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为什么感到焦虑

记得大四的时候,发现学校的一堵墙上贴着这样一段话“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当时就是觉得这句话字句自洽,挺值得琢磨的,但当时没仔细往深了想,更不用说如何实践在自己身上。 后来才知道,这句话是引自哈佛首位女校长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在08级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那个演讲推荐大家都去看看,看过的可以再多看看。 她的观点我大概概括一下:

 一是核心观点,你们之所以会焦虑,是因为你们不想只是做到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且还想过得有意义。但你们又不知道这两个目标如何才能同时达到,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既想活得有意义,又想活得成功,你们知道你们所受的教育,让你们不只是为自己的舒适和满足而活,而且还要为你们周围的人而活,你们在思索什么样的成功不仅能带来金钱和名望,还能带来幸福。

 二是对策,就是要关注你的生活,思考怎样才能把它过好,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要随时准备接受改变。所以最重要的是,去尝试去努力,要获得自己的答案,先到你想要去的地方,再去你该去的地方。

 所以,看完这篇演讲,我仔细想了一下,我们年轻人的问题是什么:

 一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各方面环境造就的问题,普遍的环境都是不鼓励个体发展个性,导致大家对各方面尝试了解不足,因此对自己的潜力认识不足,开发不够。因此最后形成的人生就是:顺水推舟借坡下驴,没有做过什么真正的选择,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适合做什么,所以不管念了什么书毕业了,首先的选择都是考公务员,正是因为不知道想要什么,所以就会选择多数人会选择的工作,或者是父母认为好的工作,或者是虚化为所谓的成功(比别人成功),成功又被简化为有钱(比别人有钱)。

二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有勇气做出选择。因为种种原因,个人觉悟得太晚,当然实际上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都不算晚,但毕竟越晚,做选择的代价就会越大,再加上被父母被社会观念束缚,即使认识到自己的喜欢,也往往会因为不够勇敢,受制于更现实的理由,或者迷惑于现实中短暂的温柔乡,逐渐无力再转身投奔喜欢的,于是意义只能靠从所处的现实里寻找,到最后,只能照自己所活的去想,靠不断的说服自己牢放弃自己。

 三是做出了选择却没有毅力坚定自己的选择,已经做出了选择,由于一时看不到天明,就有些懊悔,在商业社会的急功近利面前,还是不够坚定,常常会怀疑自己,乃至到最后无法正确对待与选择所对应的代价,最后只能在连绵的懊悔中前行,时而沉溺于生活中的安乐与小确幸,或者时而消耗于自身的小忧伤。 所以,就是这样,我们与我们想要的生活渐行渐远,我们才永远无法照我们想要的去活。 不要这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应该为什么感到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