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一下10个小时未进食水的胃,再接再厉!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是立春的第二天,武汉的春来得更早一些,温度一下子升上来了,坐在回驻地的车里,阳光照在身上,心里也暖洋洋的,一年之际在于春,这场战役也到了关键时刻。
好久都没这样看看天空,今天天色很蓝。羡慕目前大多数人的生活,在家里,陪年迈的父母聊聊天,陪可爱的孩子做游戏,把以前工作中遇到的临床问题好好总结总结,再或者认认真真修改一下今年的国自然标书。
在离京千里之外的武汉,我已经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到隔离病房上班,换防护服,查房,收病人,改医嘱,写病例,6个小时就这样过去。穿脱防护服已是小事一桩,感染防控的理念已深入工作和生活,有些护士姐妹已经开始用敷料来预防鼻梁上的压疮,大家都在默默地适应目前的生活,我们都很充实。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要去吃饭了,安慰一下这10个小时未进食水的胃,再接再厉!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急诊科医生王军红
每一位医务人员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2月5日,武汉,晴
今天和同济医院内分泌科的护士长在隔离病房相见了。几年前我们曾在糖尿病护理年会的学术交流活动中有所交集,没想到我们的重逢竟是在这里。我们都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帽子,只能透过护目镜,传递对彼此的牵挂。
看着墙上的排班单,她指着一个个名字对我说:这是我们的护士,特别能干的一个丫头。这是我曾经带过的一个护士。你们真好,来帮助我们。
我回:同济的老师们最辛苦。
我问:咱们内分泌科的护士都好吗?
她说:现在无论年龄,除了身体不好的,都在医院门诊、感染病房等需要的岗位上工作。有个新娘子推迟了婚礼,还有个哺乳期的妈妈给小宝宝断了奶,重返工作岗位。
说着说着,她的眼眶慢慢湿润了,我有些不忍心看她的眼,赶紧把目光转向了远处。说了几句话后,她回病房继续工作,我回到休息室。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看着一个个正在换隔离服的年轻面庞,11天了,在武汉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我没忍住第一次流眼泪了,还好戴着大大的帽子,否则一定会被“围观”。
在这里的每一位医务人员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疫情之下,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为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能做的就是扛起它。
北京又下雪了,让我们一起静待春暖花开。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内分泌科护士长张文慧
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
2月6日 武汉 小雨
昨天还是艳阳高照,今天就是小雨淅淅、春雨沙沙,这是万物复苏的景象,仿佛预示着我们即将战胜这场疫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此时,我想到了姝姐——北医三院急诊科李姝医生,那个像春雨一样温润着妹妹们心灵的大姐姐,细心呵护治疗患者的好医生。
姝姐是北医三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到达武汉后,一边进行着自身的感控培训,一边参与危重症新病区的改建工作。同济医院的医疗设备与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她专门找来现有呼吸机的说明书,一边学习一边手把手地教我们,好像是一直在武汉工作的医务人员一样。
启用危重症新病房的第一天,姝姐上了一个“24小时--白连夜班”。第一位来诊的是个危重患者,姝姐主动请缨:“来,我收这个病人。”时钟很快到了凌晨3点,到了该下班的时间,姝姐还在写病历,她说污染区的护士还没换好衣服,等她们出来,我再结束工作,我们一起离开。而这一等又是一个小时……下午15点到21点又轮到北医三院队员们上岗了,她再次主动请缨参加工作,我有些担心她的身体会吃不消,本想劝阻一下,谁知她微微一笑说:“你姝姐有啥不行的!”。直到22点30,姝姐才从隔离病房出来,口罩和眼罩已经压红了鼻梁,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了,可她仍是面带着微笑,说的少做的多,面对大家永远面带微笑,静女其姝,说的就是姝姐吧!
文: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呼吸科护士李娜
文字: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
编辑:张丹
审核:陈会扬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