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临,有的幼儿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小班和中班的孩子到园率很高,唯独大班的孩子明显减少。背后的原因是这一部分学生都已经退学,并且在下学期即将进入学前班学习。
据了解,幼儿园退园现象集中在中班升大班和大班下学期开学的时候,这两个时间点流失的孩子数量都比较明显。
关于上小学,家长总觉得不上学前班,孩子上学就会跟不上。那么,不给孩子上学前班,真的就没有办法让孩子顺利上小学吗?真是真的吗?学前班到底对孩子有没有好处?今天就让幼儿园里专业的老师为大家还原一个真相吧~
家长为什么会选择给孩子上学前班?
不少家长让孩子退出幼儿园大班,主动选择去学前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
1、“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童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好多家长在“一切为了孩子好”的目标的驱动下,进一步误解了“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忽略了对幼儿心智与能力的养成,同时希望让孩子提前进行知识储备,避免一进入小学就输在起跑线上。
但由于幼儿园大多禁止“小学化”,所以纷纷带着孩子退学,进入学前班学习。
2、孩子年龄不够,希望在学前班过渡
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是截至入学这一年的8月31日,孩子年满6周岁。9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不符合条件了,要到下一年上学。许多家长出于家里没人带孩子,老人带孩子不放心,只能将孩子送到学前班过渡。
为什么不建议孩子提前上学前班?
作为一名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我为什么不建议孩子上学前班呢?原因有以下4点:
1、孩子生理和心理都没做好准备
学龄前孩子大脑和身体发育不完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我控制力差,让孩子坐下来静静学习对其生理来说也是种压迫。
幼儿园的时光是很短暂的,只有三年,如果你剥夺了孩子童年时光,孩子会有缺失感,在童年的时光不能完全释放孩子的天性,也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家长们尽量给孩子一个完整快乐的童年。
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便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接受良好教育而劳心劳力。实际上,除非孩子的天赋特别高,学习习惯特别好,否则“抢先教育”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背上沉重的负荷。
2、重复性学期容易让孩子失去兴趣
提前把小学知识填给孩子,孩子做不好甚至会遭到家长的责骂,未来孩子厌学便成了必然。
家长们其实没有必要过多进行知识的提前准备,到了小学孩子按部就班的走对孩子更有利。孩子过早接触一二年级的课属于拔苗助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对这些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如果你提前学过了孩子在小学里再重新学习一遍,会导致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的衔接
很多学前班打着幼小衔接的牌子忽悠家长掏出高额报名费,作为家长你需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对孩子好,“幼小衔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衔接”的是一些心理问题,衔接的是孩子能否接受小学的学习方式,然而知识的衔接考虑太重了,知识肯定也要占一部分,但是不是一个绝对的部分。现在的家长们把知识看的太重了,把其他的都忽略了。
4、健康的人格与良好的习惯需要完整的幼儿园生活
学龄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敏感期,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家庭里众人宠爱的小宝贝,无形中的溺爱会阻碍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而一旦错过这个时期的正确引导与教育,造成的伤害无法避免。
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的主要因素并非知识储备,而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只要秉持探究问题的好奇心,才会获得学习的动力,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就在幼儿园时期里,这也是学前教育的重点所在。
而这一切的养成都需要孩子经历完整的小班中班到大班的生活学习体验,需要一个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验。
家长做到这些更重要
比起送孩子去学前班,下面这些事情才是家长在孩子入学前该做的事情:
1.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特定的家庭环境中,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学习熏陶容易使孩子产生求知欲。比如,喜欢阅读的家长,每天书不离手,孩子自然对书本产生兴趣。反之,如果家长在家里不是打游戏就是刷朋友圈,孩子只会对电脑和手机感兴趣。
2.用提问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比起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让孩子独立思考才更重要。给孩子充足的研究时间和学习条件,允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吸收学习内容。坚持这种方式,慢慢地家长会发现,学习对孩子来说一点儿也不难。
3.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感兴趣的活动会异常专注,对不喜欢的活动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只要稍加注意就能洞察孩子的心思,倾听孩子对某事的不同看法,鼓励孩子探索。
4.多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
孩子的日常生活除了吃饭、睡觉,主要活动是玩游戏,家长不能忽视游戏的重要性。经常带孩子去户外、大自然中进行游戏,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带孩子参观博物馆、科技馆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