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丁巳年初刊
說疫
金臺丁國瑞子良甫編輯
北京富華印刷所排印
竹園叢書之一
說疫序
聞之化學家言 單體物質 雖經千錘百鍊 而不變其性 夫所以克保其性者 以其有眞理在也 竊以吾國之醫亦然 溯醫學肇自岐軒 而仲景實集大成之聖 厥後代有傳人 各本其獨造之詣 而立説著書 蓋數千載於茲矣 但國家不加提倡 聽其自生自滅 醫藥兩學 迄今有江河日下之概 惜哉 自歐洲物質文明輸入 一般維新志士 怵於西醫之器械精巧 議論奇闢 遂唾棄國粹 一掃而空之 坐井觀天而曰天小 奚足怪也 邇來防疫之說起 前車殷鑒 不惜犧牲鉅款以補救之 苟有持異同之說者 幾遭當路之擯斥 不知醫者乃最可研究之學問也 西人創百斯度虎列拉諸名詞 譯之曰瘟疫曰霍亂 其名不同 而其病則一也 西醫歸之於細菌 中醫判之為戾氣 菌先氣後 氣先菌後 此關鍵極有價值也 閒嘗披閱前史 有宋迄明 其書瘟疫者 固數見不鮮 而治法亦因之以傳 固不若今之談虎色變者 昔年津郡大疫 街衢污穢 其可以滋生黴菌者 詎可以恆河沙喻 而沿途散佈之藥粉如許 天假之福 津邑獨倖免 防疫之力乎 抑非防疫之力乎 恐不待辯者而自明也 今丁君對於防疫問題 大抒偉論 刊諸報章 且擬印書若干部 以廣流傳 意非不善 而綜觀其字句間 仍有未盡矜平躁釋者 寄語丁君 無庸客氣為也 成敗利鈍 曆久自明 儻和田晵十郎者 執我醫藥權 登高而呼 聲加十倍 則服從彼之學說者 將羣唱醫學國粹論 不較君鼓吹之力為尤大乎 是為序
天津警察廳考取正醫士邵山張際和謹識
自序
西醫所稱之百斯篤 卽我中國所謂之瘟疫也 瘟疫一門 包括甚廣 名稱不同 見症不一 南省有稱曰掙曰瘴曰癘者 亦疫類也 昔年滿洲之疫 與夫今年綏北之疫 此皆疫癘症中最泛常普通者 在中國為數見不鮮之症候 而西醫實束手無策者也 當疫之初起也 苟能隨地治療 勿失機會 一面施以正當之隔離防範 不難隨時撲滅也 乃不此之務 而惟張大其詞 旣不許親族近接 又不許中醫施治 因西醫視為不治 卽認定為必死之症 於是不論是疫非疫 有疫無疫 拘留檢驗 如臨大敵 由此則無人不疫 卽無人不死矣 置二三十人於三四間冰冷之空屋內 輕病者與重病者同牀 無病者與有病者同居 衣食不足 益之以冷浴消毒 驚魂未定 加之以虐待恐嚇 雖無疫症 亦不敢不死 揆情度理 天下有此等隔離病室乎 反不如不隔離者 尚有一線之生路也 所以人民有不怕疫而怕防之謠 實由死於疫者少 而死於防者多也 乃當事者 卽將防死者之姓名人數以疫報 多多益善 而防疫之大功始告成 實則此疫年年有 不過因防而始顯著也 假使中醫書上所載之毒癘暴疫流行 朝發夕死者 吾恐此種防法 亦毫無濟於實際也 再以風俗習慣言 中國人民 向重孝道 人子對於其父母 送死每重於養生 今而同其子 而置其父母於死地 或父母旣死 而不使其子女葬其屍身 此等苛政慘劇 雖禽獸尚不忍見 況人類乎 所以防疫因操切而激生事變 亦不能盡怪愚民之無知也 使大人先生 偉人闊老 