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第三次跨年演讲之前

写在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第三次跨年演讲之前_第1张图片
新世界来得像梦一样。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先推荐一本书。

在香港港岛中环遮打道的历山大厦,驻扎着全球最大的供应链公司总部。

一方面,它为世界零售巨头供应成品,另一方面,它却没有工厂、没有工人、没有完全固定的组织架构。

拥有的8300多家供应商,在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个采购办事处,帮助它在快速整合原材料与零部件采购,以响应客户生产需求上,做到了极致。

沃顿商学院教授耶尔曼.杰瑞.温德,将这家成立于1906年、叫做利丰公司的百年老企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在平的世界中竞争》。

宏基集团创始人施振荣先生,在书的推荐序里写到:

在真正的全球化背景下,不再是一家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进行竞争,而是公司背后的不同网络在互相竞争。

推荐到此结束。

下面,是我将施先生的原话擅自篡改后,写下的另外一句话:

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竞争,而是人背后的不同知识网络、社群人脉、观念认知在互相竞争。


1

就在今天,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刚刚发布了《2017新中产白皮书》。

这本白皮书将中国“新中产”的审美观、消费观、教育观、国家观、焦虑观等观念,逐一做了介绍。

往深了看,这其实是对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一年来,层出不穷的公共事件的底层逻辑,做了一个交代。

随便说几个。

《战狼2》携56亿票房一飞冲天。

王者荣耀火爆&铺天盖地的批判。

天猫“双十一”,2016年销售额1207亿,2017年呢:1682亿。

奚梦瑶跌倒的短短15秒视频,在中文互联网上播放了3亿人次。

三原色事件,刷屏刷到手软手烂。

……

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趋势正在形成: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一个以亿计的巨大阶层,正在渐渐从海底升腾而起。

无论叫它“中产”、“新中产”,还是“被中产”、“伪中产”,像《海神号》里的巨兽一样,它已经离开孕育的海面,力量大到可以将随便什么巨轮,轻易掀翻。

相似的消费观、竞争观、教育观……尤其是几乎完全相同的焦虑观,在一篇篇10万+,数万点赞的爆文里,描绘了这个巨大阶层的画像。

很真实。

很震撼。

很壮观。

但这,不是本文要讨论和描绘的重点。

不妨把这些,放进时间的进程里来看。

明年2018年,是“西南联大”建校80周年。

群星璀璨、大师云集的西南联大,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人们纷纷感叹这样的际遇可遇不可见。

但看似偶然,实则有迹可循。

……他们的小学和中学教育是传统的,而大学教育则是现代的。

……共同特点是在抗战前基本完成了学者的准备阶段,开始迎来自己学术上的丰收期。

他们的年龄结构恰好是50岁、40岁、30岁,这个结构是学术繁荣的最佳梯队结构,可以使三代学人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形成互补。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

同样的逻辑往回看四十年,这只叫做“中产”的巨兽,孕育于这个国家的革新之初。

农村人涌入乡镇,乡镇人涌入大中小城市,全国的年轻人涌入北上广深。

从拥有房产到境外投资,从出国旅游到子女教育,从细节性审美到奢侈品代购,无限的可能、趋同的生活方式被渐次打开。

可,这已是过去。

往前看,比如望向未来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这个拔地而起的阶层,又会发生些什么?如何分化?

哪些人会跟随时代的东风继续起舞?

又有哪些人,会在狂欢后的一地鸡毛里,成为最不可救药的那一根?

在互联网将世界变平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无先例可寻。

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

这才是罗辑思维出现的意义所在。


2

截止到今天,罗辑思维的“得到”APP用户,1000多万。

卖得最好的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订阅人数也才20万。

我本人订阅的熊太行“关系攻略”,订阅人数更是只接近10万。

在漫无边际的互联网版图上,看起来,这不过是区区一个小小的城邦。

但在我看来,“得到”并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服务”的产品。

它更是一个测试。

就像,你的手机时不时会收到的诈骗短信,看起来是诈骗的第一步,但它其实是一个测试。

它将那些智识偏低,渴望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的人,从茫茫人海中筛选出来,大大节省了后续手段投入的成本,为诈骗之花的盛开,找到最优良的种子。

