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创立,平凡人执行的宏伟规划
——漫谈“成功学”风行且经久不息的现象
“效率”跟“成功学”(这里的成功学指的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所谓“成功学”)形成直接联系,人们慵懒于自己实践去探索道路,从一个有经验的人那里那一张地图确实更容易。这当然不是在讽刺成功人士“成功学”的急功近利,但是对于他们的成功经验我还是觉得应该有保留态度的。我喜欢这样一个来自网络的小比喻来说明成功学:三位同学阿乙、阿丙、阿丁苦于一直单身,则向校花的男朋友阿甲寻求经验和技巧。阿甲根据自己的成功经验答曰:1)注意自己的形象;2)有一突出的体育特长;3)在女生面前展现自己的幽默感;4)不要小气,对女孩子要大方;5)...... 做到以上几点,其实追女孩子很简单。阿乙、阿丙、阿丁随即照做,但不见成效,殊不知校花当初爱上阿甲,是因为阿甲那天淋雨后性感的模样让校花欲罢不能。
正如我的题目所说,我认为成功学是由所谓的“天才”也就是成功者建立,由平凡的,渴望成功的大众执行的一种行为,这也就是“天才创立,平凡人执行的宏伟规划”了。这样会让一部分认为我是在划分人,但是成功人士并不是有什么天才的头脑,他们所拥有的是各自不同且独树一帜的个人魅力,他们的成功有时是个必然现象。所以对于成功人士的“成功学”,我觉得是要这么去看的:
首先是相信。很多人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对于成功人士的观点深信不疑,要么就是不屑一顾。很明确的,这都是极端的,我们应该相信成功者的言论,但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见解才对。
其次,成功学虽有正面作用(比如能给你信心等),但他的负作用也挺大的。迷恋成功学或热衷于听成功人士演讲革命史的人会误认为遵从他们的指点,能快速成功。但事实上你未必会成功,且就算有可能成功,也会比你那被成功学弄得浮躁的心所想象中漫长许多。
最后同样是来自网络的一段关于“成功学”的见解:
理性的说,我反对过度迷恋成功学,不代表就没有必要向成功的人士学习。我从不刻意去崇拜或信仰各种成功经验之谈,那些成功的结果都是属于那个阿甲的校花。但我很愿意学习和观察的是那些成功人士们在成功之前的各种失败经历和原因。不管是从我父母的创业历程,亲戚的经商故事,还是知名人士的企业家回忆录中,我热衷于听他们讲述那些曾经失败的故事,那些故事让我在追求自己的校花时,知道那些事情是会有不良后果的。
路还是是要自己探的,那样的路才是踏踏实实的适合自己的“成功学”。
导演任性自嗨的浪漫
——谈意大利电影《YOUTH》
本周的电影主题原本是“残酷青春”,但是在第一次遭受外文影片译名误导后,这周的电影主题起码已经成功的偏离了“残酷青春”的旋律。虽然略微有些偏题,但是我承认,这部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迪诺指导的电影已经满足了我的艺术审美需求(包括影片里的一些限制级的镜头)。看完电影会让我把黑泽明的《梦》和这部《youth》相连接起来,特别是《youth》中出演导演的哈威.凯特尔在山坡上见到自己所指导的每一位女性角色一起出现时,不禁让我想起《梦》中被砍伐殆尽的桃树仙人们的共舞,这种场面我总是无法免疫。
但是不得不说,索伦迪诺的这部作品很大意义上是一种任性的自嗨。很多时候,很多导演,都在以讲好一个故事作为创作的基本,《YOUTH》也致力于讲述一个故事,当然在手法上是极为舒缓的处理。导演在讲故事的方面下了功夫,但是可能是他想表现的情感确实喧宾夺主了,很多可以发掘的故事点被一笔带过没有解释,这也是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杂乱的原因。
这部片子很吸引我个人的地方有这么几点:音乐家,电影工作者,田园,雌性荷尔蒙。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在浪漫气息绝不会输给法国的意大利,艺术家更是一种看似平常的职业,而两位年纪很大的艺术家们,在度假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于过往无尽的回味,才是这部电影最想让观众看到的。
我喜欢电影中哈威.凯特尔在为演员分享人生时那番花,这也许是电影的主题,我也把这句话作为我文章的结尾:
米 可 (扶着望远镜)过来看,看到远处的山峰了吗?
演 员 (透过望远镜一端)没错,看起来非常近。
米 可 当你年轻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切都看起来非常近。那是未来。
【米可把望眼镜的另一端让给演员看
米 可 转过来看。这就是当你老了以后所看到的情景,一切看上去都那么遥远,那就是过去。
关于小说《甜酸》改编电影的制片文案
一.选材原因
1.小说原作者,饶雪漫。电影《左耳》的编剧,校园青春网剧《小妖的金色城堡》的编剧,青春电影《沙漏》的编剧。中国当代女作家,以青春校园题材小说见长。
2.改变作品《甜酸》。《甜酸》讲述的是在校园中两个性格迥异女生之间的故事。所以我们的题材是青春校园爱情类电影。
3.吸引固定粉丝。除了演员粉丝外,小说粉丝和作家粉丝都是我们电影的受众观众。
二.拍摄种类
120分钟院线电影
三.票房预期
3.37亿~5亿
四.改编程度
提取重点,在基本保证原作的情况下,进行影视故事的改编。
五.表导阵容
主要演员阵容:吴亦凡,陈意涵等
导演: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