掉,放下就好。生活还在继续,我们都要往前走,来不及去伤悲。我们经历过的所有,都一定不会被辜负,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们都会发光发亮,照耀我们。
请一语中的
-01-
念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团委办公室交资料,和我对话的是当时的团委副书记,而我不知道 。
我以为我把事情说的很清楚,写的很清楚,但书记告诉我,材料应该怎么写,巴拉巴拉把我“教育”了一顿,大概是告诉我条理的重要性。
后来做学生干部,前辈们告诉我书记如何如何对人高要求,细致到表格文件的版面设计都会说个不停,批评教育人于无形,可以让你无言以对,也无颜以对。
提前了解了经常打交道的领导的风格,各方面几乎也是做足了准备,所以顺利度过了任期,还得到好评。那段经历,让我至今受益匪浅。
-02-
做待业青年的时候,看了好多国内知名的求职节目,两点收获。一是自己要有料有亮点。二是讲话言简意赅,直击重点,文字等版面材料的设计也应如此。
但当时终究太年轻,只知其表,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改进,所以这方面能力几乎没有真正得到提升。
-03-
一天,一位我很喜欢的作家在微博解答问题,让粉丝们按照他给的格式编辑问题发过去。
我以为在我看了他的所有文章和经典书籍之后不会出错了,可我的长篇疑问得到的回复是我不敢看第二遍的文字。
同样的,用他惯有的“骂人式”语气批评我讲了太多废话,自问自答,条理逻辑混乱等。
如果说学校领导的批评和求职节目的自省都不足以敲醒我,那畅销书作家直言不讳的批评我应该重视了吧!
在那之后,我有不断提醒自己,告诫自己,考虑事也好,讲话也好,等等,要有框架思维,要有条理。
不要只会站在一个角度,用狭隘的视角去看事情,应该有全局观念,有高度。
其实能做的无非就是看这方面的专业书籍,学习相关人士的可用思维逻辑,用心去思考总结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嫌麻烦的我偶尔再试一下比较著名的某某方法。
但是,这一切都是形式,说到底,前提还是要自己有料,先增加相关知识储备才是王道,其次才是形式包装。
工作中,生活中,没有人会纵容自己的不成熟和不优秀,有的只是白眼。如何做到方方面面把握节奏和恰到好处,是我们需要思考和学习的。不要说要求高,不要说太累,除非你想不招人待见。
毕竟,没有人愿意接受让人不悦的人和事,除非有对等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