如果你觉得它愚蠢而无聊,恭喜你,你的心智还算正常。

如果你觉得可以试试,也要恭喜你:你“中奖了”。

所以,“得到”APP也是一个测试。

它筛选出的,是在下列几项中,都远高于普通人群的那一群人:

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对自身处境的不满足、对财富充满真正的热望、对趣味和品味有更高的追求。

一句话,他们用钱投票,告诫自己不要得过且过的人生。

前些天,关于“罗振宇的骗局”,网上有过一阵争论。

从测试的角度看,其实更好理解。

那些认定“知识服务”是骗局的人,可能自认为骨骼精奇,希望一本《吸星大法》就能帮助自己一夜之间,跻身武林绝顶高手之列。

而那些不但订阅了专栏,还心甘情愿将自己宝贵的时间、精力投诸其上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在专业的经济学家、金融学者、关系研究者、科学家……将精美的课程奉上之后,要摆脱时代焦虑、在汹涌激流中泅渡上岸,还要靠自己的日拱一卒、时刻精进。

刚才提到“西南联大”。

那是在战火中成立,专属于学生的精进之所。

那么“得到”的目标,就是一所平民化的“西南联大”。

看起来,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

但实际上,和过往的每个时代一样,永远都有离开学校就再也不曾学习的人,有打着学习的旗号来看热闹的人,有学习仅仅停留在概念、名词上的人。

他们当然得不到想要的,在他们看来,花了钱而没有成长,不是骗局是什么?

但是,也一直都有,那些对自我提升从不满足、时刻将自己投入时间的巨大湍流之中,永远在路上的人。

从这个意义上讲,罗辑思维和“得到”所建造的城邦,恰恰是这些人最理想的栖息之所。

和希腊的城邦之间通过战争,逐渐走向统一、分裂、强盛、消亡不同,这里的城邦,更像是一个心智汇聚的家园。

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个城邦,一起学习、交流、自我修炼,在肉身所处的各自领域,去超越那些停留在过往时代的人。

还记得本文开篇的那句话吗?

在互联网+时代,不再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进行竞争,而是人背后的不同知识网络、社群人脉、观念认知在互相竞争。

这个意义,已经足够大、足够好了。

但是,这还不是罗辑思维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的全部意义。


3

今年2017年,还是嬉皮士运动“爱之夏”50周年。

1967年,来自全美的10万年轻人涌入旧金山,共同完成了一场名为“爱之夏”的大型行为艺术表演,宣告了嬉皮士运动的诞生。

这场昙花一现的运动,只持续了一个夏天,看起来像是失败了。

但是,年轻人将从旧金山那里看到的事物、获得的知识和继承的精神扩散到整个美国。

他们将“爱之夏”变为一场纯粹的文化运动,对欧美主流文化中的审美习惯和道德标准,带来意义深远的颠覆。

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环保理念、多元文化,就是发轫于此,更不要说那个著名的“火人节”,以及旧金山南部那个叫“硅谷”的地方。

衣食无虞、精神空虚的美国年轻人的一部分,创造了嬉皮士运动。

衣食无虞、内心焦虑的中国中产阶层的一部分,也在试图创造他们自己的潮流。

这里面,就有罗辑思维。

三天后的2017年12月31日,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将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举行。

这是罗振宇发愿举办20年后的第三场。

不出意外,关于未来趋势、商业文明、热点事件,现场一定是妙语频出、干货连连。

对于创业者、投资者、每一个愿投身时代洪流,努力“终身学习”的人而言,都是一次不可错过的盛宴。

但是,就像我们追求的目标,不光是赢得这个时代。

这个演讲,更应是每一个普通的关注者,都应该思考的起点:

我对自身的成长,赋予怎样的精神追求?

我最终获得的,会是怎样的一场人生体验?

站在17年后,当最后一场跨年演讲结束,烟火尽散,我想我们可以回望起今天这个时刻:

我和最聪明、最进取、最有意思的一帮人站在一起,望向无法抵达,却必然惊心动魄的时间深处。

我已竭尽所能,去挣脱自身观念和认知的束缚,去迎接一个更好的自己,和一个更好的时代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罗辑思维《时间的朋友》第三次跨年演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