代小民設身處地一想 亦不能不惻然心傷 且民窮財盡 已有岌岌不可終日之勢 每一防疫 則必大借外債 多則千萬 少亦數百萬 以為不如此 卽為輕視善政也 然外人未入中國時 中國人 亦未必皆疫死也 今旣耗財而又傷命 交通商務 又受莫大之損失 當道諸鉅公 竟不預籌善後之法 則來日方長 我中國尚堪再三防疫乎 或曰 信如子言 則防疫誠為多事乎 曰 否否 疫有疫之來源 防有防之道理 但今日所行防疫政策 余實不忍曲為讚同也 夫疫 乃人人當防 亦時時當防者也 然善治疫善防疫 終不如無疫之為愈也 歐洲疫少之原因 實由其教育已普及 人民富於衛生知識 而體育健壯 故其疾病少 疫癘鮮 此非治之功 亦非防之力也 我國城鎮都會 不講清潔 家庭衛生 尤不注意 隨處皆有造疫機關 欲其無疫癘之發生也難矣 然欲使其成清潔之習慣 當自國民教育始 且當自社會教育始 但全國識字者 僅得百分之五 故無疫之希望 眞夢中之空談耳 不得已而求其次 則惟先事預防而已 然先事預防 亦空談也 何則 人民大多數不講衛生 而街衢之污穢復如故 馬路上撒石灰 小巷中傾倒穢水與便溺 以此現象 而曰預防瘟疫 豈非預製瘟疫之變名乎 以事實而論 遂成疫發現而後始防疫 疫旣發現 而始大張旗鼓以防疫 其不蹈滿洲防疫之覆轍者幾希 今為亡羊補牢之計 與其耗財擾民 激事變而搖動國本 何如順天理 近人情 作根本之解決 而為一勞永逸之計也哉 其計維何 卽防治兼施是也 見病治病 不論其菌不菌 隨起隨撲滅之 則省去許多擾累 旣不害民 又不病國 行之萬年 可無流弊 綏北防疫之說起 鄙人鑑於往年滿洲防疫時 國家與人民 損失之鉅 不禁悲感憂懼 同時併發 乃拉雜一篇 題名說疫 登於天津益世報上 嗣因臨近舊厯除歲 篇幅過長 是以該報於原稿多所刪略 今撿齊付梓 藉以就正於有道 使全國皆知染疫防疫治疫之眞正所以然 庶將來再遇此禍時 不致茫無所措也 明知對於西醫之學理心理 稍欠迎合 而揆之天理人情 自信尚無不合也 昔人云 臣罪當誅 臣志無他 吾於說疫亦然
民國七年一月 宛平丁國瑞子良自序於天津敬慎醫室
說疫目錄
第一章 探源
第二章 細菌
第三章 正名與防疫
第四章 防疫與治疫
第五章 防疫宜改良辦法
第六章 肺疫治療之研究
結論
附刊(選集治疫良方)
瘟疫經驗方
救濟時疫良方
防疫三豆飮
防疫良方
濟世良方
預防方法
萬病解毒丸
素問小金丹
斷瘟疫轉相傳染至滅門延及外人無收視者方
大青消毒湯
梔子散
潔古雄黃丸
普濟消毒丸
個人防疫法
演說
一誤豈堪再誤
第一章 探源
第二章 細菌
第三章 正名與防疫
第四章 防疫與治疫
第五章 防疫宜改良辦法
第六章 肺疫治療之研究
