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与再生家庭的冲突~女婿突然不爱吃丈母娘煮的饭菜(48)

有人说:夫妻关系,很像两个恋人要在一个完全漆黑、伸手不见五指的房间里跳一支很难的探戈舞。若要能共谱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我们必须学习和了解夫妻关系,在前进的路上点燃一盏灯。而各自的原生家庭的相处模式,总是不自觉的会被带入夫妻关系中,带入到再生家庭中,会带来一些冲突和矛盾;有两个家庭之间的界限感,平衡好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也是一门艺术。

01女婿不爱吃丈母娘做的饭菜

娟雅(化名)是我的好闺密,虽然各自忙各自的事,但偶尔还会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和工作,也是一种放松。

娟雅的爱人,人挺好,还是很尊重小家,很爱护小家,但有个小细节娟雅百思不得其解。刚开始的时候爱人去她母亲家,还是很积极,但婚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总不是很爱去。

娟雅觉得,爱人婚前平时的小长假也不回老家(爱人老家相对较远),就过年回去,结婚后,她父母家近,自己就理所当然认为,小长假有时间该回父母家,过年回公婆家。

但每次临近小长假,爱人的表现让她非常不理解,还为此吵过几架,爱人有几次脱口而出:我不爱吃你妈烧的饭和菜。

对这个理由,娟雅似乎无以反驳,但想起婚前去她父母家,爱人还是吃的相当津津有味,还说挺好吃,怎么突然婚后就不合口胃了呢。是婚前为了讨欢心的刻意迎合?还是另有原因。

娟雅还说了一个细节,婆婆由于不工作,挺喜欢来他们家,每次来也会长住一段时间,对做饭特别重视,甚至把其视为一天最为重要的事,尤其临近他们夫妇要下班前,总是三五个电话或三五条微信问:什么时候到?目的也是好意,就为了让他们吃上口热饭。而且在公婆家,她也发现公公和爱人对婆婆的厨艺很追捧,总说好吃。婆婆更是乐意做饭,甚至每次做饭时,总是要顺带说一下:外面的哪有自己家做的好吃,外面的又贵又难吃,我儿子只吃的惯我做的饭菜……

当然还有其他细节,比如婆婆有些强势并且有控制欲,对娟雅爱人很重视,看的很重,几次他们去娟雅的父母家,婆婆就会电话打给爱人;爱人家确切是婆婆与奶奶家相处的并不融洽,但与外婆家很亲……。

02来说说原生家庭和再生家庭的几种关系

原生家庭就是和父母亲的家庭,再生家庭就是和爱人重新组建的小家。一般而言,小家要优先于原生家庭。

上述例子中,看似都是生活琐事的小细节,并没有原则性的大冲突,但仔细梳理会发现很有意思的事,关于原生家庭,关于母子关系,关于婆媳关系,关于翁婿关系,关于新小家中的夫妻关系……

中国人讲究亲情伦理,讲究尊老爱幼,几世同堂其乐融融,也造成了各种关系的交叉重叠和界限不清晰,甚至是权利的斗争,有些矛盾和冲突也颇具中国特色。比如很常见的婆媳矛盾,过年该回婆家还是娘家等。

先来说说几种关系。

母子关系

母子之间有天然的亲情血脉关系,自然非常紧密;而且国人很多母亲辈都是含辛茹苦过来,为子女付出较多,而且她们的付出是有条件的付出,有些农村妇女,由于深受养儿防老思想影响,毕生没有其他的工作,一门心思在家庭,尤其是在自己儿子身上,有意无意的也会灌输自己儿子一些思想:妈妈为你付出很多,你要听话,将来要好好孝顺妈妈,不要让妈妈生气和失望……,等到儿子长大成家,就像自己一辈子的希望,一辈子浇灌培养的果实被一个外来者介入,抢走,那种失落,自然不言而喻,潜意识中也会对媳妇有些敌意~~

夫妻关系

夫妻关系是具有法律效益的关系,又具有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且有一个互动形成过程,双方对彼此有深入了解,所以,一般而言,夫妻关系也是紧密的。但是由于双方原生家庭的模式和规则不同,在新的亲密关系中,总会有原生家庭旧关系之间的冲突,夫妻双方的包容、换位思考和积极沟通尤其重要。

婆媳关系和翁婿关系

前面已经提及,

第一,由于媳妇外来人员的闯入,打破了原来母子之间形成的几乎无缝隙的关系状态,尤其是一些自小父亲长期在外工作,或者长期缺席的家庭,母子之间的共生链接更为紧密,加上女性的敏感,狭隘的关注面,往往就造成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婆媳关系。

第二,老一辈大家庭融合交融,界限不清晰和年轻辈需要新家独立的冲突;

