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女星热依扎在微博发文称自己会这么有趣是因为死过很多回,她自曝患有重度抑郁症和重度焦虑,好在她已经走过了最难的时候,知道了生的意义,希望可以帮到其他有同样困扰的人。“为什么我这么有趣呢?是因为我死过很多回。才知道生的意义。所以我愿意传递给你们有趣的、人生太苦,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在不犯法的前提下,活自己吧。生命,是一次奇遇。”
她随后在评论中写道:“直接和大家说吧、我是重度抑郁症+重度焦虑。但我走过了最难的地方,虽然还在吃药,但我想通过过自己的能力,帮助和我一样或者正要如此的人。有什么可以私信我,我帮你解答,别轻易离开。”
很多人把当下心情的好坏、短暂的情绪低落,都归咎于「抑郁症」,抑郁也并非是传统观念中的「不够坚强」才会发生。事实上,它是一种病,会影响到一个人的思考、感觉与行为。
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0
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视,抑郁症便是其中之一。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院统计,抑郁症平均发病年龄是32岁,正值工作黄金期。但抑郁症可能侵袭任何年龄层,董氏基金会资料指出,人际关系单薄、惯用单一角度思考、自我要求太高等性格的人较易得抑郁症。而老年人因孤单、慢性病、过度用药,更是高危险群。
抑郁症的风险就在于,它经常是未被注意、而且没有接受适当的治疗。照护者常常未能将疲累、头痛、疼痛、或是失眠这些生理症状和抑郁症联想在一起。而抑郁的人,又往往会否认或轻忽自己的症状,或把他们合理化,认为仅是压力造成的,甚至误将抑郁症的诊断联结成人格或意志力的挫败,而刻意不求助医师。
抑郁症会有哪些警讯?
抑郁症可以被压力事件所引发,也可以在没有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就发生;可能突然出现,也可以经过数个月或数年慢慢发展而来。症状并不总是以某种特定的模式出现,事实上,你可能患有抑郁症,但却不「感到抑郁」。抑郁症的关键表现,也可以是易怒性、以及失去平常的兴趣和喜乐感。
1.持续的悲伤:
你可能感到低落、悲伤、或是空虚。你可能总是在哭泣,或者是感到麻木:既不高兴也不悲伤。
2.易怒:
你会容易被激怒,以往从不会困扰你的事物,现在却会让你生气。
3.焦虑的感觉:
你会异常的神经质、担心,心中被不重要的关注所占据,并且总是小题大作。你可能会感到坐立不安、肠胃不适、以及心神不宁。
4.对生活失去兴趣和喜乐感:
你可能会失去以往能够觉得享受的,从人群中、嗜好或是活动里找寻喜乐的能力。
5.忽视个人责任或是自我照顾:
如果你以往在家事、工作、或是学校的活动上总是反应迅速,罹病时你却可能会忘记付账、在工作进度上落后、或是开始逃学。可能会比较忽视个人卫生(例如洗头发)。过去常在意打扮外观的女性,此时却可能穿着邋蹋地、没有化妆就出门。
6.饮食习惯改变:
你可能会不觉得饥饿,而在不经意中变瘦。也可能会过量进食而变胖。
7.睡眠习惯改变:
你可能会在夜晚有入睡困难、频繁地醒来、或是在清早醒来却无法再度入睡。也有可能会睡得太多,把一天大部份的时间都花在床铺上。
8.疲累以及失去活力:
你可能总是觉得疲累,活力很低。身体动作可能变慢,说话也会更缓慢。
9.专注力、持续力及记忆力降低:
你可能会无法集中精神、持续专心致志于工作、学校或是家里的事情。就算是简单的事,要做决定也变得更困难。你也会容易忘记事情。
10.极端的情绪改变:
你可能会经历情绪的剧烈摆荡,在短期内从喜悦变成绝望。
11.无助感: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再也不是自己生活的主人,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可能轻易地被压力所倾覆,就算是简单的事情也变得更依赖别人。
12.无望感:
你可能难以看到光明正向的未来,而觉得缺乏动机,也会对生命是否值得继续存活感到疑惑。
13.无价值感或罪恶感:
你可能会开始觉得自己比不上身边的人,这会使得你开始远离别人。也可能会无端的产生罪恶感。几年前发生的、一点也不困扰你的一些事情,现在会占据思考,变成一种负担。
14.持续的负向思考:
你可能会变得悲观、低自尊、并且不相信事情会改善。像是「我是不好的」、「我不够格」、「重要的是什么?」这样的句子会经常出现在脑海中。
15.对治疗没有反应的生理症状:
你可能会经历头痛、消化系统问题或是慢性疼痛。这些症状经常和抑郁症相关。
16.增加酒精和药物的使用:
你可能会使用酒精、处方药、或是非法药物,来尝试帮自己从抑郁症状中解脱。由于这些物质会影响脑功能,它们可能反而会恶化抑郁症。
17.寻短或自杀的念头:
你可能会希望自己已经死去,或是出现像「如果上帝可以带我走,那将会是一种解脱」、或是「如果我可以睡下去而不要醒来,对我的家人会比较好」这样的想法,甚至会实际有想杀害自已的念头。(如果发现自己正在策划一个自杀计划,务必马上寻求专业辅导或精神科治疗。)
重点安心陪伴抑郁症患者
面对抑郁症患者,身边亲友通常会出于好意,想办法激励她们。但心理专家提醒,有2个重点一定要掌握:用不带批判的态度陪伴、不要只靠自己一个人照顾。一般人有意无意会想着「你有病,我帮你」,其实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你和我在一起」,聆听和感受是良药,不带价值判断地陪伴,才能进入他的世界。
还有,不要一个人扛起照顾抑郁症患者的责任,不然你可能会先躁怒、厌烦。在病人的各个生活场域寻找支持力量,扮演桥梁角色让亲友、职场同事、医护人员能够同理他的痛苦。若众人能一起援手,例如接力关怀、邀病人参加无压力的社交活动如郊游、协助维持正常睡眠和饮食,病人也能更快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