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网上大多是儿媳对婆婆的“血泪控诉”,却极少有婆婆指责儿媳的文字?

为什么网上大多是儿媳对婆婆的“血泪控诉”,却极少有婆婆指责儿媳的文字?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几乎每天,都能从网上读到有关婆媳关系的“碎碎念”,内容大多是儿媳对婆婆的“血泪控诉”,却极少有婆婆指责儿媳的文字。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难道这世上就只有无恶不作的婆婆,却没有自以为是不明事理的儿媳?我想,婆婆也曾是儿媳,儿媳也会熬成婆,相煎何太急?

岁月是一条不老的河,逝去的是时间,留下的是记忆。打开尘封的往昔,清晰地浮现出母亲与祖母相处的情景。

印象中,八十高龄的祖母整日唠唠叨叨而心眼并不坏,可她有时确实起到了父亲向母亲发火动粗的作用。可到后来祖母卧病在床大小便失禁时,却只有母亲一个人为她日夜护侍(祖母无女儿,伯母天生聋哑)。当时我们都还小并不知为之分担,整日里只知疯玩。因此及至祖母去世,我们也无甚伤心。

然而,母亲在祖母床前精心侍奉近两年的点点滴滴却镌刻在心。那时,家境贫寒,母亲整日家里家外劳作之余,还得侍候祖母吃喝,她隔三差五拿几个鸡蛋去代销点换些糖果饼干之类给祖母(祖母爱吃糖饼)。尤其是床前端屎接尿最是辛苦,寒冬,母亲在刺骨的冷水里清洗祖母弄脏的衣服被褥,再用水稻粗壳灰火缸烘烤衣被,以保证祖母躺在床上干爽暖和……

这期间,母亲用行动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孝心责任,什么是道德良知,什么是体贴包容。每每想到这些,我们便对现已年迈的母亲关怀备至,再不想让她受苦为难。如果时间能返回,我想自己一定会主动替母亲分担,哪怕只是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待后来我参加工作有了工资,常想,若祖母健在,我一定会经常给她买好吃糖饼。可祖母逝去多年,心中便唯有未能尽孝的遗憾了。

现在,走在小区内,随处可见的是老奶奶推着婴儿车或牵着抱着小儿孙,又或是手提食材行色匆匆的身影。我想这其中除了亲妈也应该有婆婆吧。

家乡有句俗语:堂屋里的椅子轮流转。意思是说人的身份总是变化着的,今日的儿媳将是未来的婆婆。婆婆不是亲妈,才是婆媳矛盾的终结。可是,也并没有哪条法律要求你做儿媳的从心理上将婆婆当亲妈看待呀。

也许,你可以为自己的亲妈掏心掏肺无条件奉献爱心孝心,却未必肯为婆婆尽些良心。当你花上大半个家当让亲妈穿金戴银时,可曾为婆婆买过哪怕十元一双的袜子手套?逢年过节,那大包小包的礼品中,是否有你为婆婆精心挑选的一份?当你看婆婆各种不顺眼时,难道你亲妈身上就没有类似的不合时宜?

如此看来,换位思考包容体谅才是婆媳和谐相处的前提。因为人无完人,谁也无法百分百令他人满意,斤斤计较只会徒增烦恼。

附:十六字令

媳,

瞧着婆婆就来气;

何曾想,

婆也曾是媳。


妈,

她可是俺的亲妈;

换位嘛,

他妈也是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网上大多是儿媳对婆婆的“血泪控诉”,却极少有婆婆指责儿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