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抗击疫情的战场战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芸芸众生都是自己的主角,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无论是不是足够精彩。
01
刘雅峰的春节长假在正月初一(1月25日)画下句点,和家人的西安之行也由此泡汤。
刘雅峰是一名京东健康的全职医生,曾在河北省某三级中医院从事临床及管理工作19年,主攻呼吸、消化、血液系统等疾病。他知道,一天后京东健康将上线“新冠肺炎免费医生咨询”服务,他将面对大量求症问药的人。
感染源会是什么?肺炎会怎么传播?如果感染了要如何治疗?又要怎样隔离防护?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这是刘雅峰每天都要应对的场景。尽管与用户从未谋面,刘雅峰还是在文字和语气中感受到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刘雅峰曾接到过一通无助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用户是武汉本地人,他有着轻微腹泻症状。要知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初期症状,就包括腹泻。“当时患者恐惧得几乎要哭了。”刘雅峰回忆当时的场景。
经过再三确认,对方并未有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患者,加上用户前期进食了一些生冷食物,刘雅峰初步判定对方的病症可能是消化不良,给了他用药建议和生活指导。当然,他还会在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方面给予对方建议,并安抚他的情绪。
望亭松是平安好医生抗冠病毒指挥中心专家组成员、医疗院长。他还记得惊心动魄的那一幕。1月23日晚上8时,一位用户连接了平台的义诊热线,告知自己出现胸闷、发烧、无力的症状。
患者曾在1月初经过武汉,因此怀疑自己感染新型病毒。更糟的是,这名患者已从山东某火车站坐上前往郑州的火车,而且出门时未戴口罩!
在线医生确诊患者是新型肺炎疑似病例后紧急连线火车列车长,提供隔离防护的指导,同时联系当地疾控中心,安排其就近站点下车,有救护车送往当地有发热门急诊的医疗机构隔离筛查。好在,目前患者病情相对稳定。
从恐慌到平复,刘雅峰看到用户们的情绪变化。最终他们会选择积极应对疫情。
当看到武汉、湖北甚至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案例上升时,刘雅峰难免感触。他很想为患者们做些什么。“这是医生们的本职工作,既然上不了前线,那就守土一方。”
每天他会关注卫健委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和资料,也给患者带去最新的指南。“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大多数医生的问诊结尾。
02
正月初五(1月29日),在新型冠状病毒阴霾下的武汉突然放晴。对于围城里的人而言,或许这象征着希望。
在武汉的医院里,消毒机器人已经上线运转。这是医护人员的希望。消毒机器人能够替代人工在疫情区进行消毒工作,人机隔离、自主导航、自动避让障碍物等功能,也能降低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
冲进满是病人的发热门诊
第一次穿上隔离服的时候,武汉人杜仆还有着一丝新鲜感,但很快涌上心头的,是忐忑。他是钛米公司驻地武汉的销售总监,与医院沟通,协助部署人员调试设备、制定消毒机器人路线等是他的职责。
1月20日,他要协同调试机器人的工程师进入协和医院的一间隔离室。空荡荡的房间里是14位被感染的医护人员。安静的房间,压抑感铺面而来。当时杜仆一定没能猜到,接下来的日子里,疫情肆虐,他要往返于各大医院。
“目前武汉中心医院的消毒任务还很重。”他说,尽管钛米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也有合作,目前他主要对接的还是武汉中心医院。
