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职场必修课的四点反思

背景:某政法大学的模拟法庭,就社会上不久前发生的一起真实案件展开激烈地辩论。案件的嫌疑人是某房地产商收养的富二代,其生父是来自河南的务工人员。案发当晚,有人听到富二代和其生父发生激烈争吵,随后生父被人在家中杀害。学生们围绕嫌疑人是否有罪展开激烈辩论,而他们的父亲作为陪审团观摩整个法庭的审判过程。休庭期间,12名陪审员被带到另一个房间展开讨论,并要求他们在一个小时内得出结论,且需要全票通过嫌疑人是否有罪。

12名陪审员均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价值观。对于结论大家普遍希望尽快敷衍了事来完成法官的结论,谁知在第一轮投票过后,有一位陪审员却认为嫌疑人无罪,不是因为有证据证明嫌疑人无罪,而是就是让人觉得会有蹊跷,希望得到大家的讨论和深究。这个理由让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奚落戏谑、有的人摇摆不定、有的则固执己见。一场关于良心和道义的鏖战便开始了……故事也就从此展开。仅仅一张桌子周围,仿佛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感受到了种种当前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


这部电影2014年在国内被翻拍,15年上映的时候并没有看过,这次是受老师的推荐看了一下,整部影片只有一个场景:一张桌子,12个人设,如同观看了一部话剧。我抱着好奇的心理看了这部电影,看得过程中不断被里面的一些思维方式和投射的社会现象而吸引。

《十二公民》:职场必修课的四点反思_第1张图片
十二公民

1. 从众心理

十二个人,十二个不同出身和职业的公民,对待事物的看法,莫过于两种,一种是人云亦云,不会去深究事件发生后的背景,逻辑,不会做深入的思考。只愿意随大流,其实这在影片一开始的首轮投票中就已经看出来端倪:大家未了解太多关于案情的细节时,已经潜移默化的将内心厌恶的那个角色押上了断头台。

《十二公民》:职场必修课的四点反思_第2张图片

再回头看看如今互联网时代里的我们,每天被微信微博的各种各样的内容充斥着,今天说这个减肥方法好,几天减肥多少;明天说另外一个方法好,否定之前的方法说是那样对身体有非常大的害处。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家不愿意多想,就会将这些自认为不错的消息到处传播分享。如何在社会舆论的狂风骤雨里保持冷静而不失理性的判断,如何在纷杂的信息中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十二公民》给了我们深深一个反思。


2. 学会倾听

开篇中主持人有提到每个人轮流阐释自己的观点,别人不能打断。但是整个流程下来,虽说是走完了,但始终会有人进行反驳,打断别人的发言。这其实很让人想起我们工作中大家开会的样子,要不领导得不得不说不停,要不就是别人说了什么观点,引发了其他人的共鸣,激发了一些想法,因此进行扩散或相互佐证。往往通过限时轮流发言的形式跑一圈,还真是较少。

当然这种会议形式有它特定的背景和目的。这种会议形式有个名词叫做“私董会”,其核心在于汇集跨行业的企业家群体智慧,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比较复杂而又现实的难题,特点在于私密性。其流程包括“提案-表决-阐述-提问-澄清-分享和建议-总结”。其实我想到和学到的是这个会议形式比较重要的一点“学会倾听”。即便别人的发言是你已经明白懂得的,但是别人的考虑角度或许会给你带来新的启发。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多倾听也是一种值得学习和修炼的技能。


3.否定思维

影片中有一段画面很是深刻:大部分人都极不耐烦的指向投“无罪”票的8号陪审,发出强烈的质问:如果你认为富二代无罪,请问你觉得谁还有嫌疑和动机杀害当事人?8号陪审的反驳是:我们现在做的是找出整个案件当中的逻辑漏洞,只要有一处证明他杀人不成立,就能说明他无罪。而不是讨论谁可能还有嫌疑。要这么讨论,那范围可就大了去了。

《十二公民》:职场必修课的四点反思_第3张图片
两种对立观点的博弈

这里的反驳就有用到否定思维:是一种以否定的方式去寻找答案的方法,它是一种思考的技巧,可以让一个人变得理性。虽说在工作当中很多时候否定思维起着较多的是副作用,但是在这种场景下,在纷杂的是是非非资讯八卦世界里,我们需要保留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促进自己的责任感。


4. 先入为主

看到最后你会发现,每个人在投票选择时投射的都有自己的影子,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人最怕的就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以及不负责任的人云亦云。太多你相信的和不信的认定的,甚至常识一样的事情,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看不到真理,堵上了耳朵。因此我们需要做的事是放下成见,抛开情绪,站在事情第三方的角度去客观看待问题。

这个感触和书哲最近分享的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是一致的。在工作过程中,不论是自我管理还是人员管理,都需要避免“先入为主”的陷阱中,客观了解真相,才能还原真相,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这部电影虽说只看了一遍,但是里面所折射出来的道理值得细细品味和深究。值得多看几遍,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推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二公民》:职场必修课的四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