第三,一家之主的争夺大战,有些母亲在原来家庭中就非常强势,在儿子的新家中,界限又不清晰,总还是希望在儿子的新家中也是主人和权威的身份,有很强的掌控欲望。

第四,社会对婆媳关系难相处的舆论导向,或者婆婆从原来儿媳身份到婆婆身份,其心态的变化,比如有些婆婆作为儿媳深受婆婆的不待见(多年媳妇熬成婆),或者自己做为儿媳很不待见婆婆(只顾自己娘家不顾婆家),让双方对对方都有了一些先入为主的戒备心态。

相对而言,翁婿或者丈母娘和女婿,以及公公和媳妇之间的关系要良好的多,大家更容易达成共识。

三者关系,应该说先后秩序上,是母子~夫妻~婆媳(翁婿);但在优先等级上,则应该是夫妻~母子(女)~婆媳(翁婿)。

03再来说说为何女婿不爱吃丈母娘做的饭菜?

婆婆爱来儿子的小家……
婆婆爱给儿子做饭,并以此为荣……
婆婆每次因为儿子去丈母娘家,就电话追问……
婆婆在家中有些强势,有控制欲……
婆婆与自己婆婆相处的并不融洽……

这些细节片段,还是很能说明一些婆婆的心理。

第一,婆婆本质上还是很希望能掌控儿子,享受被儿子需要的感觉,因为婆婆没有自己的工作,儿子就是她的成果,她引以为荣的“业绩”,她的价值所在,所以,她会把儿子看的特别重,会总是期望介入到他们的小家中,体验那种被需要的价值感,以及拥有自己劳动果实的占有感。

第二,由于没有工作,儿子对其需要的最大体现就是做饭,做家务(当然,这也是婆婆的付出,是值得尊重的),所以她特别看中做饭这件事。

第三,儿子和媳妇组成新家,在婆婆眼中是对母子关系的一种威胁。加上婆婆与自己婆婆相处不融洽,婆婆与自己娘家关系特别好,这原来的经历更进一步加深了一种印象和错觉,儿媳要把儿子抢走,抢到亲家家中,亲家也是“抢人”的合伙人。

儿子儿媳去丈母娘家,在婆婆眼中就是一种信号和表现,亲家和儿媳在一起合力“抢”儿子,儿子和自己越来越疏离,所以会控制不住要去打电话追问,一方面提醒自儿子,自己是母亲,另一方面也是探虚实,缓解自己的焦虑。

再来看看爱人心理

爱人原来爱吃丈母娘烧的饭菜;后来不爱吃,爱人总是抵触去丈母娘家。

这些线索也说明了,例子中的爱人,虽然面上,意识上是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了,已经可以去掌控和脱离,并组成了小家,对小家的另一半是尊重的(因为没有觉得爱人做的不好吃)。但潜意识中,还是忠实于自己的母亲。

或者我猜测,可能婆婆也会有意无意的和儿子透露或诉苦,尤其是在小长假去丈母娘家,电话中更多的话语是“不要忘记妈妈”

”不要忘记妈妈做的饭菜啊”

“你就是结婚成婚,也是我儿子”……

当然,在现实中,可能这个母亲也的确把儿子的胃抓的比较牢。

还有另一层面,婆婆对自己还是不自信的,或者她的世界只有儿子,她的存在也因为儿子与她之间深深的链接而存在,现在由于有外力的介入,这种链接被削弱了,她的存在感也削弱了。

儿子虽然长大,有了小家,意识上也知道该去丈母娘家走动,但是潜意识中,那种对母亲的忠实,那种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过份重视背后的心态和动机~也即害怕失去,害怕果实被抢走。作为儿子无意识的要保护母亲,减少母亲的担心,所以会不自觉的抵触去丈母娘家,抵触丈母娘做的饭菜,行为上就表现出忠实于她母亲最引以为豪的专属她的唯一的“妈妈的味道”;但这会引起爱人的不适,对丈母娘家是不公平的。

当然,里面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只是从一个例子来剖析一下婆媳关系、母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也是个人见解和分析。

但最后还是想说,父母小的时候要成为孩子的依赖和依靠,长大后要舍的放手,要有不同家庭间的界限感,要明白家里的老伴才是相伴一生的伴侣;要尊重小家庭的空间,和主权。

为人父母,还是尽可能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不是把所有的关注点投注在孩子身上;要理解对方的父母也一样爱自己的孩子,要换位思考。

作为子女,多体恤和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动机,在行动和言语上给予宽慰和尊重,比如平时多联络,多问候……。但也要平衡好两方父母关系,一碗水端平。

要始终强调的一点,清官难断家务事,多一点宽容、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尊重。人与人相处,小事糊涂一点,但在原则性问题或者长久性反复问题上,要明白再生小家优先于原生家庭。

原生与再生家庭的冲突~女婿突然不爱吃丈母娘煮的饭菜(48)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与再生家庭的冲突~女婿突然不爱吃丈母娘煮的饭菜(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