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腾讯、蚂蚁、京东的金融业务出海战略

紧追两位小马哥(马云,马化腾)金融走出去的脚步,刘强东一声令下,京东金融也出海了。

9月15日,京东金融宣布,与泰国尚泰集团有限公司(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为泰国及东南亚地区消费者提供金融科技服务,这也标志着京东金融国际化之路正式开启。

腾讯、阿里、京东在海外金融业务的布局,战略选择有何异同?

地缘优势、龙头、业务打包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业务出海,战略上的共性不少。

第一,基于地缘优势。

欧美是中国互联网出海的高地,在硅谷落地的通常是技术研发中心。但业务落地,更多还是基于地缘优势,比如印度、泰国、韩国等近邻国家。

以出海最晚的京东为例,此次,京东金融出海的第一步选在了近邻泰国。

而出海速度最快的蚂蚁金服,早在2012年就成了国际事业部。服务本地市场的深度落地,已经覆盖印度、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

再来看腾讯,去年底收购泰国Sanook.com,并将其更名为腾讯泰国为发端,腾讯陆续在东南亚地区投资了数字内容平台Ookbee,领投了印尼打车服务公司Go-Jek等等。

出海的业务落地集中在亚洲地区,主要原因就是,在互联网业务的国别鄙视链上,美国在头部,接下来是中国,其后的跟随者是东南亚等近邻,高纬打低纬,成功率更高。具体到金融业务,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监管严格,传统金融服务完善,对移动金融的渴求度不高,而印度等国家的移动支付等业务,匮乏度很高,比如,2016年,印度有近13亿人口,却只有3亿多张银行借记卡,很多印度农村人甚至没进过银行。

其次,整个市场盘子足够大,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而东南亚区域的人口接近7亿,合计20亿的人口,占了世界人口的30%左右。

第二,并购、牵手本地龙头企业。

以前央企出海,习惯于以原有品牌,落地本地业务。但互联网公司出海,路径更为务实,入股、合资、联手本地公司。

蚂蚁、腾讯、京东,挑选的小伙伴,基本上优选投资细分行业龙头,或者联手当地巨头。比如京东这次联手的尚泰集团,是泰国最大的连锁百货家族企业,其创始人郑有英,被称为泰国李嘉诚。

而蚂蚁金服:投资的paytm是印度最大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发起成立的k-bank是韩国首家互联网银行。

这个策略很容易理解,强强联合,释放后的效应最大。当然,印度和东南亚等国家的龙头企业,相对于蚂蚁、京东、腾讯,规模还是差了好几个量级,技术实力上也差了好几次迭代,产品的丰富性也落后不少。不过,本地企业的优势在于,更了解本地市场,相比从0到1开辟空白市场,中企联手本地企业,利用后者的资源,借势发力,成功率更高。

第三,业务打包,技术输出。

在出海的过程中,金融业务都会和其他优势业务打包出海。

比如,东南亚电商网站Lazada旗下在线支付平台helloPay改名Alipay,并入蚂蚁金服大家庭,而在此次合并前后,阿里先后两次入股Lazada,成为其最大股东。

此次京东系和尚泰合作,是京东和京东金融共同出资2.5亿美金,和尚泰集团成立几乎是50:50的电商合资公司与金融科技服务公司,电商业务、金融科技业务打包出海。

腾讯的策略是通过收购,渗透到东南亚文化娱乐领域,利用文娱和社交,绕道抢得第三方支付的入口,比如投资打车软件,抢占支付入口等。

而另外一个特点则是,技术输出成主流。最典型的例子是,韩国的第一大即时通讯工具kakaotalk 2012年引入腾讯成为其二股东。但kakao2017年,却选择蚂蚁金服合作,成立kakaopay———看中了蚂蚁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能力。

而京东金融联手尚泰,同样如此,根据计划,这个合资公司初期将以支付业务为核心,输出京东金融的移动支付技术,结合泰国消费实际,提供更加本地化的支付产品和服务。未来,双方或将业务拓展至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保险、理财等多个领域,中方出海,走轻输出能力和技术,本地企业落地运营市场。