西醫所稱之百斯度 又名配斯特 卽中醫所謂之瘟疫也(素蓋譯要云 拉丁名疫曰丕斯惕斯 又曰百勒卡 英美又名發來克 法義德又曰丕忒 俄國又名幕卡 日本訛譯德語曰卜斯篤 皆拉丁之諧音也) 百斯度又有腺百斯度及肺百斯度等之分 又曰黑死病 因其死後尸身現黑紫色也 西洋東洋 皆認為百無一生之症 肺百斯度 近又譯為肺疫 彼東西洋之醫學家 及滿洲防疫時之千百位西醫士 皆云不治之症 愚何人斯 竟敢云研究其治法 無乃太不自量乎 殊不知世界文明進化之階級 無不由因而生 今日聲光電化之學 固為古時所無者也 今日中西醫所能治之病 古時未必能治也 後漢張仲景傷寒論序云 族人二百餘 年來已亡三分之二 而患傷寒死者 居十分之七 是漢時之傷寒為病 尚如彼其烈矣 不期二千年來之進化 中醫對於傷寒之治法 已燦然大備 儼稱絕學 使彼時卽認定為不治之症 試問今日尚有知傷寒病為何病者乎 卽以西醫論 近數十年來 豈無新發明之治療乎 今日之所能治者 或為數十年前或數百年前 不能治之病也 今日之所不能治者 又安知數十年後 不又成為普通能治之症乎 後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明此理 則勿笑吾研究肺疫治法為愚狂也
腺百斯度一症(卽瘟毒發頤 又曰核瘟) 非西醫認為百無一生之毒惡症乎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春 吾津卽患此疫 朝發夕死 鮮有過兩日者 其症之險惡 較今日之肺疫尤迅速也 病之初發 係寒熱如外感 倏時咽喉作痛 兩頤腫硬如石矣 倏時呼吸緊促 如以物扼喉矣 倏時兩目白睛現青色 而面現紫脹矣 倏時皮膚由溫而凉 兩手冰冷矣 大約一晝夜間卽不治 死後則渾身現紫黑色之疹斑 初見之時 羣醫束手 狃於白喉忌表之禁忌 明知有表症 而皆不敢用表藥 專用養陰清熱一派 又無效 畧遲半日 則咽腫藥難下矣 鄙人日夜焦思 見其藥難下嚥 死後又現紫黑斑 知此毒全在血脈 乃創一洗浴方 豋於中外實報上 頗著成效 先洗浴而後吃藥 吃藥後 得戰汗或狂汗 隨汗卽周身見斑疹 咽喉立時見輕鬆 再用清解養陰藥 十治十愈 愈後周身脫皮 此為鄙人親經閱厯者(是年救治甚眾)
(洗方錄下)芫荽(又名香菜)半斤 大蔥連鬚半斤 荊芥穗 葛根 紫荊皮 防風 各二兩 麻黃 獨活 各一兩 以上共入一布袋內 用水一大鍋熬水 傾入大盆內 用軟布蘸擦病人週身 由上半身向下用力搓擦 使其發急出汗 擦時宜避風 擦洗畢 拭乾 以軟棉被蓋之 再服藥
(服藥方) 大生地一兩二錢 元參八錢 粉丹皮四錢 蟬退五錢 銀花一兩 連翹八錢 葛根粉二錢 赤芍四錢 厚朴一錢 浙貝母六錢 南薄荷葉二錢 甘草三錢 水煎服 以蘆根四兩 熬水代茶飲 另服眞正上海雷允上六神丸十五粒(現在多偽造 不如用眞正五粒回春丹 或太乙紫金錠 研細調下) 斑疹出後 減去葛粉南薄荷葉等 再加知母乾寸冬 斑疹仍不出者 加浮萍葉 大青葉 口大渴 加生石膏 大青葉 淡竹葉 斑疹出後 大便燥結者 加川大黃 以上不過粗(畧)大概 此治愈腺百斯度之眞厯史也 後閱雍芝園先生鼠疫彙編 知光緒十六七年 廣東大疫 香港稱為鼠疫 亦此症也 而以解毒活血湯治愈之(方出醫林改錯 羅將枳壳改川朴)與余方大同小異也
今再研究肺疫之治法 其下手處 與此畧有異同 千慮一得 願海內諸同道討論而教正之 事關全國性命 幸勿等閒視之也
