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书简单粗暴的分为两类:一类是文学性的,一类是实用类的。
文学性包括,历史,小说,随笔,人文,名著,人物传记....
我喜欢看文学类的,大学看了不少。听说可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陶冶人的情操,随着时间的积累会有底蕴什么的。
不管这是不是真的,但是我是真的挺喜欢看的,看了就是爽。还有什么事情比取悦自己更舒服的呢?
文学类书我就直接看,速度很快。昨天买了一本蔡澜的【我决定活得有趣】。
昨天晚上看了两个小时,今天早上去公司在地铁看了一个小时,晚上回去在地铁上看一个小时,基本就可以搞定。
实用类的包括,提升认知,做事的方法论,看了之后要去用出去的书。
一个老铁问我,昨天晚上写的【畅所欲言】,里面只有一个观点,却用到了三本书加一篇长文,是怎样找到共性的?
我在这里推荐一种比较赞同的读书方法。李笑来管它叫,知识的融会贯通;李叫兽管它叫,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罗永浩管它叫,事前练习。
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你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或者认知方法,你马上想一下这个知识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上讲到想要把知识融汇贯通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多看,看得多了,就能融在一起了。另一种就是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李叫兽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普通人5秒就能记住的,李叫兽要学习半个小时。起码找到这个知识自己能用到的5个场景,他才罢休。
所以李叫兽不是一般人。2015百度用一亿收购了李叫兽的团队,李叫兽成为百度最年轻的副总裁,重点是他是一个90后,还在读研究生。
在罗永浩和罗振宇的【长谈】中,罗永浩说到,在做锤子手机的时候,自己看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包括管理上的,营销类的。
但是每次遇到实际的事情以后都想不起来,等事情过去之后才恍然大悟,“哎呀,解决这个问题的知识我在那本书上看到过,很可惜”。
后来罗永浩找一些年轻人专门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看到有什么好的知识就先练习。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能够记得这些知识,并运用出来。
就好像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学了一个数学公式,马上考试肯定也不会做题。对于刚学完的公式,都要马上做课本后面的练习题,以此来增强记忆。
是不是感觉很简单?
对,感觉很简单。
但,做起来,就太难啦!
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