当然,未来京东金融在泰国的业务边界,应该也不止于合资公司。可以猜想的是,京东金融或许会通过尚泰集团,拓展线下场景,比如后者的3000家零售终端网点。

二马掏钱,东哥联手

就具体路径而言,三家公司也有不小差异。不差钱的腾讯和阿里,更习惯于掏钱并购成熟的同业公司。

而从合作企业的属性上来说,蚂蚁和被投资的企业,以同业为主,在业务上属于同一细分行业,似乎有竞争性,但是由于服务的市场不同,未来在跨境业务的协同上,又具有高度协同性。

总之,蚂蚁金服的海外布局,倾向于收割成熟的金融“苗子”,在从1到n的过程中,分享对方的增长红利,在海外复制一个个“支付宝。”

而京东金融未来的投资路径,将是通过建立海外分公司、合资公司等方式,从0到1拓展市场。在国际化前期,京东金融将以泰国为核心辐射更多东南亚国家。

从合作属性上来看,京东金融和此次的合作方尚泰集团是异业型的互补公司,后者是零售集团,希望切入电商业务,直接引入京东跑通电商,引入京东金融打通支付流,比尚泰集团从0开始试错,显然成功率更高。就京东金融而言,在其从以2c自营为主的1.0时代,进化到对外开放的2.0时代之后,其定位就是把积累多年、经过验证的一揽子能力,赋能给b端企业,而与尚泰集团的合作,同样延续了这一路径。

双方分别投入约2.5亿美金,几乎50:50对半平分股权,显示了京东在出海时选择了和国内市场不同的路径————在国内,刘强东是斗士,和友商的一路厮杀中,京东才得以突出重围。进化到2.0时代的京东金融,开始更加注重合作,而京东出海,延续了这种连接、开放的态度,“如果一共能赚100块,京东金融最多只赚70块,剩下30块都让给合作伙伴”,刘强东说。

路径不同,也是基于现实情况考量。京东金融副总裁、海外事业部总经理许凌对国内互联网竞争格局的看法,同样可以类比出海战略的选择,“弯道超车好难的,超不了的,只能换道超车,所以你只能换一条路。”

京东系的海外布局,晚于腾讯和阿里。今年重组完成的京东金融,在7月份刚刚成立了海外事业部,而蚂蚁金服最近几耐年的频频出手,已有可见成果。

当然,两条路径,没有更好,只有更合适。

阿里腾讯以资本开路,收割当地成熟公司的股权甚至控股权,可以比较便捷的通过被投企业,间接分享当地市场红利。

有钱未必能取得控股权。金融在海内外都是高度监管的行业,大部分国家对外资持股金融机构都抱有谨慎态度,对外资控股持谨慎态度。这给金融业的跨国并购增加了风险。蚂蚁并购美国公司速汇金,就曾遭遇不少波折。

而京东金融从合作入手,联手上下游的互补性公司,例如和尚泰集团成立合资公司,是从0到1开拓市场,投入期比较漫长,可见回报相当缓慢。不过,成立合资公司,有利于跨越当地监管门槛。

京东金融首席执行官陈生强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是企业服务,服务的对象是金融机构而不是为自营的金融业务服务,把科技能力和用户、数据分享给金融机构,在创造增量业务时分享价值。而京东金融和尚泰成立合作公司,构建合作联盟,而非跑马圈地,也是这种理念的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金融和银联联手拓展海外市场,也是借力打力。

银联的优势在于广度,按卡交易价值计算,中国银联已经超越了万事达和visa,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卡组织,而支付清算业务,本身就是具有最大公约数的金融服务。京东金融的优势在于纵深,因此,京东金融可以借力银联的网络,加快其出海步伐,而银联在得到京东金融的赋能之后,可以和其全球对手visa、万事达的竞争中,提供更多差异性服务,这是一个彼此需要的双赢合作。

坦率来说,在互联网时代,中企互联网进行的一次次出海尝试,只在边缘业务地带小有斩获,但从未在大众、主营业务领域获得决定性胜利,真正实现了全球化的互联网巨头,多数还是“硅谷帮”,比如谷歌、facebook等。

但移动互联网代,蚂蚁、腾讯、京东等企业先后出海试水,终于让中企在主流互联网业务领域,有了成功全球化的先例。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望在全球化市场,第一次获得真正的话语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文读懂腾讯、蚂蚁、京东的金融业务出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