據滿洲防疫之統計云 肺疫初見之症 為頭暈頭痛 全身違和 惡寒 四肢倦怠疲軟 而其初發時症狀 則為胸部疼痛口渴 舌苔肥厚 呼吸促迫及咳嗽 或昏迷不能言語 其不安者 往往起坐不定 有營跪坐呼吸者 其呼吸甚短促 呼號不絕 或發譫語 顏面呈蒼白色 咳嗽加劇 卽吐血 血量之多少不定 或為純血 或痰中帶血 為暗紅黃色 或為黑褐色 其體溫上升自三十八乃至四十度 無定型 脈搏細小 至不可數 亦有洪大而速者 其數自一百二十至乃至一百四十至不等 眼球則多現赤色 本症之經過甚短 預後不良 多數於發病後 第二三日卽斃 從無過八日以上者(此根據滿洲防疫之統計) 傳染病院傳單內 所敘病狀畧同 有先發冷 繼而發熱一語(此發熱二字最關緊要 前案無之 蓋西醫不注意此等處也)
鄙人按此症 實輕於瓜瓤瘟 固非一觸卽死 尚有三日至八日之時間也 然西醫旣云百無一生 則八日一語 及預後不良一語 皆衍文也 蓋旣百無一生 何有預後不良 旣云二三日必斃 何又能待至八日 想八日後之預後不良 皆無疫之人 而被拘消毒者也 頭暈頭痛 發熱惡寒 四肢倦怠疲軟 全身違和(邪在經絡也) 此太陽經表症也
在尋常傳染病 不難一汗而愈 麻黃湯症也(桂枝不宜用) 其重點 在胸部疼痛口渴 舌苔肥厚 呼吸促迫 及咳嗽 或不咳嗽 咳亦有輕有重 (此表邪未罷 邪已入肺胃也 較兩感尤重) 以上症候 口不甚渴 舌苔黃膩或白者 以加減銀翹散和達原飮開之 使其由內向外潰 先洗浴 而後服藥 口大渴 面赤 有微汗 宜大劑麻杏石甘湯 加幸凉疏達藥(必須口渴脈浮洪大數者 若初起脈微小 是邪伏脈檣也 仍以達原三消為合法) 仍是先洗後服藥 待邪欲外潰 必發狂汗戰汗(說詳增補瘟疫論 必出斑疹而愈 絕無內陷之險症矣 此症在此際治之得法 十人可救六七人也) 至後則精神不安 或昏迷不能言語 其不安者 往往起坐不定 有營跪坐呼吸者 呼吸甚短 呼號不絕 或發譫語(肺胃已為邪據 邪熱炎上 腦昏而神明已亂 至此已九死一生矣) 仍用前搓洗法 洗畢 用刮痧法 刮其前胸後背 由上而下 再刮兩肘 兩腿後 刮用細晚邊蘸雞卵清 或青銅老錢蘸香油 或用粗頭繩蘸燒酒皆可 或用燒酒拍其兩肘及兩腿後大筋 俱以見紫泡為效 或剌少商穴 但能身轉微溫 卽服藥後 加減犀角地黃湯 合桃仁承氣湯 用黃土水熬藥 另研太乙紫金錠一大塊服之 顏面呈蒼色 咳嗽加劇 卽吐血 或痰中帶血 目球現赤色(此症初起一二日 目或赤 不必待臨危也) 至此則眞可謂百無一生矣 蓋面色蒼白 神離氣敗 勉用前法(卽擦洗 再服犀角地黃湯 重加生甘草 外送紫金錠 或清宮湯合清營湯 送安宮牛黃丸 或御製避瘟丹 死中求活 以盡人事而已)
解毒活血湯(鼠疫抉微之驗方) 連翹三錢 柴胡二錢 葛根二錢 生地五錢 當歸錢半 赤芍三錢 桃仁八錢 去皮尖打碎 紅花五錢 川樸一錢 甘草二錢
麻杏石甘湯方(出仲景傷寒論 分兩酌改) 麻黃二錢 杏仁三錢 生甘草三錢 生石膏軋細八錢
加減銀翹散方 銀花一兩 連翹一兩 荊芥穗三錢 杏仁二錢 厚朴一錢 桑葉四錢 杭菊花三錢 生甘草二錢
