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1张图片

《哪吒》工业化模式的制作流程,不仅仅是单片胜利,也可能会开启国漫的工业化路程。

文/杨小没

6天近13亿。


这对于一部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曾经被视为“国漫之光”的《大圣归来》在2015年创作出9.56亿的票房神话,而这一天花板终于在4年后被《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轻松打破。


无论从内容还是票房成绩上来说,《大圣归来》都是国漫的里程碑,它开启了资本扶持国漫的道路。然而在票房成绩忽然达到一个极端值后,国漫却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迷茫期,票房成绩一直达不到与《大圣归来》持平的理想状态,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国漫的“自由成长”造成了票房体量的缩水。


对于行业来说,这种票房表现的“不理想”根本原因在于国漫的制作周期较长,而国漫作为市场的一种“新类型”则与快速迭代的观众需求无法完整匹配。


以至于原本渴望打破圈层实现“合家欢”的国漫变成了市场的小众类型,而这种蔓延状态在《哪吒》的身上发生了反转。按照工业化模式制作,也成为了国漫的一致需求。


如今,《哪吒》的票房突围,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将国漫带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开启国漫工业化制作流程。


1

为什么国漫需要工业化?

工业化在保障什么?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2张图片

对于好莱坞而言,工业化是保障电影制作的基础,保障电影平稳顺利的完成。这两年,随着好莱坞系列化的延长,工业化制作流程显然摆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但内地不同,内地电影市场的扩盘某种程度上归功于互联网快速吸引受众“入场”。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导致了之后几年市场和观众面临的“双向成长”。


与此同时,中国动画发展和美日有着明显的不同。《大圣归来》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需要通过大银幕的形式完成生长。


但电影市场高度互联网化的市场特征,其实打破了动画本身的“慢成长”。双向互动的快速转化,其实给予了动画极高的制作要求。


但很显然,一部《大圣归来》成为了爆款的代表之后,在以“快速”、“爆款”的市场氛围里,国漫的发展并不及预期,这就造成了后期大量国漫票房体量缩水的原因。


由于对内容制作缺少统一的把控,国漫电影在资本投入上走了不少弯路,轻易地将“高成本”与“高质量”画上等号,导致国漫电影在很长时间里呈现出“重特效,轻内容”的特点。某种程度上,因为忽视内容提高了电影票房的风险,使得成本与票房的不对等,最终形成市场的不断失利。


过高的起点和过低的发展曲线,让国漫在2019年之前面临着非常危险的发展态势。而能够改变国漫发展趋势的,只能尽可能回到“原点”,通过工业化来保障内容质量。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3张图片

除了票房上的极不稳定,单片的内容质量问题也较为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范式做出保障,大部分国漫电影处于失控状态,其内容表现较强的个人特色。


受众上的“小众化”某种程度上对于新兴崛起的市场形成了伤害。在这种不利局面下,彩条屋对于《哪吒》本身的需求,已经超脱出了内容制作的需求,而是一次国漫工业化制作流程的尝试。


由于初具工业化特点,《哪吒》从剧本创作到特效制作的流程规范不仅实现了对内容的保障,更在把握制片成本、降低票房风险上表现出利好。借由模式化的生产方式输出符合观众预期的作品,《哪吒》最终成为国漫电影的票房新高峰。


2

碾压式“降世”,受众为何如此饥渴?


泾渭分明。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4张图片

《大圣归来》之后,成人向动画逐渐走向了“曲高和寡”的状态。大多国漫电影为了摆脱“内容低劣”的刻板印象,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舍弃儿童及家庭式观影人群,在受众上表现出了与低幼动画泾渭分明的特点。


而《哪吒》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则更多是借合家欢概念将受众引向“大众化”圈层,在成人动画群体基础上,弥补了“小众”劣势。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哪吒》对低年龄层受众具有一定吸引力:受众年龄占比中19岁以下群体达到18.6%,而《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大护法》则都在10%以下。


除此之外,《哪吒》还成为三、四线城市受众占比较高的国漫电影。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哪吒》一、二线城市受众的占比优势不明显,而三、四线观影人群占比却均排名国漫电影前列。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5张图片

《哪吒》对于低年龄人群以及三、四线小镇青年的拓展能力直接作用在了票房的优势上。其票房成功实际上说明全年龄向动画电影拥有一个庞大的潜在用户群体,大众仍然对于动画优质内核存在爆裂式饥渴。但对于动画电影来说,只有打破过于“成人化”的圈层桎梏,才能真正开拓国漫的受众广度。


通过工业化流程,使电影内容精准对标“合家欢”,是《哪吒》取得受众优势的根本原因。通过不断的剧本磨合,《哪吒》将当下时代精神与传统故事有机融合在了一起,这为动画如何靠向合家欢,开拓潜在受众市场提供了内容范式。


而在《哪吒》受众饥渴票房大涨的背面,则是国漫电影走向工业化并具备商业电影元素之后,对受众的持久吸引力。彩条屋CEO易巧表示《哪吒》的崛起可以让中国动画走向第二个阶段,换句话说,中国不仅可以做好的动画,也可以培养出国内观众对于动画电影的固定观影习惯。


如今《哪吒》正在通过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将国漫电影推入这个“第二阶段”。


3

《哪吒》的“胜利”亦是国漫的“开始”


哪吒战胜了大圣,而国漫的挑战刚刚开始。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6张图片

《哪吒》直接带动了国漫票房体量的提升,也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但对于本来就处于高起点的国漫行业,受众观影狂潮的爆发也意味着国漫对工业化的需求在增高。


对于当前的中国电影来说,工业化往往更体现在从“小作坊”到“大工厂”的转变,而《哪吒》说明了“大量团队参与”在一部高工业化的动画作品中出现,才是国漫工业化的开始。


据饺子导演透露,在电影筹备期间共有100多家公司超过1600人参与到《哪吒》的制作中来。由于中国动画还没有达到好莱坞动画工艺的极度娴熟,饺子将整部电影拆分成更多碎片化的内容,再对接不同的制作公司,用“你擅长做火就做火,你擅长做雾就做雾”的方式最终保证了《哪吒》全片近1500个特效镜头顺利完成。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7张图片

参与特效制作的红鲤动画CEO戈弋表示《哪吒》虽然仍与好莱坞代表性的六大制片厂有一定的距离,但从其全片特效来看,跻身国际水准已经不是虚夸。


由于动画工艺的娴熟,好莱坞动画的流水线特征更多体现在内容的衔接性上。而彩条屋也企图通过不同的IP互动,将旗下的动画电影串联成章,而非独立的个体单片。


《哪吒》上映期间,其官微一直与大圣系列保持良好互动,向受众传递了“国漫薪火相传”的情怀。此外有消息称在彩条屋“神话三部曲”的后续之作《姜子牙》中,也会出现哪吒的身影。这种IP互动已经呈现出迭代优势,而非单片相加如此简单。


《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_第8张图片


其实回头看,《哪吒》依然在内容上表现出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但这种不完美正是源于《哪吒》是一个工业化产物。易巧曾提到《哪吒》是彩条屋第一部采用标准化流程,从剧本创作、分镜、设计草稿(layout)后期制作等流程化操作得出的成果。那么当技术和人才到位之后,才能产出下一部《哪吒》。


动画电影的制作周期长问题,在考验资本的同时,也常常因为长期缺席院线对受众观影产生阻碍。对行业来说,理想化的发展轨道应该是“每年有5到6部优质国漫电影在不同档期上线”,如果国漫工业化能成功启程,那么这种理想则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现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吒》式胜利背后,国漫的工业化会启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