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皮研究与实验

央视频道关于湖南炎陵的视频,倒是概括了烫皮几种吃法。这也使我萌生了研究烫皮的兴趣。翻看视频里,有直接卷饼吃法,铁砂炒制烫皮,炸制烫皮,煮制烫皮。可见食用烫皮的区域,不局限于赣南周边地区,在湖南湖南也有。

钟际才在《大余烫皮》里,指出了烫皮这一食物,像是客家的交际功能和乡愁符号。文中从历史传说着手,给出了烫皮的历史起源:南迁客家人水土不服,米浆入灰水制作,解决了肠胃酸碱平衡问题。

定南在线文章给烫皮定义了阶段性,第一阶段是水烫皮(湿烫皮),第二阶段是“烫皮骨”,风干后煮沸或者铁砂炒制,制作是农闲之后,群体性参与活动,妇女为主。这点与湖南炎陵做法类似。

“赣南最多变美食“”这一文章,更是呼应了上文烫皮阶段性,突出了蒸烫皮(湿烫皮)之前的步骤,细化了烫皮前期制作步骤,泡米,碱水,染色上入手,该文同时比对了肠粉。

查阅资料赣南兴国县有“兴国鱼丝”,笔者怀想认为是赣南烫皮的一种变革,当地选料上以剁碎鱼泥,薯粉代替了大米。兴国雨丝‘’‘与你相思‘’,传播上赋予鱼丝故事,以四字押韵为主。

制作之前需先把粳米提前一天用草木灰水或食用碱水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可加入黄栀子、青菜叶等天然色素,使烫皮色泽鲜亮,呈黄色、绿色等颜色



家中的烫皮,已经放了许久了。稍加清洗。袋中烫皮形状,极其不规则。多为大片,极硬。家里无铁砂,求方便快捷,计划烫皮以煮,炸为主。

烫皮棱角锋利,稍不注意,极其容易划破手。沸水煮后,烫皮收缩卷曲,口中稍加咀嚼,韧性与口感,接近米粉与河粉。

后进入炸制烫皮环节。分稍微清洗和直接炸制。清洗后的烫皮,遇水变软,沥干水分入锅中微炸,顷刻间膨胀开来,颜色由透明转向焦黄。

我出锅前给了些白糖,附着糖砂之效果。并用锅铲翻炒,使糖充分融合。

开始品尝。烫皮酥脆,入口“喀吱声”明显,味道似薯片。细细咀嚼,口腔还有一丝甘甜余味。当下薯片膨化类食物,添加剂过多,远远不及烫皮的简单自然之味。

第一次炸,步骤有些随意,锅中烫皮未能及时拿出,部分烫皮久贴锅面,表皮焦黑,影响了美观。同时油给得不够,烫皮有些受热不均,部分地方未能炸熟,口感发硬,影响饮食体验。

改进方法,油要给的多,以大漏勺炸后,应及时捞出,而不是放于锅边。研究糖霜。

时间有限,不免有些浅尝辄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烫皮研究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