加減達原飮方(方見增補瘟疫論) 檳榔二錢 厚朴二錢 草果仁一錢 知母三錢 杭芍三錢 酒芩二錢 甘草二錢(三消飮 照達原飮 加川大黃 葛根 羌活 柴胡)
加減犀角地黃湯 大生地一兩五錢 杭白芍一兩 粉丹皮四錢 眞犀角一錢五分 磨汁佳 黃土熬水 加生甘草三錢 酒炒川黃連一錢 亦可
加減桃仁承氣湯 桃仁五錢 川大黃四錢 甘草三錢(以上二方 用之於肺疫末期則可 初起忌服)
清宮湯方(出溫病條辨) 元參六錢 蓮子心錢五 竹葉捲心三錢 連翹四錢 犀角磨沖二錢 乾麥冬六錢
清營湯方(同上) 大生地一兩 犀角二錢 元參 乾寸冬 銀花 連翹 各六錢 丹參四錢 竹葉心 川連 各二錢
安宮牛黃丸 太乙紫金錠 萬病囘春丹(各大藥店 皆有現成者)
以上各方法 皆為研究治療肺疫者而擬 以備海內諸同志 共相討論 肺疫雖重於傷寒溫熱 然其內熱 為外寒所束 乃一定之理也 故初起宜遵吳氏外潰法 酌加清肺藥 口不甚渴 石膏須慎重 防其內閉也 旣渴 則氣分已大熱 而生地麥冬犀角等 尤須少遲 待其舌絳唇焦目赤 則營分藥必須重用 仍須佐以開結宣滯 如川朴鬱金之類 皆宜酌加 但避升提耳(故前銀翹散方 將桔梗刪去也 若舌苔黃厚而潤 則三黃解毒等法 亦對症藥也 無論日期淺深 總以佐以眞六神丸或太乙紫金錠及囘春丹避瘟丹等 因內多殺菌藥也 黑奴丸 升麻鱉甲煎 亦可備用 此治法之大要也
至於外擦洗法及刮痧法 最關重要 但便毒隨血散 斑疹痧等隨汗出 自不致內陷 而有吐血之險候也 不吐血 必可活 於何得之 於其死後身現黑紫色知之也
哈爾濱與綏北薩拉齊迤北 皆在北緯四十五度之間 地近寒帶 氣候相差有限 肉食者眾 且多炙烤 擁裘圍爐 俗尚嗜酒 積熱醞釀 此內因也 天寒地燥 秋冬缺雪 氣候為變 此外因也 且兩地之疫 皆發於冬春初 其為內熱被外寒所閉可知 臨症者 當於此等處注意 自得其法矣 且兩二月間 卽舌苔肥厚 其胃實可想 秉厚而食重 非加宣導不可 故厚朴檳榔大黃等 為必用之藥也
今再畧紀醫案數則於下 壬子正月十五日早 內子率同子女等 避亂於本埠法租界某友人家 越三日 內人患時疫 懊憹不安 面赤面喘 胸間偪悶 呼吸緊促 坐臥不定 發熱惡寒 指梢冰冷 脈數而疾促 余乃以大劑麻杏石甘湯 重加銀翹蘆根蟬退桅䜴等 外用刮搓法 一服 大汗淋漓 遍身斑疹 皮膚全成赤色矣 又服養陰清解數劑痊 此非西醫所指之肺百斯度乎
隆昌洋行劉品卿先生 余之至友也 其公子年十五六 於丁巳七八月間患溼溫 旋愈 十月初 某日晨 忽接余往 見公子面赤微浮腫 咳嗽痰中帶血 鼻中流血少許 口角間亦畧有出血 胸悶咽痛 狀熱微惡寒 脈浮數而弦疾 皮膚乾澀無汗 乃以大劑銀翹元參蘆根蟬退 少加葛粉荊芥穗 外送眞六神丸 並囑以服藥得汗後 下午照原方再加大生地一兩 乾寸冬八錢 酒芩三錢 再服一劑 次日 果見周身疹已成片 熱勢頓減 咽痛亦輕 乃於原方中 減去葛荊 加入竹葉石膏湯 又清數劑 末以養陰清熱 少佐苦寒清胃愈 設使西醫遇此 不知又指稱何病矣
