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乡土中国》

       

读《乡土中国》_第1张图片

1.关于土气:费老写道,“远在西伯里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因为农业的固定性,才有了“土气”,所以说这个词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的农业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直到今天,我们有了钱,第一想到的是买房,安居乐业,安居为第一要义。就想把自己钉在大地上,狠接地气。像张昕宇梁红那样,卖房周游世界的,凤毛麟角。

        2.关于文盲:费老写道,“乡下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蚱蜢捉不过乡下孩子,在意义上是相同的。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的眼睛呢?”浅显易懂,辨析有力。--我家老太太就是个例证,现年80岁,虽没裹小脚,却是地道文盲,只认得自己大名,却是我家公认的双高人士,高智商高情商。早年间,村里有人家吵架闹腾了,经常被叫去拉架评理,当然需要一定的明事理权威才当得此判官,可见文盲并不愚,旧文曾有记述。

        3.关于文字:费老写道,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文字和语言,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并非唯一的工具;而且这工具本身也是有缺陷的,能传的情、能达的意是有限的。--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开宗就讲中国人所用的语言,富于暗示,不很明晰。也就是“文约义丰”,很多表达都是用直觉得到的概念。没有很好地实证,没有很好地观察,乡下有个俗语,听风即雨,以讹传讹也有之。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经理性了好多。但直到今天,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政府除了防疫控疫,还有就是把最新疫准确传递,焦虑与惶恐的杀伤力,将大于疫情。

        4.关于差序格局: 费老写道,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因为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差序社会里,推己及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为代表的儒家道德系统一直教育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一己之力,可擎天下大业。而同时代的雅典雅典人克里斯提尼于公元前510年,提出陶片放逐法,每个公民都可以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雅典公民可以在陶片上写上那些不受欢迎政治家的名字,并通过投票表决将企图威胁雅典民主制度的政治人物予以政治放逐。民主之大与格局之大,请自忖之。

        5.关于讼师与刀笔吏。费老写道,讼师改称律师,一改刀笔吏之尴尬地位,打官司改为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维持礼治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而在民法范围里,他不是分辨是非,面是在厘定权利。主张一定要从法律条文里找得到才可以。法治社会需要法治精神,也需要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很多大律师想的就是无讼!

读《乡土中国》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