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听读者电台 本期主播×小楼
读者·新媒体 特约作者
文| 梁小小
新冠肺炎爆发后,无数英雄冒险冲在前面,而最爱他们的人一定在后面期盼、守候着。
爱,在此刻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字眼,而是一种坚定的依靠。
只要你能安稳回家,我一定随时在你身旁,为你洗衣做饭、端茶倒水,没有半句怨言。
记得四川第二批出征的医生即将启程时,丈夫带着哭腔大喊:
“赵英明,听到没有,平安回来,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我包做了。”
这句话让无数人瞬间泪目。
其实,还有更多英雄的家人没有把爱说出口,而是悄悄在后方惦念着自己的爱人。
他们的爱不是不浓烈,而是早已演化成了日常点点滴滴的深情。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役中,几乎所有人都认识了提出“四抗二平衡”救治办法的李兰娟院士,同时,也有人发现了她“背后的男人”——郑树森。
李兰娟与丈夫郑树森同为浙江大学教授,夫妻俩携手走过45年,十分美满幸福。
李兰娟曾在采访中说过:志同道合、互相关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是婚姻最理想的样子。
在疫情发生时,已经73岁的李兰娟院士第一时间赶往北京参加和此次疫情有关的会议,除夕当晚9点多,才从北京返回杭州的家。
家中的先生郑树森院士得知妻子即将“奔赴战场”,没有阻拦,而是默默当起了大厨,烧好年夜饭等候妻子归来,也为妻子壮行。
那天,李兰娟还发了条朋友圈:
“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了,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刀。”
可惜夫妻团聚的日子并不久,刚过完除夕,李兰娟院士就在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出征武汉。
后来疫情逐渐稳定,李兰娟院士刚刚回到家中歇了一口气,在2月1日的电视会议结束后,她毅然决定再次驰援武汉,而丈夫郑树森则默默地跟在身后拎包送行……
巴法利·尼克斯有一句话:
“婚姻是一本书,第一章写的是诗篇,而其余则是平淡的散文。”
这句话正是李兰娟郑树森夫妻的最佳写照。
两人从结婚开始就专注科研,忙着工作,没有浪漫与华丽,却把婚姻过出了最好的模样。
爱,是志同道合的彼此倾慕
李兰娟和郑树森在大学校园相识,两人经常一起看书学习,渐渐互生好感。
当时,李兰娟是20多岁的乡村知青,刚从赤脚医生被推荐来到浙江医科大学学习。
李兰娟自幼家贫,高中毕业后她回乡自学针灸,治好了许多乡亲的病痛。来到大学后,一心治病救人的她迫切投入书本中,每天都学习到很晚。
郑树森也在同一年被推荐来到这里,他跟李兰娟一样,曾在乡村为乡亲解除疾苦,相同的经历让他们一下子亲近起来。
他们被对方强烈的求知渴望所吸引,他爱她的勇敢坚定,她倾慕他的聪明睿智。
1975年,两人请了几个亲戚朋友,简单办了个婚礼。
婚姻当天,就接到郑树森父亲生病的消息。李兰娟主动陪他回家,说多个人好多个照应,两人带着铺盖在火车站睡了一夜。
天亮了,他对妻子表达歉意,但她却说,这样的新婚之夜很有纪念意义。
她对他的爱那么明白清晰,这是一种深深了解之后的倾慕,她愿意与他一起面对任何困难。
婚后,两人各自忙于工作,只有每天早餐时才能说说话,却也没有甜言蜜语,讨论的话题都是病人的病情。
李兰娟曾在采访中说,丈夫的手很巧,技术精湛,思路清晰,管理上也很有魄力,自己有时遇到拿不准的还要请教他。
有位作家说:“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
婚姻中的爱情,往往没有惊天动地,只是一点一滴对另一半的信任与依赖,在平凡中相遇,靠着相互肯定的爱携手一直走下去。
岁月纵然漫长,但志趣相投让彼此倾慕,比任何情话都来得踏实。
爱,是在关照中互相成长
毕淑敏在《幸福的七种颜色》中说:“真正的爱,不是诱惑,是温暖。”
李兰娟与郑树森不仅有温暖的爱,还有相互鼓励的默契与柔情。
夫妻俩原是同一个专业,后来,李兰娟专注研究人工肝和传染病,郑树森则一心攻克肝移植难题,两人在研究专业上有一定关联。
两人除了互相讨论,还会一起帮助病人,遇到人工肝无法医治的患者,她会把病人转给他;郑树森也会在收治重症肝患者时,根据病情推荐他们到李兰娟这里治疗。
李兰娟曾透露,郑树森是个热心肠,遇到不够治疗费的患者,就主动帮助筹集或是减免。
两人对患者都是一样的态度:“先治疗,后缴费。”
这样的医者仁心,让许多病人感动不已。
更让人敬佩的是,夫妻俩还致力于培养杰出医学人才,2012年两人一起捐资成立了”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两年后,又设立了”树兰医学奖“,重点培育一流医学科学家。
常年忙于科研的两个人都不擅长家务,也没时间照顾家庭,两个孩子早早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经常是哥哥后座上驮着弟弟上下学。
有一年,家里老人生病了,李兰娟为了不让在香港读书的丈夫分心,悄悄回家细心照顾老人,直到康复。