餘如北門外公勝號顏料莊王姓 鍋店街永信號顏料莊李姓 蔚生和張耀奎先生之長公子(住板橋胡同南口內) 南門西九如里內張姓 堿台子路西某洋行劉姓 同合樓後趙姓 廣幫曾君之公子 其症皆類於以上二症 而皆以活法治愈者 此皆近年事 其他不暇紀矣
近來綏張一帶 疫病盛行 此症中國向有方書 言之詳矣 西醫名曰百斯毒 又名鼠疫 其實乃溫毒流行中之一種癘氣 兵災與水旱之後 每每發生此疫 其中人也必由口鼻吸入 分布三焦 非停滯裏症 亦非感冒表邪 如發散消導卽犯劫津之戒 治法與傷寒六經不同 鄙人於清末東省防疫時 曾經厯是症 治愈不計其數 當時長官偏重西醫 均不注意 茲特擬清揚理上 倣古大人製小用之意 為防患未然之計 幸無以淺近而忽之 西瓜 翠衣二兩 連翹二兩 人中黃一兩 元參二兩 九節菖蒲一兩 牛蒡子一兩 生地三兩 鬱金一兩 漂青黛一兩 銀花四兩 如症已重加犀角五錢
石藥除銀花四兩外 各為細末 將銀花熬汁為丸 如桐子大 用青菓四枚煎湯送服四錢 未病者可以防禦 已病者卽能解化 病重者日服兩次
隨緣子主人謹送
此件係芸生舍弟 在龍江由友人處得來 藉廣流傳 敢祈選登 以公諸世
劉寶廉謹上
瑞按此方 已登天津社會教育星期報 第一百三十二號 此方較鄙人前擬之方 尤覺妥善 今畧為變通 如預防時疫則服丸 而丸藥之配法 莫若將生地熬汁 將銀花軋面 因生地若軋面為丸 必經火烤 烤焦則力減矣 以之熬汁 則粘液不焦 銀花芳香 正可軋面 若入湯劑 亦不可久熬 此預防時服丸藥之變通法也 若以此方治已患時疫之人 則丸藥力小 不如照原方分兩四分之一為湯劑 病重者 分兩仍可酌加 效驗必著
結論
防疫 善政也 辦理若不得法 擾民而已 於防何有 治疫者 仍不廢防也 治之得法 死中求生也 亦醫學進化之當然也 若仍有疑細菌為無敵之毒物 而中藥為不可恃者 謹錄日本名醫和田啓十郎先生之言論數則於後 以告世之關心疫患者
中醫非陳腐之學
世人恆言中醫為陳腐之學 以予所觀 中醫之起源 旣二千有餘年 自其年代論之 誠為陳腐之學 以其所說 比之於現今盛行之西醫 則有見其嶄新 而未見其為陳腐者
中醫以原因療法為主
或曰(西醫專重原因療法 唯原因不明者 乃用對症療法 中醫只有對症療法 無原因療法) 不知西洋醫學之物質的進步 就物質的原因醫學言之 雖有長足之進步 而就治療醫學言之 實無許多之發達 竊恐西洋有原因療法之實際者 無數疾病中 未識有一二否也
以余觀之 西洋治法 專重病原菌之撲滅 以閉塞病毒為主 故其所謂特效藥 在消滅病原 若無細菌發現 卽謂治術已畢 不顧體力之盛衰如何 彼熱病者 病愈後 仍顏面蒼白 精神恍惚 羸瘠衰弱等者 卽此故也 中醫治病 專在抗毒力之旺盛(抗毒力 卽抵抗病毒之力) 以求消去病毒 故為對症療法 抗毒力不足之原因 為身體中一種非生理的現象 卽因潛伏病(西醫謂素因) 生成內生毒 為犯病之起因 而潛伏病之發生 非各人俱同 故不能以特效藥為一定之治法
欲抗毒力旺盛 必內生毒消滅而後可 欲內生毒消滅 必體力充足而後可 由此以觀 西醫雖自稱原因療法 其實就化學的顯微鏡的所見 施對症之治法 仍不過為對症療法 而中醫雖被人謾罵專用對症療法 其實滅各人之素因 使病毒不能復入 仍為眞正原因療法 兩相衡量 中西醫之孰上孰下 不待智者可決矣
