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定要去展览馆的。尽管早上我们还是按照惯例去鸟语花香的渭河公园进行了晨练,可是吃完早饭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停当了。
母亲求之不得。她总是喜欢由我领着去转悠的,尤其在这种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试想,天气不冷不热,四处繁花盛开暗香盈袖,还能看到在家里看不到的东西,远比待在家里看电视打发时间强多了,当然喜欢出去了。
出门后感到阳光有点刺眼,于是我给母亲戴上了我的太阳镜。起初她担心戴上会看不清路,后来发现一切都还好,就兴奋起来,还忍不住在路旁的汽车窗户里照了照自己的样子,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我一直想尽力做一个好女儿,能够更孝顺些,对母亲多些理解,能够领着她适应不断发展的新时代。我也想让她渐渐卸下沉重的生活包袱,不要总是下意识地还挑着重担前行。母亲需要放松点儿了,因为我和弟弟都已经长大好久了。
此时此刻,我们坐车到达了目的地。当我还在用眼睛搜寻展览馆所在的8号楼时,母亲自作主张要往某个方向去找,于是我顺从地跟着她走,就像小时候那样,不发出任何质疑之声。等我们走到没有头绪的时候,我才出手。这是种再磨合,是在母亲年迈而我真正成熟之后的再次磨合。我们都需要依靠这种磨合后的默契来互相依赖,从而为继剩下的岁月。
一进到展览馆里,看到那些美术作品,“就是这样的吗?”母亲声音有点大,我笑着告诉她慢慢看吧。可能跟她想象的不一样,或者干脆说这些作品,她是看不懂的,所以感到有点失望吧。
我也没有多少艺术细胞,从遗传上说没有,从后天训练上也没有,但我就是喜欢艺术,所以经常给自己生搬硬套些艺术细胞,权且作为自己生命的营养。久而久之也体会到了艺术带来的好处,所以也想让母亲感受到那种美好的感觉。
母亲和我在充满艺术氛围的展览馆里渐渐各自投入进去,在无声中平静下来。其间我们曾互相偷偷看过几眼,不知道母亲看我是在看什么,我看她是因为认真欣赏作品的母亲很动人,我的目光会不由自主被她全神贯注的样子吸引。
我用手机拍了几幅感兴趣的画,发了条朋友圈。母亲则一直非常认真地挨着欣赏每一幅美术作品,那神情和专注度绝不亚于创作者。我心里似乎收到了某种信号,此行正确无比,此刻值得记忆。
母亲在结束观赏的时候,凑到我耳边小声给我讲述着她对某几幅作品的观赏心得,眼睛里有闪烁的小星星在一眨一眨。看得出来她懂了,她体验到了艺术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因为她开心,所以我也更开心了,反过来说也是成立的。
你想去广场看看吗?”出了展览馆后我问母亲。
“好啊,我早就想去了。”母亲继续笑逐颜开,精神矍铄这个词语也不足以形容她的状态,七十岁的母亲的精神就像六十岁不到。也许在儿女的眼里母亲永远也不会老,也根本不希望母亲老去。
“想去高铁站看看吗?”转完广场,我看母亲意犹未尽,又抛出一个计划。
“远不远?”
“很近了,所以才问你想不想去。”
“好啊,那就去看看吧。”
很快我们的身影就出现在了高铁站,母亲的状态持续高昂,就像上扬的股票,一路飘红。而我呢,就像激发了一波行情的项目负责人,既自豪又兴奋。
在售票大厅,我把母亲领到自助售票机跟前,假装要买票来给她演示如何操作。母亲竟然非常配合的跟我开起玩笑来,在我进行到付款阶段时,母亲的旁白是“这下你给人家付钱吧。”
“不用了,我取消订单就行了。”我点了取消。“那人家看见了不说吗,逗别人玩啊?!”“不会啊,又没有真的造成麻烦,给你看看而已。”
母亲有时候真是异常聪明,她知道我是为了让她开心,她于是就开心起来。我却不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的开心到了还是为了不使我失望,这真是一个谜。
回来的路上,我们去吃了米线,在一家有名的网红店。母亲一如既往地吃光喝尽,而我却剩下了大半碗汤。
“服务员肯定特喜欢收你的碗,干净,不浪费一滴粮食。”我每次跟母亲在外面吃饭结束时都会说这句话,母亲确实是习惯使然,没有一次让我和服务员失望过。
我们回到家以后,母亲累得很快就睡着了,而我却陷入反思。我错过了多少能使母亲更开心的日子,我又对母亲产生过多少误解。我是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的,我说话语气经常不够友好,而且我总是想把自己的观念强加于她,不管她到底能懂多少。
其实母亲并不需要你做出多大的成就来,只要你爱自己并且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能经常露出微笑,能抽时间陪伴她,也许就是她真正期望的。
我们是最好的母亲和女儿,但却不是最好的母女。错在于我,我低估了母亲,我过于自负了。
《论语·为政》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我以为这就是最难但也最容易的为人子女之道,知道做不到而已。
爱母亲,只需要一个转身、低头和微笑,就像小时候那样,毫不质疑,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