杜仆还记得进入医院发热门诊时的场景。这是他最紧张的瞬间。科室里聚集着大量疑似病例患者,大部分都在咳嗽,甚至地上还有病患咳出的血迹。他的身体下意识地抗拒,全身流出冷汗。带着口罩的他甚至感觉到呼吸困难。
这或许是普通人的正常反应,而在疫情前,医护人员仍在镇定地向前冲。
“怕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去,只有消毒机器人在运作,才会有更多医护人员受到保护。”他说。也从那时起,他的心态发生了改变。这份工作转变为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等疫情散去,要和家人吃一顿火锅
1月20日,武汉多云。杜仆等待着钛米一批消毒机器人和救援物资的到来,而他守候的那个人叫林风(化名)。
林风是CVM部署工程师,他瞒着家人请愿前往武汉。他想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家人们一直以为,他要在上海加班而第一次错过年夜饭。
到达武汉的那一天,他一定未能料到,3天后武汉会封城。此后连日的阴雨洗刷着这座城市,冠状病毒确诊、疑似案例的数字不断上升。
或许唯一庆幸的是,20日当天,他打了一通电话,告知距离武汉千里之外的父母要做好防护工作。他的家人第一次听说新型冠状病毒。
不过,即便没有封城,林风也做好不回家的准备。病毒有潜伏期,他不想令家人受到伤害。
杜仆也错过了年夜饭。除夕夜他在协和医院工作到了11点。晚上10点下班是他的常态,有时甚至熬到凌晨一两点。
他期待着疫情散去的那一天,他会和家人团聚吃一顿火锅,恢复到之前亲密无间的状态。而林风也在等待着与家人的下一次团聚。
03
一场疫情,让互联网菜场从伪需求进阶为真刚需。这个春节假期,越来越多的市民将买菜从线下搬到线上,深夜蹲点在网上抢菜成了数百万家庭的新操作。这对包括崔强在内的众多生鲜电商从业者们而言,是一次考验。
崔强毕业后就从事蔬菜零售的相关工作,目前是每日优鲜的一名蔬菜采购,负责华东区的蔬菜采购和供应。尽管他已拥有6年多的工作经验,但从没遇到像今年春节蔬菜需求量井喷的情况,“订单量翻了好几倍了。”
原有的工作计划和节奏完全被打乱。按照原来的计划,储备的蔬菜量能供应到年初五,但现在很快就告急,这让在1月22日便回到老家吉林的崔强只得匆忙开启在家办公的模式。
除夕夜,对着公司实时更新的后台数据,他与各供应商协调不同城市的蔬菜供应。原来对接的不少供应商工人放假、人手不足,他又紧急联系山东、云南的供应商,请求他们增加供应量。“这几天就是打各种电话、接各种电话,供应商、公司内部都要协调沟通,夜里接打电话已是常态。微信消息太多,根本顾不上,还是直接电话沟通效率高。”他说。
各个城市情况不同,给崔强协调各地蔬菜供应增加了难度。他说,华东区加工供应商集中在上海和南京,由于上海严控城市出入口,南京供应商的货车不能及时进入,这是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我们和有关部门沟通后,为这些供应商开具了相应凭证,交管部门很快就放行了。”崔强说。
04
对于生活在环武汉的三线城市黄石市民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绝对不会感染新型肺炎,同样的,没有一个人可以自信地认为自己从未接触过病毒携带者,因此,在家隔离成了广大黄石人民最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从1月21日开始,葫芦(化名)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从慌张到焦虑再回落到平静。刚听说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时,葫芦就为全家人准备了50个口罩,“还剩15个口罩,每天出一趟门就意味着少一个口罩。”疫情扩散的速度超出了葫芦的预设,而家中口罩的库存亮起了红灯。
为了节约口罩资源,家里的日常买菜一般只交给葫芦去执行。但是,作为掌管厨房的一号人物,葫芦母亲更愿意担任买菜的角色,她的私心是可以借着逛超市的由头出去走走。葫芦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父母经常趁着葫芦还在睡梦中时,摸了个大早前去超市。
