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饭局总是相似的

中国式的饭局总是相似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目下饭局众多,而所有的饭局,商人的饭局、文人的饭局、同学同事的饭局,气氛竟都是相似的。

      有一次,与几位十几年不见的老同学一起吃饭,十几年没见,变化包含各个方面,身形体量,经济状况,处世观念,等等。但有一点,大家竟是趋同的;社交气质。不管从前在学校是多么腼腆多么含蓄的,现在一概改了头换了面、旧貌换新颜了重新做人,席上争着说笑话,插科打诨,千人一面,好像最完美的社交气质就是“活泼、通俗”,在这过去的十几年,大家竟像是给同一个神仙给吹了气似的,不管多么挣扎,多么不适应,总之,都成功地转型了。

      说实在的,这让我感觉凄凉:所有的那些饭局,明亮的灯光,侍者的低语,酒杯里的色泽,源源不断的笑话与八卦,传播熟人的疑似绯闻,对不在现场者的调侃与戏谑,大家互相逗哏、捧场,天衣无缝……

      就那样,用漫长的时间在伪饰的繁华里享受不健康的美食、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题。而所有在座者,好像都因此如沐春风,感到人生的莫大趣味了……

      在众人的共同合作之中,像花蕊似的,必有一两个中心人物,他是话题的主要发起者与输出者,他是主持人,是主演者,是最佳导演者。这一复合性的角色,也非人人皆可,最起码得满足几个要素:口才与信息量,表现才能以及表现之欲,热心肠,好人缘,等等。与此同时,最最要紧的是,席上须得有一两个可爱迷人的异性,以激发此人的全部潜能。每有重磅的话题抛出,娇笑之声、嗔怪的眼神、作打的手势,绝配而出,绝对是锦上添花了。

      而如果真要功德圆满的话,可能还需要一个类似丑角的人物,他敢于牺牲,敢于献丑,敢于做小伏低,每有话题危急、不当或进入死胡同之时,他会跳出来,讲一两句破绽明显的蠢话与呆话,博众人大笑,用以救急。在某种意义上,有他的存在,会显得精明人更精明,漂亮者更漂亮。他的重要性,并不在主角之下,或许,在一些母性视角中,他是更为可爱的、善解人意的……

      但是,偶尔,在座之中,会有一两个夹生者、矜持者,他(她)明显地不合时宜,要么笑得不够放松,要么笑得不是时候。别人开玩笑,他(她)会当真,会脸红或生气。而说话呢,又太少,偶尔憋出一句,却完全不搭调,甚至会导致冷场……

      有这样一个煞风景的家伙,三两个回合下来,往往会叫人意兴阑珊——一个富有经验的饭局组织者,他会注意到这个重要的细节,在他略带势利的筛选中,那些不合群者,会慢慢地离大家远了,他(她)会从公共的社交饭局回归到家常的饮食……他(她)会一个人在家下面条,木呆呆地看着开水像心事一样剧烈地沸腾,面条们在其中激烈地拥抱缠绕,并慢慢变得丰满透明。这种细微而复杂的场景,令其沉湎不止——这往往就是我闷闷地写到天黑之后的晚餐。我喜欢这种平静的、与享乐无关的一日之尽,以一碗软弱的、没什么特色的面条收尾,不是我没有经历过繁华和簇拥,而是喜欢干干净净。“没有幸福,只有平静”,恰如里尔克诗中所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的饭局总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