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汉语拼音的60年

时光荏苒,转眼《汉语拼音方案》已经颁布60周年。“注音识字好办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普通话。”当年的歌儿已经不再传唱,而汉语拼音却历久弥新。拼音打字、查阅字典、学普通话……今天,汉语拼音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个80后,还在牙牙学语时,妈妈就开始教我“a o e ”;上了小学,酷爱读书的我借助拼音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上了大学,经过系统地学习,我对汉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校外勤工俭学时,也通过教外国小朋友从拼音开始学习汉语,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师大毕业后,我选择了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培养孩子们的基础开始,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尽力所能及之力。如此说来,我与汉语拼音已经结下了三十多年的深厚缘分。

“a像小孩把嘴张,o像公鸡喔喔叫,e像白鹅水上漂……”还记得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朗读这首歌谣时我内心的激动和成就感,汉语拼音那数不清的组合搭配以及跌宕起伏的音调从孩子们的嘴里读出,多么美妙!毕业十年年,我一直都在与汉语拼音为友,为孩子们的成长加油助力。

孩子们一天天茁壮成长,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的步伐。

心理咨询师、思维导图、亲子阅读、拆书帮里拆书,在大量阅读中,我认识了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通过他的著作,终于了解了汉语拼音的前世今生。

周先生说:“文字改革的意义很重要。解放后,上世纪五十年代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现代年轻人都学了。这个拼音方案,用字母表示‘音’,用处很大。首先,使得中国的小孩子、中国的文盲能够利用这个工具认字,走进中国的文化宝库;其次,方便外国人学习中国的文化。所以,汉语拼音一方面是从没有文化到有文化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这个桥梁看似是个小事情,但是缺少了就不方便。比如,我们中国人的名片上印着拼音,这样不懂‘方块字’的外国人也可以认得,可以叫出。我们中国从清朝末年到今天,都处于现代化改革的过程之中,现代化改革,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的改变。”

诚然,中国的“语言现代化”让如今的普通话成为了中国人共同的语言。在信息化社会,汉语拼音为中华语言文化的传承、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汉语拼音更是从“国内的文化钥匙”延伸成为“国际的文化桥梁”。

正是周先生和诸多语言学家,花了许多的时间,起草和制定了《汉语拼音方案》,实现了汉语拼音拉丁化、音素化、口语化的特点,用26个简简单单的拉丁字母,支撑起浩瀚无边的汉字世界。

今年九月,我即将重返校园,继续自己的教师之路。新学期,我的学生是一群天真活泼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将一起携手,从汉语拼音出发。

我相信,带着这些思考和收获,我们的学习之旅定会更加精彩、美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汉语拼音的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