李兰娟母亲两次骨折,郑树森都亲自做手术,一有时间就在床前照顾。
杨澜说过:
“婚姻最坚韧的纽带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长,爱情有时候也是一种义气。”
美好的婚姻,除了一起度过日常琐碎的柴米油盐,还要在平凡中携手并肩,彼此理解支持对方心中的追求。
当有一方困于生活的艰难,一回头,看见另一半坚定的身影,就会瞬间充满力量。
爱,是无条件地等你回家
托尔斯泰说过:
“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有时候,别离不是你去了远方,而是你在我看得见却摸不着的地方。
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护士刘丹丹给忙碌在疫情前线的丈夫送年夜饭,隔着玻璃门,把丈夫最爱的东坡肉和小排骨放好,一转头眼泪簌簌而下。
全副武装的丈夫在门口停留了不到一分钟,又急急赶去看护病人,妻子连他的样子都没看清。
有太多的话想说,可只凝聚成了一个小纸条:
“你一定不要嫌烦,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和妈、女儿等你一起回家。”
这一幕让多少人红了眼眶。
我牵挂着你的安危,你却惦念着别人的生命,这是危难时刻最无私的爱。
最近,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妻子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
张定宇从新冠肺炎开始就一直奋战在一线,忙着接收安排病人,常常是半夜1点睡下,5点多又被铃声叫醒。
而他早在2年前就被医生诊断为“渐冻症”,未来他的腿部肌肉将越来越麻木,现在他上下楼就已经一瘸一拐了。
虽劳累又担忧,可这些都不足以让这个心怀病人的医生有半点难过。
但当他说到已经连续4天没去看望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的妻子,顿时眼含泪水。
他说:
“我很内疚,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我们结婚28年了,我也害怕,怕她身体扛不过去,怕失去她。”
短短一句话,饱含多少夫妻间的心疼与深爱。
可是,大爱面前,救治病人比看望妻子更重要,张定宇选择让自己内疚,而不愿让病人无法得到及时医治。
所以,他在第一线战斗了33天也丝毫没有退缩。他始终以这句话来要求自己: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短短八字,是无数医生对病人的承诺,也是前线医护人员家人的企盼。
爱,就义无反顾地支持,但也请你好好保护自己,我等你凯旋。
这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教授张旃下了请战书后,丈夫李明昌的悉心叮嘱。
梁实秋先生说: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乃是人间无可比拟的幸福。”
危难时期,爱人的温暖等候,是前线英雄们顽强战斗的最大幸福。
婚姻最理想的状态
你爱的人一直都在
李兰娟曾说:
“人生道路上无数次风雨同舟,才有了今天的相濡以沫。”
夫妻俩将这种风雨同舟实践到了每一天,每天不管工作到多晚,郑树森都会等妻子一起回家。
他想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陪伴她多一些。
李兰娟喜欢看电影、看越剧,可40多年来,郑树森没陪妻子看过一次。
郑树森喜欢婺剧,李兰娟抽空陪他看过几次,不过每次都迟到。
虽然遗憾很多,但两人从不为此吵架。因为,他们永远记得最初的誓言,选择一个人共度一生,就要一辈子同舟共济。
人生路上,两个人携手相伴,互相温暖,共尝世间的酸甜苦辣,我们不要求太多,只希望那个爱的人一直都在。
但很多时候,最爱的人一定会为了责任不断离开,为了使命勇敢担当。
作为另一半唯一能做的,是守护在后方,看好这个家,让他们在前方心无旁骛,更有力量。
这就是爱最重要的意义:当你肩负重任勇敢在前,我会点亮一盏灯永远等你。
待到渡过这次疫情难关,只希望他们的未来都会如毕淑敏说的那样:
“也许,我们的身体老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爱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
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们竭尽力量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溢着温暖和安宁。”
作者:梁小小,多平台签约作者,用一颗热爱的心,耕耘人生,感知美好,传达暖意。参考资料:《新天地·院士夫妻演绎传奇》2018年04期
主播:小楼,曾任央视主编,十万粉丝的主播,2050志愿者;读很多书,看很多电影;居住过澳洲,去到过北欧,热爱自由。拥有让人内心安静的声音。微信公众号:小楼FM (ID:xiaoloujolie)。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