德國二大醫意見之衝突
德醫古弗氏 謂霍亂菌係霍亂之病原體 若吞下之 必發霍亂 時名醫古甫爾氏反對之 謂嚥下此菌之後 若無諸種非衛生的誘因 則未必罹該病 恐無人服其說 乃自取霍亂菌之純粹培養者嚥下之 果也僅起下痢 無霍亂症 是為近時最有名之一大事蹟 可與余輩所主張之疾病必發於內生毒者 互相發明者也
亞利規聖及利欽
近時之說曰 動物體細胞中 常有對抗黴菌之抗毒素 名亞利規聖Alexine者 此亞利規聖未被毒素中和時 縱有細菌侵入 不能生長發育 然細菌為自己生育之故 常產出利欽之物 以中和亞利規聖 謀自家之生活繁殖 故達此目的者 歸細菌之勝利 細菌繁盛不達此目的者 為細胞之勝利 細菌死滅 要言之 卽細胞強盛 則細菌亡 細菌強盛 則細胞亡 兩者不並立耳 而細菌產生之利欽 鞏固繁殖地之外 更產生篤規聖毒物 侵害動物體 發全身症狀 抵抗利欽之物質 名阿跌利欽 抵抗篤規聖之質 名阿跌規聖
從上之關係觀之 可知預防細菌病 以身體強壯 催進亞利規聖之製造作用為上策 能如是 則抵抗黴菌之力加增 不患黴菌之生活繁殖矣 次則使身體內多造阿跌利欽(或從外部注入) 以奪其利欽 再次則注入阿跌篤規聖 以消滅其篤規聖 此三策中得施其一策 則黴菌產出之毒力 歸於無效 不發病症 現今之血清療法 卽注入普通阿跌篤規聖 以消滅篤規聖之法也
中醫各種配方 恰與此原理相合 不但為注入阿跌篤規聖之治法 兼能奪利欽增加阿跌利欽 更以催進Alexine產出作用為根本 是亦西醫遜於中法之証也
中醫傳染病藥
治腸窒扶斯用承氣劑 治瘧疾用麻黃柴胡劑 治赤痢用黃連白頭翁劑 皆非殺菌藥而能治傳染病者 何也 蓋中劑雖無殺菌之力 然能奪利欽 增加阿跌利欽 更進而產出亞利規聖 以為根本的治法故也
黴菌不足恐
世之以衛生為口實者 動曰黴菌可恐 黴菌為諸病之誘因 固當注意之 然為恐黴菌 而飲食不敢進 作事不敢為 使人為萎柔無生氣之動物 則非余之所敢贊成也
夫人身但求抗毒質(卽Alexine)產出之盛 不患黴菌之侵入 抗毒質產出盛 則口鼻中雖有黴菌侵入 決不能為吾人健康之害 現今傳染病預防法 用殺菌藥消毒藥 已極完備 杜絕一切黴菌侵入之徑路 已極萬全 然不能用內服藥掃除體內鬱毒 旺盛生活之機 使黴菌雖侵入而不得逞其毒力 為可惜也
閱者於以上諸說 請三復之 則感疫防疫治疫之眞理 自不難了解矣
說疫終
附刊(選集治疫良方)
瘟疫經驗方
一名升降散 出瘟病條辨 如其人發熱不惡寒 頭暈身痛 口乾渴 或咽痛躁煩 乾咳嗽帶血 脈洪大者 卽可服之 眞殭蠶一錢 蟬退五分 廣姜黃三分 川軍二錢 共面 用蜂蜜一兩 凉黃酒二兩調服 如十歲以下 及病輕者 引藥減半 酌量服之 如診脈浮緊 見症發熱惡寒 頭痛項強 肢節痠痛 或咳嗽帶血 則又係內熱外感之候 則又當臨時按證按脈 加減清解之品 無不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