葫芦一家属于乐天派,尤其是葫芦的父母始终坚信全家人是处于流感的边缘地带。
2月1日发生的两件事让一家人警觉起来。当天,葫芦父亲所在单位出现了一个确诊案例,一下子波及几十位工位临近的同事。另一件事是葫芦的老婆没有忍住,出门去超市采购。回到家后,妻子突然有些紧张,问:“如果我出去被感染了,宝宝不是也跟着遭殃嘛。”至此,一家人紧张的情绪达到了峰值,除了7个月大的宝宝无法共情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他脸上始终挂着甜甜的笑。
在禁足的日子里,焦虑和紧张的情绪逐渐消失,“如何抵抗无聊”成为全家人的新课题。五口之家的生活主旋律由策划过年变成了日常轮流逗娃,而身为职业编剧的葫芦开始筹备一系列封城日记vlog。葫芦的封城日记非常质朴,主要片场是三室一厅的居室,客串演员是熟悉的一家人。
《封城日记第7天》,来自葫芦微博,经授权转发
通过葫芦更新的vlog可以感受到城市的心跳在不断放缓。黄石最繁华的街区一律关店,全城开始喷洒消毒,一向喜欢家长里短的黄石市民也跟着安静下来。
为了给自己找事做,葫芦解锁了新技能。在他的第7期封城日记上出现了Rap,观看量一下子飙升至4万,歌曲的内容无非是对当下慢生活的一种情绪宣泄。“习惯了大城市的规律,在老家很难撑够一星期,只能多想些法子。”葫芦无奈地说道。
还会不会更新vlog?素材够用了吗?封城日记更新到第十集,葫芦收到了不少热心网友的问候。“我当然希望自己能一直更新下去,如果哪天断更了或许是我被确诊了。”葫芦不得不承认,黄石不断增加的确诊病例消弥了他心中的幸存者偏差。
最近,经常把“我要出去走走”挂在嘴边的葫芦母亲也抑制住了一颗蠢蠢欲动的心,开始频繁地在封城日记中露脸,甚至还为葫芦的vlog提了两点建议:第一穿西装效果肯定更好,第二不要把家里拍得那么乱。这是葫芦度最漫长的假期,对于北漂5年的他来说,老家越来越变成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而这次疫情似乎再次让葫芦学会珍惜,他心里想着等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带着老婆孩子常和父母聚聚。
2月4日晚11点,葫芦照常更新了他的第12期封城日记,并写下一行字“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05
印象中,春节对客服人员来说没什么不同,他们总是提供7×24小时服务。但这个春节却不太一样,他们不得不戴上口罩接听电话,但用户听到的声音依然温暖。
日均250个电话、平均通话时长180秒,950名上海电信客服中心10000号员工坚守一线岗位,在“尽量不出门”的号召下,他们却是一群“逆行者”,即使嗓音变得沙哑。
年初四,他们又接到一个特殊任务:对数万条有湖北出行记录的在沪用户进行电话回访,要求两天内完成。也就是说,每位员工差不多每天要外呼200次。
面对疫情与任务,员工们没有犹豫,纷纷投入到这场战“疫”之中。
胡晓云,是一名资深工单组班长,春节前父亲刚刚做了手术,但接到指令后,她在安排好工单组员工的春节值班的前提下,投身到了一线疫情信息收集工作中。白天,她亲自上阵打电话,晚上,回家照顾生病的父亲。
黄焓,平日担任数据分析员,兼职公众号小编,这一次他“重操旧业”,白天支援一线打电话,晚上制作防疫工作的新媒体报道。
“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重新打电话,而且还是戴着口罩打。”黄焓半开玩笑地说,当然,遇到一个暖心的问候,这个大男生还是会感动,“今天,我打到一个运输物资的人员,当电话那头响起一句‘你们辛苦了’时,顿时心里觉得很安慰。”
当然,最令客服中心10000号同事们难忘和感动的,还是大家的团结一心。“每天,早打完的同事会主动帮助其他同事一起拨打电话。另外,为了减少人员密集,每天会有专门的同事去食堂帮大家一起买饭,很不容易。”黄焓说。
作者/IT时报记者孙鹏飞 李玉洋 徐晓倩 钱奕昀
编辑/挨踢妹
图片/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推荐阅读